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弟,看来真的长大了。。。能和我一起反蒋,这令我很高兴。”
“谢谢二姐,我去了。”
“去吧。二姐看好你!”
第二天,我起床后就去见大哥:“今天我就去南京,几年来的帐目总要先向三姐他们交代一下。”
“那就去吧,我现在主要在上海做事。”
接着我问他:“关于钱款的事情不知大哥是否想好了?”
“这件事吗……”显然,大哥没有什么办法,所以说话有些含糊不清。
“其实办法还是有的。”没等大哥把话说完,我就抢先说道。
“什么办法?”大哥问道。
我笑而不语,拿出了一封信,说道:“我们可以向德、意等国出让矿山开采权,要点都写在上面了,大哥你慢慢看吧!”
我在上海老南站踏上了京沪特快,赶往南京去见三姐。
………………………………
第二章 南京
一天的上海至南京“特快”旅途终于结束了,我不由想起我在那一世的高铁;在回顾未来中我到了南京,由委员长管邸派出的专人护送下坐专车到了前一世我参观过的总统府――这一世还被称作委员长官邸的建筑群。
走进官邸的大门,穿着整齐划一中山装的总裁侍卫向我礼貌地鞠躬行礼,然后把我领进豪华气派的“总统府”。不过我的随从和各种物件遭受了一次“大清洗”。
打开旁厅大门,就看到了我的三姐――宋美龄。
一见到我,三姐就拉着我的手说:“几年不见想不小阿弟都长成大人了。”
我也笑着说:“三姐,这几年在外漂泊,我十分想念你啊!三姐,最近生活过得可好?姐夫怎么样?”
“都好。”
我们一边说笑,一边跟着三姐走进另一间屋子,委员长正坐在椅子上看什么东西,见他抬起头,我赶紧向他鞠躬问候:“委员长好!”
蒋介石站了起来,笑着说:“哎呀,都是自家人了吗,小阿弟不用那么客气。”
几句问候过后,我便汇报了在美国几年来的收益情况。“……总体来说,收益还是不错的。”
姐夫夸奖道:“真不错!上次避免股灾给家里赢了不少,又预算白银价格走势替国家挽回了不少经济损失,姐夫我该怎么奖赏你呢?到经济部做事怎么样?”
“在金融界这几年有些疲了,回到想做点别的事,比如搞点实业,办个兵工厂不知委员长许可吗?”
“叫姐夫!”
“是,姐夫!三姐。正好锻炼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办实业方面的才能。”
“你三姐已经和我谈起过,虽然各兵工厂名义收为国有,但实际也不是没有私营的,小阿弟要办当然没问题,可以和政府合作办厂。”
“谢谢委员长!”
“都是自己人,叫姐夫!”
“是,姐夫。”
“小阿弟的兵工厂准备开在哪里呢?”
“我委托朋友考察过,觉得象山不错,在海边运输方便,那儿离姐夫的家乡又近,正好发展那里。”
“好啊!你的兵工厂准备生产些什么呢?”
“我准备先上发电和冶炼,制造炸药,先期主要是制造重迫击炮;我国工业落后,迫击炮构造简单,可以大批生产,而我国地形以丘陵山地居多,大炮容易被敌人炸毁,迫击炮小,可用人或马扛,它还适用于丘陵地形。”
“嗯……好像德国顾问持不同意见。”蒋介石顿了一下,转头对一侍从说:“请百里先生他们过来。”
几分钟后,几位中老先生一起过来了,为首的正是百里先生。一见他,我心里顿时生出了一股敬意,当时中国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我最崇敬的人。见他来了,我赶紧上前,躬身道:“百里先生,您好。”
委员长向大家介绍:“宋子安,子文的弟弟,刚从美国回来,关于军队装备方面,子安有些不同的看法,可不可以让他说一说呢?”
“子安贤弟,请讲。”
“诸位先生,先恕晚辈无礼!在下觉得各位在对中国军队的改革计划上有问题,在这里,我想发表一下我的意见。现在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日本,而如果我们一但和他们交战,我们即将面临比他们大五倍,甚至十倍的空军劣势,在这种情况下,大炮之类的重型武器在野战状态下是无法发挥作用的。一但使用就很快就会被摧毁,即使不被摧毁,也几乎不能撤出战场,如果一战就丧失建制内的大部分重武器,部队将难以再战。所以我以为我国军队改编走向依旧只能是一支使用轻型武器的军队;更不用说政府财力也无法支持大部分军队装备重型武器。”
“我们已考虑过空中劣势,所以从德国进口二生高射炮;也必需考虑到日军不但有空军优势还有地面优势,我军若无重炮即使不谈日军空中优势也无法和其抗衡。”
(“生的”或“生”:当时对厘米的称呼;三生七就是37毫米。)
“不错,但各个缺口完全可以用其他装备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且不易发生有限的重武器被轻易摧毁的态势。”
“什么武器?”
“首先是120迫击炮,才350斤重,骡马即可驮载,必要时可拆成三部分由人力运输,炮可打10里远,弹重30斤,杀伤面积超过120乘60尺,每分钟可发射6-8发;这是我在美国得到的生产图纸和资料,完全超越部队现有老式山野炮。”说完我拿出好不容易回忆起的前世著名的64式120迫击炮资料;当然,是鉴于制造水平缩了水的。
专家们一起聚首研究:“不错,设计新颖,射程远、射速高、威力大,在减轻炮重方面更是构思奇妙。”
“我看完全在政府兵工厂现有生产技术范围内,可完全自产。”
蒋介石开口了:“好,好,好,小阿弟又立一大功!”
“交给沪厂还是金陵厂?”
不行!交给这两厂,抗战一开始就完了。我想插嘴却接不上话。
幸好委员长发话了:“还是交给汉厂吧!他们正准备扩大建设;小阿弟自己开办的象山厂也可以生产的。”结束了这一议题。
“小老弟还搞回来点什么?”
“光有这个120重迫还不行,直射和防空都没有解决。”蒋百里直截了当的说。
“不错,我知道德国顾问向我们推荐37战防炮和20高射炮,国军已经开始装备部队;但我知道德军还使用另外一种37高射炮,而我在美国还得到一种新的设计,就是把高射炮和战防炮二合一组成一种高平两用炮”。一边说我一边拿出了图纸和制造方案,“我们可以向德国或捷克购买炮管,自己制造其余的零部件。”
(战防炮:反坦克炮当时的称呼)
“怎么样?我们自己能生产吗?”委员长问专家们。
“没问题,只要解决炮管,其余生产不成问题。”专家们经过一番讨论回复。
“其实炮管也能自产,不过质量就差点。”
“这个方案很好,马上通知大维,立刻行动。”委员长说道。
(大维:俞大维,时任兵工署署长。)
“嗯,这个方法可以采用,我们应该尽快投入试验和生产。”蒋百里先生说道。
老先生们走后,我奉上各色礼物,这幅油画是马伦特先生画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这幅水粉画是爱琳娜小姐画的三姐留学时,这是第格尔先生制作的银制曾国藩像。。。
(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宋美龄留学美国时就读的准贵族学校)
惹的三姐回顾好一阵她少女生涯。在三姐的邀请下,我就在委员长家暂住了下来。
现在,三姐正坐在我对面,我们正在聊一些家常:“听说姐姐还当了航空委员会顾问?不知航空事业干得怎么样呀?有什么进展吗?”
三姐听了这话不由面露难色,她说道:“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姐姐是有一件难事,现在我们不能造飞机,只能问别的国家买,但买回来过几年飞机就落后了,所以空军他们和我商量每年购买少量飞机装装门面兼训练飞行员,把大部分空军军费存在香港外国银行里生息,等战事发生再去购买先进飞机,还能多买几架。但我又觉得不踏实,有问题,说不清。”
“不错,这样做是有问题。从敌人攻打我们算起,即使我们购买现货,从欧美运到中国也需要三个月以上,飞行员还要适应新机型时间,等形成战斗力恐怕至少要六个月;何况更可能买不到现货,还要加上生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