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也都是这个推测。”
“那样的话,山西危也!”
“而且中央初期支持有限,我先给你交给底,大约是山西3-5个军,绥远1个骑兵军的规模;而后要等西南各部上来才有第二批增援。”
“只有这么点吗?”
“所以说,太原可能陷落!希望阎主任相信在下一次,我预测日军大约在9月间进攻晋绥,如果在下说的准确,到时请阎主任把太原各工厂能搬的都搬到大后方去,免得为敌所用。”
“贤弟说到这个份上,百川安有不承诺的道理!多谢了!”
“风雪欲来,请阎主任尽快准备。”
次日,我们在风雪中驱车东行,“的确不是出门的好天气啊!”我笑着对让在前座的傅作义说。
“山西这里已经算不错了,绥远那边才真叫苦呢!这种风雪天气是家常便饭。”
“这位司机是你从绥远带来的吧?真在这种天气中开的四平八稳的确不错。”
“是啊!”傅作义停顿了一下,“多谢先生。”
“不谢。”大家心照不宣的笑了!
“在下可以称呼宜生兄吗?”
“那愚兄就不客气了!”
云雁也笑着说:“那弟妹这里有礼了!”
“哈哈哈哈!”
云雁接着说:“听说傅大哥刚在绥远打了胜仗,打死不少鬼子汉奸?”
“不要听他们吹嘘,汉奸是打死不少,鬼子只不过打死二、三十个而已。”
“绥远地域广大,又是一马平川,宜生兄以步兵为主,恐难以施展吧?”
“不错,现在因对付的是伪军,且靠山西支持百辆汽车,局面还能维持;若和日军长期作战,恐怕难免。。。”
“小弟以为绥远适合骑兵作战,山西骑兵是否可由宜生兄指挥?”
“现在山西两个骑兵师在绥远,以后就不知道了?”
“小弟会和百里先生他们一起向委员长建议,把国军骑兵主力部署在绥远,由宜生兄指挥,不知宜生兄是否愿意?”这显然是在替老蒋挖阎老西墙角了,见傅作义有些犹豫,“去岁李舒民一家死的好惨啊!”
(李生达,字舒民,晋绥军19军军长,被老蒋拉拢,有脱离晋绥军迹象,36年5月据说被卫士所杀,死后灵前失火,妻与幼子惨死。)
见傅作义默不作声,我继续加码:“次宸(徐永昌、字次宸)、启予(商震、字启予)相继离开山西,革非(杨爱源、字革非)弃军去练兵,李生达惨死,晋绥军老军长只余宜生兄一人!”
“贤弟和委员长的意思宜生明白,容后再议可否?”
“那好,半年以后如何?”
“好!”
………………………………
第三十二章 关口
车队继续东行。
“宜生兄,关于晋绥军的编制装备是否可以谈谈?”
“当然。我们晋绥军现行编制是步兵团团部18人,加上团属机炮连、通信排、担架排,合计大约200人,机炮连一般是4-6挺重机枪、2门81迫击炮;现在太原兵工厂产量增加了,开始增编成团属6挺重机的重机枪连和6门81迫的迫击炮连,不过现在只有少数驻太原附近的团是这样的。现在每个步兵团辖3个步兵营,营部16人。辖3个步兵连,连部16人;辖3个排9个班,每班14人;合计每个步兵连160人,9挺轻机枪、12支冲锋枪。”
(史实)
“迫击炮少还正常,毕竟大规模生产和装备也就这几年;怎么重机枪装备也怎么少?不要说中央军,就是粤、湘、桂军也和中央军一样已经达到每个步兵营6挺重机枪的水平了啊?”
傅作义苦笑着回答:“中原大战时掩护各炮兵团先走,等步兵撤退时已经晚了,各部队只好把笨重的东西全丢掉了,大部分重机枪和一些小炮什么的也抛了;跑回山西时各部队只剩手中的长短枪和轻机枪了。就现在太原月产30挺重机枪的能力,呵呵,要达到中央军的重机枪装备水平,至少还要三年。”
我也跟着叹口气,“这样的话,晋绥军从装备上讲反而更适合进攻而不是防守?”
“的确。可我们偏偏要死守晋东北,只有靠大炮兵了。”
“对!你们晋绥军大炮兵可是全国闻名的!十团大炮兵啊!论数量仅次于中央军,按人均算可是全国第一了!”
“呵呵,其实现在从日本进口材料断绝,晋造山炮的生产已快停止了。”
“将来全面抗战爆发,沿海地区必然遭遇封锁乃至占领,除广东方面可能还能维持少量进口外,中国兵工生产基本上要靠我们自己了。”
“这是贤弟上马重迫击炮的原因之一吧?”
“对!我还鼓动委员长一下子进口3000根37炮炮管;还有炸药生产设备等等。但不知晋绥军十团大炮具体如何,可否介绍一二?”
“晋绥军十个团采用中央颁布的番号是炮21-30团,不过我们晋绥军内部还是称为炮1-10团。除1团一个营是从日本进口的山炮外,其余是晋厂的仿制品,现在装备部队的大约有300门左右。还有从日本进口的野炮一个营;重山炮(实际是120榴弹炮)和重榴炮(150榴弹炮)各有少许。”
(史实)
“少许?”因为两世都看过阎老西及晋绥军炮兵干部吹嘘他们的重炮,我好奇的追问。
见我追根究底,傅笑的说:“大约各有1-2个连而已。”
才各有1-2个连?这牛吹的!我不禁大笑!
车队行进百数里,过阳泉抵晋冀交界停行。
“这就是娘子关了!传说唐初平阳公主曾驻守此关,故名;不过现在改称旧关,把那边正太路进山西第一站称为娘子关。”
听傅作义介绍,我和云雁都傻眼了,遗憾的望着那堆乱石,勉强辨认出关口,“这这些破石头?”云雁失望的问。
“我少时还像个样子,可正太路修筑时取石,加之娘子关站建设,附近居民建房等等,结果几年间就残破成这个样子了,让弟妹失望了。”
我回过神来,“娘子到娘子关,发挥娘子特长的时候到了!”
“哼,没问题!”云雁说完就利索的搬出一个箱子来。
“弟妹这是做什么?”傅作义不解的问。
“云雁会测绘制图,麻烦宜生兄派几个人跟着上那边高地,我们想对现有的地图校对一下。”
“原来弟妹还是才女。”傅作义赶紧吩咐下去,几个人陪着云雁上山。
“既然弟妹在忙,我们也上去随处走走如何?”
“当然。请!”
“我还以为弟妹是来观光的,呵呵。”
“观光是次,只可惜来晚了几年,没见到娘子关的英姿。”我心中暗笑,‘到见过数十年后仿造的假货。’
“这主,莫非贤弟认为日军会攻此不成?在太原,顾问和贤弟不是都说晋东北才是日军主攻方向?”
“宜生兄,小弟是这样推演的:从日军袭击平津开始,宋明轩南撤,中原我军北上在冀中展开防御节节抗击,北路我军反守长城险要展开防守,中路是你们晋绥军主力固守晋东北,也是依托有利的山地节节阻击敌军,晋绥军以擅守闻名天下,我想哪个方向先吃不住撤退,宜生兄不会算不出来吧?”
“嗯,冀中平原从地形上论最难固守,且毫无防御准备,等宋明轩他们退过这里时,我军(晋绥军)主力还在晋东北,日军正好横插一刀,由此入山西!”
“宜生兄不愧是国军名将!刹那间就及的上小弟长久推算之能啊!还请宜生兄为此具体谋划一二!”
“贤弟过谦了!愚兄愚见,这其一,应对日军袭击,我军既然不能先手,应将主力后撤部署,河北中部虽然少山为屏,但有多条河流可为障,贤弟新式野战工事构筑法在北方硬土地形上更为适合,依托数条河流展开防御,节节抵抗,延缓日军攻势。”
“宜生兄一针见血!这其二?”
“北路我军依托险要反守长城沿线固然不错,但日军完全可以从察哈尔南下奔袭北路我军身后,不知中央新编骑兵部队如何反击?”
“呵呵!什么都瞒不过宜生兄!中央的确有集中央、晋绥、东北三路骑兵在察绥方面反击的意图;但绥署那边人多眼杂,请勿外传!”
“愚兄知道。这其三就在晋东北投入晋绥军主力进行正面防御了!以前我对死守还心有余悸。”傅作义说到此处叹了口气,不知是在回忆当年天镇还是涿州,“但现在有贤弟的新式工事构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