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如把那时间花在研究种植小米椒这一未来的经济作物上更好。
幸好甘氏也是个人精,短短几次接触已经知道穆氏的沉默性子,而且她看重的是李清月这个真正有诰命身份的官家夫人,对穆氏的邀请不过是顺带的,倒真心不介意李晨夫妻俩的缺席,还宽慰了李清月几句。
甘氏是个掌家已久的大妇,准备区区一个招待吕恪和虞允文两个算得上是官场新秀的人的宴会,自然是小菜一碟的。
一顿饭吃得非常顺利,吕恪、虞允文、赵开三人也很谈得来,吕恪和虞允文两个晚辈对赵开也很恭敬,常常是抱着谦逊地态度聆听赵开的教导,这让赵开心里非常的满意舒服。
吃完了饭,甘氏又拉着李清月陪三个大男人一起到花园里小酌,李清月想着早早回去也无事,便也就留下了。
甘氏对李清月分享着自己为人母的经验,而圆桌另一边的三个男人说着说着不知怎么便说到济南府财政方面的困境了。
潘贵妃打算把济南府当做抗金最直接最坚实的大后方的事情,赵开、吕恪、虞允文三人都是心中有数的,但是钱粮这些东西都不会凭空从天上掉下来,要怎么加大财政收入,怎么挣够养活北方抗金军队的钱,还是得靠赵开想办法。这也是潘贵妃要把赵开从陕西四川调过来的原因。
尽管潘贵妃已经给了赵开很大的政策把一个玻璃厂划归到了属于济南府管理的登州,但是距离玻璃厂正是开产盈利还有一定的时间,而且玻璃的产量仍然没有提到一个很客观的量上,说要挣大钱还是为时过早。
综合种种因素,赵开还是得在别的地方下功夫。
赵开自接到调令时起就开始思考,一直到现在,赵开还是决定在他最熟悉的地方盐政方面下功夫。一来赵开认为自己在这个领域也能算得上是非常有经验的专家了,几次盐政改革下来,积累的经验非一般人能比,怎么说也是熟门熟路啊,多安全啊。再者说了,盐政改革的确能非常快地收到效果,能最快速收拢大量的财税。
赵开跟吕恪和虞允文略略提了一下,吕恪听了皱了皱眉,却知道赵开也是没有办法之中的办法这一切都是为了复国大业,有些牺牲是必要的;而虞允文是个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才,自然知道赵开此举弊病多多,然而他张了张口,也没法多说什么。
李清月在一边听得认真,见吕恪和虞允文都不说话,自己却忍不住了:“赵知府,您是我的长辈,您若是不嫌弃,便允许小女呼您一声伯伯。”
赵开闻言愣了一愣,看见一直得潘贵妃嘉奖的李清月小娘子忽然开口说话,倒是不觉得唐突,而是颇有些期待。他点了点头,哈哈笑道:“老夫求之不得求之不得,怎会嫌弃呢。”
李清月闻言心里松了一口气,看样子赵开是个心胸宽广的,那接下来自己的话该不会让他听了心里有疙瘩吧。尽管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李清月还是觉得得搏上一搏。
“赵伯伯,有些话说了可能会冒犯您,但小女真心不是有意的,还望您多多海涵。”
赵开摸了摸白花花的胡子,眯眼笑道:“有什么话尽管说,尽管说,咱们这就是话话家常,话家常呢,哪有这么多规矩。”
李清月闻言也不扭捏了,她清了清喉咙道:“赵伯伯,你刚才所说的新盐政,虽说在川陕施行取得了一定的功效,但是到了济南府我看却未必可行。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有沃野千里,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可见赵伯伯施行严苛的新盐政之地是有着一定底蕴的,否则哪里受得住这样高昂的盐价。但是京东东路刚刚经受金兵洗劫不久,百废待兴,民疲财竭,别说盐了,就算是最最便宜的糙米,又有多少人家能够买的起呢”
赵开收起了笑容,是啊,他光想着方法了,却没有考虑实际,没有了下蛋的鸡,他要去哪里取蛋呢
虞允文也点了点头,他只是想着盐政的害处,却没想到京东东路经济萧条,根本连施行新盐政的基本条件都没有。
甘氏虽然是个妇道人家,却也是个宋朝才女,对国家大事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听了李清月的话,倒真有些担心了:“那可如何是好,京东东路原本便已经民疲财竭,那还能去哪里调集钱粮”
………………………………
第八十二章 海盐
更新时间:20130503
赵开却心中一动,看向李清月道:“伯伯知道了,此举不亚于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确是老夫没有看到长远。不过老夫观你神情淡然,想必心中有什么好主意了吧。”
李清月不好意思地笑笑,谦虚道:“赵伯伯,这不过是小女的胡思乱想,当不得真,说来让您参考参考罢了。我家舅舅早年在海外行商,去过很多地方,曾在多处地方看见沿海滩涂有一块块的盐田。”
赵开眼睛亮了亮:“盐田”
李清月点了点头道:“对,就是盐田。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建盐田,用以晾晒海盐。盐田一般分成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还能可从中提取多重化工原料,用于化工生产,实在是一举多得、节省能源的大好事啊。
李清月的一段话里有太多的现代专业术语,赵开他们听不大懂结晶、饱和溶液之类的词语,但是大概意思还是懂了,就是先把海水晒上一段时间,自然就会晒出盐来。
宋代以前的海盐制造,全出于煎炼。用盘为煎,用锅为煮,史称“煮海为盐”。经过十数世纪的实践改进,由直接用海水煎煮,改为淋卤煎煮。用煎煮法制取海盐不但费时费力,产量低下,而且质量差。历史考究中有人说最早的海盐晾晒方法自南宋起便出现,但不知道为何,盐田法并没有在古代中国普及开来,煎盐那样费力,历史上却一直在采用这个方法,所以煎盐仍多于晒盐。崂山青盐迟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盐民才用沟滩之法,改煎为晒,从而结束了煎盐的历史。到了清末,海盐各产区大都改用晒制之法,技术才逐渐完善起来。
所以这个在宋朝并不普遍的技术,赵开并不清楚,听了李清月的话,心中倒觉得惊喜:“四娘子所说当真若真是有此种炼盐之法,那可真是见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赵开觉得那雪花花的盐晶正哗啦啦从自己眼前飘下,然后变成无数的雪白银子飞过来。
李清月抿嘴笑道:“小女自然不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若赵伯伯觉得真的可行,我这便让舅舅去南边找懂得此法的盐工过来。”
赵开抚掌笑道:“要的要的。若登州几地能成产盐大区,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办法。”要是可以,赵开也不想这么对待那些贫苦的老百姓们。
李清月点头道:“赵伯伯,小女逾矩多说一句。我认为若是盐田真能建成,那么我们这里所产的盐就不应该卖价定得跟别的产区的一样高,毕竟盐田法晒盐既节省人力又节省物力,并不花费这么多成本。”李清月打算用京东东路的低价海盐一步步冲击别的地区的高价官盐,反正都是官盐,不会让国家有损失,但是却能使得百姓受益。等盐价降下来,海盐晾晒的方法也普及了,到时候盐价想升上去也没法升了,最好还能趁机废除盐的官营政策。
赵开不知道李清月暗地里的打的好算盘,还以为她是真心关心老百姓们的生活,心下大觉安慰,不过他觉得自己不能轻易做这个可能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决定,于是表示要上书请示官家定夺才行。
李清月虽然稍微有些失望,但也知道这种事情不能够勉强,也不多说了。
接下来众人均没了继续喝酒的兴致,都被李清月说的盐田法勾去了心思,便散了酒席。
李清月、吕恪和虞允文跟赵氏夫妇道别,趁着惨白惨白的月光慢慢步行回官驿。
虞允文觉得今日一见,李清月果然如城中老百姓传说一般,是个非常聪慧富有才华的女人,不由有些好奇:“吕夫人,在下听闻现在城里大肆流行的浴室是你设计的。”如今济南府里的建筑业依然非常红火,还有一大批的房子等着改造厕所,很多一穷二白的农民工施工队已经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且照目前的趋势看来,这个行业还远远未达到饱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