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世蓉华-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氏犹豫了一下,终于同意前去瞧瞧。

    两人均没有没料到,张氏这么一去,便对这座结合了现代风格与古代韵味的楼房一见钟情,并且对顶楼的站在阳台往下望那种一览无余的感觉入了入迷,要不是穆氏怀孕不方便上下楼,她一定拍板要了顶楼。

    张氏还对红木做的中式沙发着迷不已,竟然还盘算着要去木匠那里搬一个回陕州,弄得李清月很是无语,劝慰张氏说等会便写家书捎带这些家具的设计图回去,让黄氏在家里寻人打造便好。

    相较于这些中式古典家具,李清月更想做出来的是席梦思弹簧床和弹性沙发,但是在没有做出弹簧之前这一切都是空谈。

    于是,李清月把弹簧研究和制造工艺提上了日程,并把这一光荣的任务交给了上次招收的几个铁匠,李清月暗地里盘算着,要是做出来弹簧,那么也能制造出来能够应运用马车等运输工具的减震器了。

    李晨和穆氏都有些惊异于张氏的前卫接受了如此突破这个时代风格的教师宿舍楼,但不管怎么样,既然母亲大人已经做了决定,做儿子媳妇的当然乐颠颠地开始搬家。

    李晨和穆氏要拿的东西并不多,李清月叫了红霞几个再加上李晨叫的几个农学监认识的好兄弟,哗啦啦半个时辰便把家当都搬到了马车上。

    因为是租的房子,张氏也不想办什么新居宴了,但是按照习俗该做的事却一件都没落下。

    这座宿舍楼是规规矩矩的长方形楼房,中间留着宽阔的楼梯把一栋楼一分为二,一层楼住两户人家。因为除了汴京这种大城市居民古代人民均住惯了宽阔庭院,所以每套房足足有250平米,反正古代土地还算富余,占用了250平米建了楼房叠加起来却能住下五户人家,仍然是赚了。

    房屋的格局是3米宽的大门,大门进来是待客的堂屋,东边是一溜向阳的阳台,采光极好,西边则是两间小耳房供仆妇居住,正房一间,东厢房西厢房各一间,为了照顾古代人的审美,每间房子设计得极为端正对称。

    一切安定下来后,张氏才乐呵呵地带着穆氏雇佣的刘婆子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准备犒劳犒劳李晨那几个好兄弟。

    登州盐场在新的一年里也有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负责盐场事宜的管事向赵开提交了一个方案,提议在京东东路沿海多开几个盐场,争取把淮东官盐贩卖到整个大陆甚至出口高丽、大理、交趾国的等地。

    赵开看了对这个好高骛远、只会做梦、不切实际的管事很是无语兼无奈,不得不感叹人才难得啊怪不得李四娘这小丫头总是嘀咕着这句话呢,唉想找个会经商的小官吏太难了,赵开思前想后,决定学习李清月广撒网多捕鱼的办法,采取公开招聘的原则,在民间选取有识之士、有用之才

    登州盐场的小管事还乐滋滋地幻想着自己成为管辖整个京东东路甚至大宋的盐政的大官呢,冷不丁收到赵开招聘盐场管事的消息,一时有些愣住。

    可惜留给他发愣的时间并不多,因为广南、福建、南浙路的转运使眼红京东东路去年盐场的暴利,纷纷上疏朝廷,申请在自己管辖的区域也开设想登州盐场的那样的盐场,也好增加收益支援朝廷。

    潘贵妃和赵构以及几位摄政大臣都被那满山的上书弄得颇为头疼,唉,这些不听指挥只会瞎闹腾的家伙,潘贵妃烦躁得只想把他们一道咔嚓了算了。
………………………………

第九十六章 重振经济

    更新时间:20130518

    潘贵妃和赵构沟通了许久,又从李纲、赵鼎、张浚等人的建议中反复思考着增设新盐场的利弊和具体执行办法,花费了足足一个月,一个勉强让众位掌政大人物均满意的方案才堪堪出炉。

    最后只允许广南京路和福建路各开设一个新式盐场,盐田法制得的海盐比传统方法制得的海盐所耗人工要少,但是质量和数量都属上乘,获利巨大,潘贵妃等人担心有人见利而生贪念,把老百姓的生死置之不顾,依然按照之前的高价贩卖、官盐,所以打算逐步开放新式盐场的经营,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决定不能把官盐的价格再提高。

    潘大郎前段时间办理玻璃厂事宜已经得到诸多历练和经验,潘贵妃喊他来细细考问了一番,满意地打发他去见李纲等人,因是潘贵妃举荐,又见潘大郎说话办事条理分明,头头是道,便也都点头答应了。

    只不过潘大郎担任的仍是副职,潘贵妃已经着重嘱咐过潘大郎绝对不能贪污受贿,而潘大郎也曾经跟随政治清廉的李纲学习,经过一番调教后自然是根正苗红的好青年,所以潘贵妃放心地让他当个副手盯梢,若是如今这个办事的人是个牢靠的,大宋朝多一个能人也是件好事。

    潘大郎虽然不满于要担任别人的手下,但是听自己的贵妃妹妹讲自己身负重任,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那点郁闷也就烟消云散了。反正现在潘贵妃正得势,也没有任何失宠的趋势,那自己还忧心什么前程呢,慢慢来便是了。但是如果潘贵妃一朝从云端掉落泥里,自己怕也是难以翻身,再怎么拼命也是难的。潘大郎非常明白自己的前途命运与潘贵妃息息相关,向来非常听从潘贵妃的话。

    四月中旬,赵开依照朝廷意思在京东东路重新开始发行交子。

    赵开在之前的上疏中提及了李清月的提议,重开朝廷交子务,并且交子务下在各州设兑换交子的银铺。

    赵开之所以提议重开交子务,而不是宋徽宗年间的钱引务,就是想要避免和吸取钱引发行的错误。宋徽宗年间下令发行的“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现在钱引虽然还有使用价值,但是现在已经不值当初一半价值,到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钱引这样随意发行虽然对国民经济有着最根本的破坏,但是却的确能够在短时间内充盈国库,现在深深困扰着赵开的军费开支问题则将立刻不是问题,这个办法一度非常诱惑赵开,但是随后而来的烂摊子赵开并没有信心去收拾,才犹豫了许久。直到某天想得实在心烦,遇上来给印染坊交税的李清月,无意中提及纸钞发行的问题,听了李清月愤愤不平地怒斥当年宋徽宗搞得钱引务的弊端,才心头大悟,彻底把这个卑鄙无良的办法丢了下来。正如李清月所说,不能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利益而不顾子孙后代啊

    不过赵开从李清月东一句西一句零零散散的话中提炼拼凑出一个信息,适当的加大纸币发行量还是可以刺激经济增长的,因为百姓手里的钱多了就会想消费,想要把钱花出去,那就加大了商品流通。赵开反复琢磨着这些道理,觉得非常有意思,又听了李清月异想天开的“银行”构思老百姓们把钱存进去,每年会得一些利息,然后银行通过借贷给商人收取更高的利息,从两者之差赚取收益,还有异地汇兑等等,这些在赵开看来属于各种奇思妙想的憧憬描绘,仿佛让赵开茅塞顿开。

    所以在赵开的上书中,也提及了关于银行的构思,不过改之前“交子铺户”的叫法称为交子官铺。

    赵开的上书让潘贵妃异常惊喜,她联想到一定是穿越女李清月对赵开的影响,更是高兴,觉得自己把李清月和赵开弄到一起办事是非常明智、有远见的做法,因为她身份的限制,势必很多东西都不能主动提出,但是有了下边官员的上书,很多事情便是顺利成章。

    又是一段激烈而又冗长的拉锯战,在朝廷上永远都会存在着保守派和改革派,但是一旦潘贵妃认真而又坚定地想要办一件事,那么这些守旧派的老臣们再怎么跳脚也无济于事,就连反对此事的张浚,也被潘贵妃打发回家“养病”了。

    潘贵妃时而民主时而专政的掌政风格颇让人有些不适应,有时候你所做的任何决意她都是支持的,她会温驯到你完全忘记了她的存在;但是有时候她连你反对的机会都要驳斥掉,在你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便被丢到了一边坐等板凳,一点都不顾念你的情意。

    正是应了那句话“女人总是反复无常的”。

    冬雨偷偷地告诉潘贵妃有个老臣在府里大骂她是个老妖婆,潘贵妃闻言只是笑笑,她并不在意,她不觉得自己有武后的手段和才能,但是一些她认为对大宋朝有益、对这个时代有推进作用的东西,她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去推行,况且,她的做法并不算冷酷激烈,不过好是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