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挡住了宋军的攻势,万事不提;如果打了败仗,我们前线拼光乃止,城里这些家眷,也一起上路!
不得不说,乌延坪是个狠人,压根没给自己留下什么余地,颇有不胜即死的气魄。
而金军将士,也都知道没有退路,除了拼死一战外,倒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因为所有人都听闻了宋国皇帝的凶残,对于缴械投降的士兵也是毫不留情,所以当恐惧到了一个极限,所存在的就是视死如归的勇气。
乌延坪又不断使人军中鼓吹,声称朝廷不会对他们坐视不管,前来支援的大军已经在来的路上,这也给守卫东京的金军将士服了一剂安心5√药。
尽管这个时代的消息闭塞,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东京的百姓早就知道朝廷开始北伐了。
而且近在眼前的前线战况,也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传回来。短短三日之内,宋军的行军速度不仅让东京(南京)留守将军乌延坪感到震惊,更是让开封百姓欢呼雀跃。
他们翘首以盼,只望着王师早定中原,结束他们“南望王师”的日子。
当官军已经进入开封府的消息传出后,东京城里流言四起,都说女真人蹦不了几天了,天子大军兵临城下只是旦夕之间。
东京,开封府。
这两个词,无论对当下的宋人,还是千年后的中国人,其实都绝对不陌生。
只不过,千年后的中国人想起前者时,基本没什么好的印象,没准还在‘东京’后头加个“热”字,让人浮想联翩品味着,那电脑硬盘里的岛国爱情动作片。
但于当下的宋人来讲,东京是一块隐忧半个多世纪的心病。一百多年的故都,沦于狄夷之手,已经快六十年了。
这么些年里,东京的百姓大多年年过着“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日子,而随着江南朝廷的屡屡败绩以及处处跪舔金国,让北地的百姓渐渐地失去了爱国情思。
但是如今的局势,又让他们看到了拨开云雾的曙光。
五十多年过去了,东京还是那个样子,从外表看没有什么变化。仍旧是高大宏伟,丝毫无愧于它“帝都”的身份。
就连城头上金国的旗帜,老百姓都快看得习惯了,很多沦陷之后出生的年轻人,只从祖父那里听说这座城原是大宋首都。那皇宫里曾经坐着赵官家,现在他们全都去南方了。
将近六十年的时间,至少是两三代人的繁衍,当年京都沦陷的时候,那些年轻的小伙子们如今也都成了祖辈爷爷,甚至早已有人先一步入了黄泉。
老人们每每说及东京汴梁时,总有一种莫名的忧郁感触,每当说到京都汴梁,老人们总要添上一句:迟早有一天,赵官家还会回来……
这话说得久了,年轻一代根本不信,只当是前辈们的唠叨罢了。
老人们每每见儿孙们如此忘祖,常常也是吹胡子瞪眼一阵谩骂:“臭小子,爷爷我曾经也是给你太祖父当孙子,为什么如今成了你们的爷爷?这说明爷爷都是从孙子辈熬过来的!”
百姓的言语过于俚俗,但是话粗理不粗,一句对子孙的谩骂与教导,却是饱含着历经变迁的人生哲理。
从孙子到爷爷,这是一个人的年龄跨度,但又何尝不是隐喻宋金两国的关系,老人以这种方式作为比喻,何尝不是不是殷殷期盼着大宋能够翻身当爷爷?
同时叶宇作为大宋的新皇,如此不顾安危地神速行军,除了时局以及身体状况的诸多因素之外,其实还有一点顾虑是让他隐忧的。
人,是万物之灵长,因为人的适应性极强,任何的恶劣环境都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的接受与适应。
每个民族的百姓都有着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操,但是这种爱国情操在经历三代甚至四代人之后,就会潜移默化的逐渐淡化。
这不是一个民族的错误,而是后辈们所生存的环境让他们逐渐适应了敌人的统治,也逐渐淡忘了曾经的屈辱与血腥。因为这断血腥历史,距离这些后辈们是在太遥远了。
满清统治华夏近三百年,为何汉人还要俯首帖耳的效命清廷,一个个自命清高的汉人文臣整日谈论高义,却是为满清做了三百年的奴仆。
精通历史的叶宇心里很清楚,这归根究底还是民族遗忘的劣根性,时间会冲洗一切血腥,也会淡化一切的恩恩怨怨。
这或许对于百姓而言未尝不是好事,但是对于如今的叶宇而言,却不是他要看到的现状。
他不想当自己收复北地后,被北地百姓反谩骂成嗜血的侵略者。若真是那样的话,对于他、对于自以为傲的这个民族而言,又是一个多么无奈的笑话!
所以面对民族意识逐渐淡化的当下,叶宇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
……
整个汴京城处于战争阴云的笼罩之下,前线的军情不断地传回来。阻击部队不断被宋军击败,三路南军正挟胜利之威,向东京城迫进,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乌延坪为了这一场仗倾全力,可以说是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背水一战。
而叶宇在得知了战况军情之后,却也不急于拿下汴梁城,毕竟汴京城与河南洛阳不同,这里有着大宋国祚的象征意义。
但是,决战,也就这一两日之内的事情,中原大地的归属,即将见分晓。
乌延坪的帅府中,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都是文武官员,其中不乏曾经仕宋的旧臣。从这些人的脸上很容易就看出,时局不利于金,谁也没有把握能够阻挡住宋军兵锋。
(汉家王朝的覆灭,都是自己人胳膊肘往外拐。远的不说,就是抗日不过八十年,我们这些子孙后代还有多少意识其中的血腥,要不是整天抗战剧进行无休止的洗脑,甚至国民子孙都不会铭记这段残酷历史,即便如此还有不乏有的人崇洋媚外,三生借此章抒发一下个人情绪,见谅!)
………………………………
第718章 芳草萋萋宋皇陵
“报!宋国南路大军前锋已经抵达朱仙镇!”
情报传进城内帅府,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心说来得好快!坐于正位上的乌延坪霍然起身,随后神情僵硬的坐回了座位上。
府中议事厅里因为这份军情的抵达,顿时是嘈杂之声四起,随后所有文官武将的目光都汇聚到乌延坪的身上。
四十余岁的乌延坪不为所动,黝黑的国字脸上镌刻着岁月的风霜,一条细长的疤痕斜过眉间,直接划拉到左嘴角处。
此时此刻,乌延坪虽然极力保持着镇静,但是心中已然是默默一叹。
自宋军三路大军北伐以来,自己守卫的朝廷在三路沿线都是节节失利,不少军中宿将也是死于非命。
就连他最为敬佩的柳氏父子,也是最终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这多少让他有种兔死狐悲的悲凉。
数名军中大将先后战死,现今能挑大梁的方面统帅不多了,而他乌延坪凭借汴京城中的十万大军,真的可以抵挡士气如虹的宋军吗?
对于开封的百姓他可以鼓吹朝廷援军就要抵达,对于议事厅中的众位将领,他可以善意的隐瞒并给予鼓舞。
但背后的朝廷已经打算以黄河为界限,主动放弃开封的军事决议,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而他,却要如此执着的苦撑着,宁愿违抗军令的苦苦支撑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或许只有他心里最为清楚不过了。
乌延坪的手搭上了腰间的刀柄,一双满是血丝的眸子扫视着场的每一个人。部下们纷纷知道,将军这是要作最后的战前动员了。
“昔日,柳老元帅对乌某有相托之恩,如今乌某忝为开封守将,誓要守护我大金在黄河以南最后一道防线!”
乌延坪说着,语气稍稍顿了顿,随后郑重接着说:“我大金这些年来,铁蹄所到之处群雄臣服,数次挫败南军北寇,何曾有过如今之败局?”
“乌某在此也不瞒你们,此番情形,较之以往尤其险峻。南军来势汹汹,锋芒正劲,而我方……”
“将军,是不是朝廷已经打算放弃开封了?”
“将军,是不是朝廷已经打算退回河北了?”
“将军……”
乌延坪的停顿与为难之色,已然让在场的众位看出了端倪,他们不是那些底层士卒容易鼓动与蒙骗,这几日的很多迹象其实已让他们开始有了疑虑。
朝廷迟迟不予发兵增援,所需粮草也是渐渐接济不上,这些一连串的问题都凸显着后方的大本营有了异样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