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拧H患词谷绱耍痰甲芏痈谋嗟牡45、46师反击有力外,其余2个半师的反击很快就被日军打的节节败退,新39师和预8师甚至出现局部崩溃,新9师也损失惨重;迫使国军不得不将围攻日军的预备队不断抽调出来阻拦日军增援。
不过包围圈里的局面正好相反,处于绝对劣势并乱成一团、且连最基本的野战工事都没有的日军已经奄奄一息;第36师团已经所剩无几、连井关仭也已失踪;连同第15师团剩下也不足万人,在酒井直次指挥下依旧坚持等待援军。天空中,日军的轻轰炸机不断飞下云层,冒着国军大量轻型防空武器的射击投弹扫射、支援地面部队;而盟军的战斗机却不知去向。杜聿明和关麟征已经将全部部队投入战斗,但依旧不能速战速决,只能以惨重的伤亡缓慢‘啃食’。
战至近5时,刘嘉树部终于被第5师团及第2近卫师团彻底击败,新39师大部溃败而逃、新9师主力则陷在日军当中战至最后一人;与此同时,第23师也冲近第15师团司令部,日军躲在一座坚固的寺庙中顽抗,被国军一顿手雷炸成碎片,酒井直次也死在其中。随后日军增援击破第82师、冲入包围圈解围‘成功’。
随着天色渐晚,损失惨重后的双方都不敢再战,纷纷撤出战斗。日军可以说救出了被围日军;而国军继1个多小时前宣布全歼第36师团之后、也可以宣布又全歼第15师团并击毙师团长。。。‘双赢’!
“真的撤退啦?”
“当然,我军损失上报已超过10万,有些还在统计,最终数字可能还要增加3-4万,总要休整补充吧?”
“真佩服你们能拼。”
“现在你该知道我们要价并不算高,这还仅仅是第一次战役。”
“可惜损失太大。”
“战果也大,估计日军损失7万以上,我们可以宣称全歼日军4个师团,怎么样?我可记得美军已经被日军全歼近2个师了吧?(菲律宾师及驻菲美军骑兵团、坦克团、炮兵团等),还抓了一个师团长,可惜日军肯定不会同意交换?不过只要美国能源源不断提供军火,我相信以这样的比例,我们肯定是战争的胜利者。”
“我毫不怀疑我们的胜利,可惜贵国不愿拿那位日本亲王出来交换麦克阿瑟将军。。。只是我搞不懂,你如何履行那张合同?呵呵,应该说是那份中英协议。”显然是为反击我估计提及美军的伤心事,史迪威回问。
“靠一次战役当然不行,等贵军答应的战斗机等军火大规模装备国军后,我军再进攻,替英国佬拿回缅甸。。。。呵呵,剩下的归我们,或者英国佬愿意交换?其实我是愿意拿那位养的白白胖胖的日本亲王交换贵国的四星上将的,可惜我姐夫不同意。”
“宋,殖民制度就要过时了。”
“当然,可加盟共和国或者某某某民族保留地还没有过时,呵呵,我要去陪夫人了,抱歉。”气的老头鼓鼓的,我闪,哈哈。
虽是上战场但毕竟离开真正的战场还有好几百里,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已经踏出国门,但我依旧自称还在中国国土上,因为我的脚下是江心坡,身旁是以密码员身份伴随我行动的爱妻,在逐渐西沉的落日余辉下遥望美好的山河。
“和日军打仗,和史迪威斗嘴,有意思啊?”
“亲爱的,当然有意思,脚踩祖国的土地。。。我终于可以自豪的说:‘这是我祖国的河山。’”
“你眼睛红了。”
“彼此彼此,你还流泪了,呵呵呵呵。”
中日一场短暂而激烈的血战打完后,双方主力不得不转入休整、休息再战,除了双方的宣传机器继续大肆吹牛,日方依仗的是他们收复了各主要据点,而中方依仗的是俘虏和战死的日军将领,及将阵地向日军推进了几十里,主力离南桑、东枝、达西、稍埠一线不足百里;中间只有双方大量小分队在较量。
不幸的是我那‘蝴碟翅膀’实在煽的太有力,居然导致美国无法完全履行对中国的军火援助承诺,使国军的新一轮攻势延期,毕竟没有先进战斗机空中压制,谁都无法在东南亚的旱季中展开大规模作战的。
“什么?9月盟国总共损失船舶120万吨?”这是远远超过历史上德国潜艇70万吨月击沉的一个疯狂数字,知道当时同盟国(主要是美国)月产船舶还不足80万吨就可以知道这一数字的可怕,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呵呵,宋的威力实在太大!”也许这主要是美国海军的问题,也许是当面战局平稳,史迪威还有心情跟我开玩笑:“现在请宋出了点子灭掉轴心国如何?”
我苦笑,“难道我半年前给美方的材料你们没有执行?”
这下轮到史迪威苦笑了,“短波雷达我们如你所说以英国方面提供的设备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但离成熟的机载雷达还有一定距离,现在只能先在装备在反潜舰艇上;声纳技术也有提高,深水炸弹的使用方法也如宋说的那样改进了,利用宋的设计图纸生产的反潜刺猬炮也已开始装备舰艇,但不幸的是每月多击沉几艘德国潜艇实在与事无补。”
我又回想一下,“将厘米级短波雷达搬上重型轰炸机并能够有效使用是反潜的关键,其余都是次要或者技术上我们这个时代难度突破的,比如你们海军花大力气研究的那个30节声纳等等。(舰艇声纳在超过20节后基本失效,这个问题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
“记录下来,发给海军部。”史迪威哼哼几声。
………………………………
第二百三十七章 游骑
因为美国海运军火数量远不及美国政府承诺,盟军的大举进攻暂时无法进行,无可奈何之下,史迪威和我都拿出了各自的‘小’规模进攻方案。
我拿出的自然是以专门针对性训练和装备过的新4军主力和新编成的突击总队(由李默庵主持、由美军装备及英军特种突击部队参与训练的国军部队,也叫突击军,计划由5个突击队组成,每个突击队辖5个营,每个营包括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1个炮兵连等约千人,准备独立行动、深入敌后作战,历史上只组成3个突击队,除第1队外未及装备美械。史实。)从缅甸和寮国(老挝)交界突入泰国北部的袭击计划;而史迪威推出的是历史上的‘原版’,现在当然不能算了,呵呵!
“。。。以上就是我的设想,望各位将军批准。”游骑兵的创始人、美军特种部队指挥官麦利尔准将(史实)如历史上一样阐述了进行广泛渗透作战的设想,准备使用已经初步训练完成的、由志愿者组成的美军特种部队6000余人、利用双方蔓延的战线突入敌后进行破坏活动。
“宋,老实交代,你是不是偷看了法兰克的计划书?”史迪威还是一如既往的开玩笑。
“这叫英雄所见略同,是吧?准将?”
“不敢,宋将军是我的偶像!”
“别吹捧,否则就没意思了,我看就这样定吧!国军从越北和缅北南下袭击寮国和泰国北部;麦利尔和温盖特(隶属英军的美军特种部队指挥官)从缅甸中部东进,袭击缅甸中南部;行动代号就用‘游骑兵’!”
42年11月初,比历史上早了3个月,由国军突击总队第一队5000余人、新4军3个团6000余人、美军麦支队3000余人(美军麦利尔部队正式番号是第5307混合支队,54年改制为第75步兵团,即是现在大名鼎鼎的第75游骑兵团的前身,该团团徽上青天白日标志的来历就是二战时期在缅甸跟国军驻印军并肩作战,史实。)在当地华侨和土著向导的带领下分成10多路突入日军占领区,开始了远比历史上第一次‘亲迪队作战’为大的渗透作战。
麦登,泰国北部重镇,由第5师团第41联队为核心编组不久的第30师团师团部驻扎在此,虽然已处于一线,但小林浅三郎师团长并不特别在意,因为跟敌军还有泰北的数百里大军难以逾越原始丛林相隔。何况因为许多师团正在后方整补,导致第30师团驻守地域广大;更何况第23师团的第一批增援部队已经运到。但就在这时,码头方向传来巨大的爆炸声;等小林师团长赶到滨河边,运载第23师团部队的多艘浅水运输船已经成为正在下沉的破烂。这还不算完,原本驻扎在滨河西岸的几个警戒分队突然失去联系,随后密集的子弹和小炮弹如雨点般扫过旱季并不宽阔的河面甚至落入麦登城里,打的毫无防备、正在救援的日军狼狈不堪的到处乱窜躲避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