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世蓉华-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六十六章 否极泰来

    更新时间:20130325

    潘贵妃和赵旉到的时候,赵构刚喝完药,药效还没发挥,倒是有些精神。

    潘贵妃和赵旉专挑了些让人开心的事儿给赵构说了说,三人时不时发出一阵欢笑,气氛分外温馨。

    赵构其实想要跟潘贵妃念叨一下遗诏之事,但是潘贵妃笑得甜美,眸光里似乎对自己的病情充满了希望,万分笃定自己一定会好,也不忍心在兴头上打击她,平白让她伤心难过。赵构心里哀叹道:也罢,写好了放在床头,等自己去了他们自然会看到。

    暂且不提赵构满脑子悲观情绪,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潘贵妃相信他们这一家子算是否极泰来,从此要走好运了。

    前往江浙杭州寻访无求子朱肱的那队人一无所获地,垂头丧气地正准备走上回京之路,在杭州陪着这群人东找西找了近一个多月的当地百事通,周行老见他们实在心急,便试着给他们介绍了另一位名医许叔微。

    周行老做的药材买卖,常年行走在各大城市间,见多识广,认识很多医术高明的大夫,他为什么单单会推荐许叔微呢其实这也算是一个巧合,周行老二十多年前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比现在更有闯劲和活力,在杭州、吴兴等地蹦跶得厉害,他那时是跟随别人做学徒,因为聪敏好学,得师傅赏识一直带着身边悉心教导。周行老在那时有幸在杭州大隐坊与朱肱有几面之缘,后来偶然一次,见到一位身材清瘦、做书生打扮男人向朱肱请教医学,态度极为恭谨,但是看得出朱肱对其颇为赏识,并且对其的疑惑一一耐心做了解答。

    周行老心觉好奇,他这个人特别会交朋友,为人热情仗义,也颇得朱肱认可,所以朱肱见他前来,还特意为他们引见一番这个向朱肱请教医学问题的男人就是许叔微,彼时许叔微还在四处游学,并未成名。

    直到后来许叔微开始行医救人并且因其高明医术而在民间声名鹊起后,周行老才恍然惊觉自己看到了一个名医的成长,一直以这件事作为自己阅历丰富的证明,引以为傲,直到这件事中的另一主角朱肱死了十年,也还记得如此深刻清晰。

    周行老虽然不知道这些人为何如此执着要寻找朱肱,但看他们着急的模样应该是家里有人得了难以医治的重病亟须朱肱这种有高明医术的郎中救命,周行老犹豫再三,才向他们举荐了许叔微,毕竟这个人曾经跟朱肱学过医术,又是个颇有成就的名医,怎么说也是个有本事的。

    但为什么犹豫呢因为许叔微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他在三年前1132年考中了殿试第五名,已经成功的步入了公务员这一行业,并且在徽州府学任教授。

    许叔微考上了进士,却没有进太医局,不由得让人有些费解,周行老也不过偶尔打听到这些消息,并不知道许叔微此时还会不会出诊治人,所以才有些犹豫。

    显然周行老的担心是多余的,他不知道现在要治病的那个人有着滔天的权势,而且跟大宋朝的存亡息息相关。

    这队人马得了这样的消息,心底觉得这件事靠谱,就算不靠谱也要死马当活马医,一律绑了进京,看过再说。所以他们好不耽搁,马不停蹄地赶到徽州,跟许叔微大略说了说家中主人重病,群医束手无策,眼下情势危急。

    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自小立下成名医,救世人的宏愿的许叔微也毫不耽搁,跟府学的山长说了一声,就坐上马车哒哒哒开往京城了。

    许叔微的成为名医的一生颇为传奇。

    北宋元丰二年,许叔微出生在真州白沙镇普通的武大夫家庭,祖父许希渡,生二子,长子许浩,次子许浚,皆从军入伍。

    许叔微的父亲许浚,官至左翊武功郎从七品,居真州白沙镇。少年时家境清贫,父亲课子读书甚严,许叔微自幼天资聪颖,数年工夫私塾的经书都背的烂熟,经乡试成为年轻的秀才,好景不长,好景不长,无忧的少年时代很快因家庭的变故而结束,在十一岁那年,父亲患瘟疫,病情严重,当时民间大夫医术并不高明,几服药下去后许浚病情愈发严重庸医误人啊,在弥留之际,他握着许叔微的手留下了几句遗言:“一定要多读书,或为官济世,或为医活人,要做个好人啊”,不久阖然长逝。

    父亲的突然病逝让小小的叔微感到莫大的悲伤,此后母子俩相依为命,母亲吃斋茹素,身体素弱,又遭受了丧偶的打击,身体日渐虚衰,两个月后的一天,终因悲痛劳累过度,突然倒地,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中流涎。许叔微慌忙请来郎中,郎中诊断是中风病,得用泻药,开了三粒泻下的大通丸,谁知道许母服后大泻数次,精神涣散,昏迷不醒,不久即撒手人寰。

    母亲的离去,跟父亲去世相距不到百天,许叔微百日之内,并失怙恃,成了孤儿,生活上孤单凄惨,靠着伯父和乡邻的帮助才勉强度日和求学,但性格倔强坚强的他并未从失去双亲的悲痛中消沉,他谨记父亲遗言,并且“痛念里无良医,束手待尽”,暗暗发誓要成为一代名医,拯救众多像父母一样的病人。

    许叔微立下宏愿后,就付诸行动,在学府学学习儒家经义同时,多方搜求中医书籍。除了以书为师,还利用各种机会游学,寻师指点,他当时求学苦读的情景,如范仲淹之画饼充饥,似韩退之的焚油继晷,可谓形孑孑而孤单,恒兀兀以穷年,其游学之处有徽州、歙邑、汴京、苏州、吴江、毗陵等地。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勤学,兼之对仲景学术的大胆实践,逐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名医。

    1112年春天,已寒窗苦读了二十余年,在举人中是有名的才子,在医术上也很有名气的许叔微带着一展宏图的,经世济民的

    远大抱负来到汴京,参加了春闱科举。在考试之余,他还顺手治好了当时患病,请了多位医生都未治好的蔡京。

    然而他在仕途上的路却远没有在医学上的路走得顺当,这一年他落榜了。蔡京感激他治好了自己的病,许诺给他加官。但许叔微是个有理想有抱负有骨气的好男儿,认为因看好病被封官不光彩,是变相的走后门,于是断然谢绝了蔡京,飘然离京。

    在当时敢杵逆宰相的意图,给官不领,那是何等的气魄引起了人们对他的敬重,“以忤时相归,人咸高之。”许叔微辞京回到真州,继续深入研究医术,并且开馆给远近前来求治的百姓治病,“无问贵贱,虽曛夜风雨,有以疾告,所治辄应手愈,始终不索酬,志在济人而已,人咸德之”。

    就这样,许叔微在民间以他微薄的力量,救济着苦难的世人,直到靖康之难的发生。

    许叔微的大伯许浩在汴京就职,北宋亡国后,许浩随从宋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押至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其后殉难。

    而许叔微跟随者赵构新组建的南宋小朝廷南迁,举家南蓰常州,看到山河破碎,朝廷懦弱,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激起了他久已释怀的致仕愿望。

    许叔微自觉身处壮年,还能为国家做更大的事。于是在行医余暇又重拾四书五经,准备三年一度的春闺,终于天道酬勤,在他五十三岁这年,考中了殿试第五名。接受朝廷任命,前往徽州府学任教授。

    注:关于许叔微和朱肱结识这段纯属虚构,请各位看官无视之。但是历史上确实有这两位名医,而且他们对中医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

    许叔微生于一一七九年,字知可,号白沙,又号近泉,是真州白沙今江苏省仪征县人,宋代杰出的医学家、研究和活用伤寒论之大家、经方派创始人之一,曾任徽州、杭州府学教授、集贤院学士,人称许学士。

    许叔微心慈近佛,志虑忠纯,遇事敢言,为人豪爽,弃官归医,终享“名医进士”之誉,百姓奉为神医。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普济本事方后集传世,另著活法、辨类、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等书,现已散佚。
………………………………

第六十七章 如意算盘落空

    更新时间:20130325

    接到手下快马传来的消息,潘贵妃心头长舒一口气。

    潘贵妃还没见到许叔微这个人,就已经笃定这个在民间有着神医之称的名医能够治好赵构。就像她一直觉得赵构不会就这样死在壮年一样。

    潘贵妃接到密信以后脸上的笑就再没有停过。门外的柳芽往内张望了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