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午5时35分,随着日军各炮兵联队再度齐射,但鉴于双方距离太近且天色渐晚,重炮兵齐射几分种后急速射就告停止,岩松义雄和广野太吉为牵制国军及挽回颜面,各自组织了3个暂编大队和13、101师团一起发动了冲击!
坚持!再坚持!20军二线的2个团及一线退下来的还有战斗力的人员一起上阵,依托第二道大堤和剩余15、55师援军齐心协力抗击着日军4个师团的疯狂冲击。
幸好有坚固的工事、幸好有配属的中央军机枪和轻炮分队,幸好日军只能逐次投入、幸好天色渐暗日军炮兵精确度直线下降;但最终,还是靠川军、湘军甚至北洋余脉,在这共同的战场上一起用生命在拼搏。构筑精巧的多层火力网,一开始就吞噬着大批大批冲锋的日本兵,但随着双方轻炮兵上场,除底部火力点外,机枪逐渐退出角逐;很快,随着双方短兵相接,连轻炮也基本失去作用;步枪对射之后,双方在迅速变黑的暮色中用刺刀、大刀、工兵铲,乃至用一切可以找到的东西展开肉搏。
5时50分,见势不妙的杨森将以军特务营为主的预备队投入战斗,再次将中路日军的进攻打了下去,134师特务连的卫兵乘机将多处负伤的杨汉忠抢救下来;杨汉域率领以133师几个连的步枪兵冲上第二道大堤,在东面15师不惜伤亡冲过来的一个营帮助下将第17师团的部队赶了回去。只西侧第13师团的进攻成功,再守军全数伤亡后还赶走了西面增援的55师一部,终于在第二道大堤站住几百米一个口子并逐渐向两侧延伸。
6时整,随着天色完全阴暗下来,国军的反击也开始了。东北面的土木系中央军和西面55师李菘山不断将一个又一个步枪兵和掷弹兵组成的分队投入战斗,和不断从南岸增援的日军一个又一个中队一起冲入搅肉机式的战场。双方实力迅速转换,东面强大的国军不断压迫着日军后退,第17师团参与进攻的部队很快就被挤进第101师团的队伍中,两个师团一起反击才稳住阵脚;而西面由于背靠湖区只有55师一个师在,不但未能收复20军丢失的阵地,反而被第13师团压着打入自己的阵地。
虽是昏暗中,柳川平助和荻洲立兵还是同时发觉国军弱点所在,一个部署东面和北面防守,一个展开13师团全力向西进攻。很快,双方在北面和东面的短兵相接继续进行,但谁都无法再进一步;而西面,13师团以3个联队主力上万官兵的大投入,打的侧对工事难以发挥的55师节节败退,很快就丢了一半阵地,急的李菘山连续呼救,但罗卓英限于态势也无能为力。
………………………………
第八十二章 消耗
9月14日晚7时余,战事在黄浦江上游如火如荼的展开。
西面日军占据绝对优势,13师团很快连续突破55师全部三道阵地将他们逐步压向西侧,虽然断后的老兵不断拉响炸药包但仅仅拖延了少许日军进攻的脚步。
“辞修兄,下令55师撤退吧!”我叹口气,“虽然提前了,但毕竟他们的阵地最不要紧。”
陈诚想了想,“好吧,给李菘山撤退命令,让55师留点种子!”
北面18军3个师全部上阵,在20军残部的协同下下不断反击正面的15师团和101师团,不但守住了第三道大堤,而且借着日军混乱及夜色掩护又夺回部分第二道大堤。
东面54军14师在15师协同下发动反攻,更是打的本就损兵折将的17师团节节败退。迫使柳川平助一面投入预备队反击,一面向松井石根求援。
松井石根闻讯大惊,在从第9师团抽调出来的4个大队赶到前线的同时,松井也亲自赶到第10军指挥部,只见夜幕下近十多里长的黄浦江北岸火光和闪光连绵不绝,枪声和爆炸声更是密如爆豆,从几座浮桥上和分散的船只上不断抬下如潮的伤员。
“柳川君,一个多小时前你还报告作战很成功,你怎么解释?!”
“是。司令官阁下,一个多小时前我军虽然付出较大伤亡,但已经成功突破两道华军阵地,正在进攻第三道;直到现在,13师团还占据着西面华东全部三道大堤超过一千米,并正在继续向西面湖边延伸,很快就能把西面的华军彻底消灭。只是天黑后华军主力从北面和东面发动反攻,我军处于前线混乱,后方火力又无法发挥的窘境,只能和华军持续短兵相接,导致15、101、17师团都伤亡惨重。”
“打在一起了?西尾君提醒过我不要和华军短兵相接,我还奇怪。。。””松井石根沉思默想,“看来这又是那个宋子安有预谋的行动,试图在这种夜间短兵相接的混战中发挥华军人力充裕的优势消耗我军。”
“可现在双方已经交织在一起,撤不下来了!”柳川平助着急了。
“没办法了,现在只能命令除13师团继续西进一直推到湖边外;其余3个师团维持第二道阵地上的战斗,停止进攻第三道阵地;第9师团援军和3个师团没有使用上的各重机枪中队一起过江,依托华军原第一道阵地转入防御;等部署好之后再命令3个师团一起后撤。”松井石根瞪了柳川平助一眼后下达命令。
随着松井的命令下达和第9师团部队投入战场,混乱的日军开始稳定下来。
西面,虽然战区已经下令撤退,但李菘山根本无法通知一线已成混乱的部队,只能尽量联络,留下少数分队,指挥其余各部或从陆路北撤后方,或上船乘着夜色经淀山湖西撤。面对13师团的全力进攻,剩下不多的国军官兵各自为战,虽是侧对敌军,但依托坚固的掩体,相互策应的火力网,依旧不断杀伤着13师团。
北面战线最长,18军并列展开67、11、60师,在20军残部协同下在第二道阵地上和15、101师团纠缠在一起拼杀,国军一个又一个团、日军一个又一个大队投入这黑暗中的激战,战线随着各自新生力量的投入不断扭曲变形。
东面的战斗结束的最快,14、15师虽然猛攻了一阵,但17师团断然放弃了部分官兵、果断后撤,15师的追击反而落入日军的重机枪交叉火力网中,白白损失了几百官兵之后结束了主要战斗,只余下零零星星的枪声。
“两翼都定型了,中路应该还可以拼一次,不知辞修兄准备?”乘夜跑到20军军部的我听着声响问。
“嵩山(霍揆彰字嵩山,时任54军军长兼14师师长)这次表现不好。”陈诚想了想说,“让尤青再拼一下,若还不成,18军撤退换粤军上。”
迅即,18军各师投入最后一个团,在混暗的火光中发起了反攻,冲入了混乱的战团,摸着衣服辨别敌我,将刺刀和大刀刺入敌人的身体;很快,新锐部队再次将日军一举打下原第二道阵地。
岩松义雄虽有心再战,但15师团大部分从早上打到现在早已精疲力竭,有心而无力;101师团虽然损失较少,大部分又是下午才参战,但伊东政喜也不愿意在这种短兵相接、伤亡惨重的混战中再打下去了,在两位司令官默许下下令撤退。
国军方面也被陈诚紧急叫停而停止了反攻,只有突前的60师冲击第一道阵地时被日军重机枪扫射遭受了一定的损失。
后半夜,双方一线除少量分队袭扰外,各自都在整顿部队、运送伤员、重修工事、调整部署,准备天明再战;唯独双方的重炮不甘寂寞,不断盲目轰击着对方阵地后方。
但随着前两项工作的深入,到天明时分,双方都没有发起新的进攻。
“我军参战8个师,阵亡和失踪已超过一万七千人,战伤超过两万五千人;20军作战部队几乎打光。”陈诚和我震惊的对望一眼,只能下令除东面不动外,其余各师全部换阵。“西面由第1军(1、78师)负责防守,后方是8师;中央由18军(11、67师)附32师担任,后方是8、18师;东面由第54军(14、98师)负责,加上15师的一部分。应该没问题了。”
“如果日军没有大的增援的话。”我只能苦笑着说。
而对面松井石根看到超过两万的伤亡数字后,也不敢再攻,只能下令调拨全部6个后备大队给15、101、17师团补充兵员,将最后一个预备师团推上前线和正面国军隔江对峙,换下114师团。
“为什么?”赶回第10军指挥所的荻洲立兵不甘心的问。
“你们损失最小,又在侧翼。”柳川平助回答。
“我不是说这个,是我为什么第4师团不过来参加进攻。”
“你难道不知道第4师团会把一切进攻都搞砸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