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抱着这样的情绪红云所幸不跑了,停在一块旱地旁边低头到处翻找着有没有冒着寒冬出来的绿草。
李清月回过神来,一抬头便望见田间地头有个五十上下的老头咧着嘴看着他俩笑,笑容倒是朴实善意的,却也闹得李清月不好意思起来。她立马抽回自己的手,挣扎着要下马,但一着急却把吕恪当初教他的章法全忘了,惹得吕恪在后头发出闷闷的笑声。
直到李清月嗔怒地等了吕恪一眼,吕恪才一跃跳下马来,一把把李清月抱了下来。
“老伯,这还没到松土播种的季节吧你来这忙啥呢你这地来年打算种什么啊”李清月不理吕恪,走过去自来熟般跟那个老头子寒暄。
老头子也是个热情的,当下笑着答道:“小娘子,我这是准备种棉花哩听人说陕州那边有人花大价钱让人种这东西,我也托人买来些种子,试着种种。”
棉花李清月闻言一愣。
棉花虽然在南北朝到宋朝间得以引进,但是一直到南宋初期,棉花的种植仍然未得到推广普及,也只有关陕闽广有人种植。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共同时代之前,棉纺织品的使用传到了地中海地区。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
棉花传入我国,大约有3条不同的途径。根据植物区系结合史料分析,一般认为棉花是由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据史料记载,至少在秦汉时期,之后传入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第二条途径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第三条途径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带,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北路即古籍“西域”。
直到宋元之际,南路棉花才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才传到陕西渭水流域。
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以前,我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
第五十四章 李晨与棉花
更新时间:20130318
李清月不知道何人有这样的见地,居然在现在就想到了棉花的巨大市场,开始用高价来吸引农民更多地种植这种经济作物。
李清月对于这件事自然是乐观其成,不过据她所知,棉花可是技术性较强的作物,播种是否适能和播种质量的好坏,对最后成苗的产量高低影响非常大。
于是李清月好奇地多问了一句:“老伯,你会种这个呀听说挺难种的呢。”
老伯说到这个,倒真有些犯愁,这个时代,种田的好把式也不是个个都慷慨无私,愿意奉献出自己的宝贵经验的。老头子为了知道这棉花怎么种,可是差点没跑断了腿。
李清月听着老伯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堆话,心里一个想法逐渐显现。
告别老伯没多久,李清月又找到了可以忙活的事情。
她因为这几年开了羊毛作坊以及跟黄宝珠一起开了宝月楼,手里头也积累了一些人脉,手下也有些能用得着的人。可是,这有丰富的农业知识,并且热爱土地乐于探索种植知识的人她还真不认识几个,连经验丰富的老农她也没有,李清月一时犯了愁。
她想着找来这些人并不打算集他们所长写一本厚厚的农书,写书是一件很漫长的事情,对现阶段提高农业技术根本没有作用。李清月想着找这些人来,培训培训,先简单地弄个教案,就可以开了农业学校传道授业了,在李清月眼里,这些基本的技术传播比那什么儒学啥的重要多了。
李清月越想越兴奋,等到农业学校成功的开起来,她就可以顺势再弄个机械学校,到时候重振墨家也是有可能的,如果真的能重兴墨家,那对大宋以及汉文明的意义将非常重大因为汉文明一直倾向于人文学科,却经常无视自然学科还有最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工科。
尽管李清月心中有着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的规划,但是她现在却难在了遴选第一批开启新的教育时代的人才上。到哪去找合适的人呢要知道老师这个职业可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做的。
从现在试着慢慢改变吧,李清月轻叹一口气,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这日李晨轮休,回来不久跟老婆说了会贴心话,便听到穆氏有些忧心忡忡地跟他咬耳朵,说四姐自从跟吕恪在上元节出去一趟后,回来就又是眉头紧锁又是揪头发的,这几日连饭菜都少吃了许多,穆氏有些担心,这两口子该不是闹矛盾了吧。
穆氏虽然跟李清月没啥共同话题,不怎么谈得来,可她是个心善的,在这之前有得了张氏让她作为嫂嫂要多照顾照顾李清月的嘱咐,穆氏自然很是关心李清月了。
李晨一听也有些担忧,他一向知道李清月的脾气,别看她平时嘴巴挺甜,不爱计较什么,但是她要是执拗起来跟你算账,那小气劲儿你铁定受不了,黄氏都说了,四姐就是个小心眼,爱记仇的。
李晨有些担心吕恪是不是做了什么坏事,被李清月给抓了小辫子了。李晨想着先去探探李清月的口风,要真是安之做了坏事,他铁定要压着安之来给李清月好好赔罪。
这座小院子是张氏给了李晨夫妻俩钱,让他们自己买的。
穆氏想着既然要在这里住,便要离爷爷近些,就买了穆爷爷住处不远的一个小院,很小的两进院子,前院种了一树葡萄,后院原本很荒芜,杂草重生,穆氏喜欢草药,跟穆爷爷忙活了好久,把后院全收拾了种上了各种草药。
正值初春,到有一两株不畏寒的早早露出了一点儿脑袋来观看这个新奇的世界,虽然比不上张六娘伺弄的那个李府大花园,但也别有一番趣致。
李晨穿过一块块整理得十分平整的药田,到了李清月住的小楼。
他一进去,果然看见李清月手里拿着一小团雪白雪白的东西靠在窗边,不知道在犯什么愁,他光站了那么几分钟,便听到李清月叹了好几口气。
“四姐,想什么呢”李晨问得颇有些小心翼翼。
李清月吓了一跳,回过头来看见是二哥,舒了一口气笑道:“原来是二哥呀,干嘛不出声呀吓了我一大跳。”
明明是你想东西想入神了好不好,我走路的脚步那么重,要是往时你连看都不用看就知道是我了李晨在心里腹诽,不过却也体谅李清月心情不好,没有计较,自顾自坐了下来,环视周围一圈,才问道:“呵呵,我今天沐休,想着好久没跟四姐说话了,就过来坐坐。对了,红霞呢”红霞是黄伯颜送给李清月的女使,一起跟着李清月过河来了,而小枣则被李清月留在了黄氏那里,她觉得自己用不着这么多人伺候。
李清月摆弄着手里的那团东西,道:“我让她去驿站给我送信去了。”李清月想着黄伯颜见识多,人脉广,找他帮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所以便写信求助去了。
李晨点了点头,表示理解,看到李清月还在玩她手里的东西,便一把抢了过来看:“这是我当是什么呢,这不是棉花嘛。怎么,四姐还没见过棉花这种棉花可以纺棉布,做出来的棉线可比你那羊毛线柔软好看多啦。”
李清月嘟了嘟嘴,道:“我当然知道啊。妈妈不也给我们买过几床棉花被子吗”
在大宋朝用得上棉花的人就算不是大富大贵之人,也算得上中产阶级了,而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李家也不算富裕,李清月可是盖了好几年的动物毛皮李彦仙自己打猎弄的以及用稻草啦芦苇啦充填的被子。到后来日子宽裕些了,才享受得上用木棉填充的此木棉是指攀枝花,这是与棉花不同科的植物。攀枝花为高大的乔木,绒毛短,不能用于纺织的原料,只能充作枕芯或被褥、垫子的填料。
而真正享受回盖棉被的幸福生活,是直到李泽靠他的配方挣了钱之后才有的回想当初,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
李晨并不知道李清月想些什么,只是听她说起棉花倒是真的来了兴趣,他从小跟着父亲下地,对那片黄土地有着发出内心的热爱。直到现在,李晨也并不想跟自己的大伯李彦仙以及大哥李毅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