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年,中德,中美,乃至中英,中法贸易都创了新高。
在德国,遭受经济危机重创的经济获得了充足的养分。潮水一般的订单从德国陆海军和中国采购代表团涌入德国,各种紧缺的原材料被中德两国的货轮运输到汉堡和不莱梅的码头,再通过蛛网一般的铁路线运输到德国各地。无数的工厂开足了马力,工人们加班加点,以狂热的劲头加入到这场热潮之中。
这一年,中国山西,河南和贵州的矿产勘探捷报频传。中德,中美,中英等组成的勘探队伍纷纷发现了大批的铝土矿,煤矿,铜金矿等。
这一年,根据皇帝郑宇“铝和镁的合金可能达到较高强度”的提议,中国的皇家林汉金属实验室发现铜铝镁锰以一定比例混合,可以达到比之前的铝铜合金更好的强度和抗氧化性,并着手开始应用到发动机和飞机骨架和蒙皮上。
………………………………………………………
在这一年,在中国广州皇家高等航空学校学习的罗马尼亚人亨利?康达制作的,以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驱动的飞机模型(另一时空在1905年到1906年首次制作完成,1910年试飞),在学校的资助之下成功地进行了试验,随后被闻讯赶来观看的帝国陆军部航空司官员约见。在高额薪酬和优惠待遇面前,康达很痛快地接受了邀请,加入了军方背景的天鹰动力实验室,进入一个名为“一o一号”的绝密研究组,专注于喷气式飞机的理论设计和流体力学的研究。
在这一年,中国海军的一艘水机母舰进行了特殊改造,安装了水平的顶部甲板,一架“海燕”i型双翼侦察机完成了第一次舰上起降。
这一年,中国的天鹰动力实验室改进了风洞设计,第一次实现了匀超声速流场实验,在技术上再次领先于德法两国;
这一年,中国陆军总结亚洲战争的经验,认为原有的堑壕枪—散弹枪射程过近,使用范围严重受限,新的m13号招标决定参考自动手枪,设计一种新型便携自动火器专门用于堑壕作战:冲锋枪,要求此种枪械能够方便携带,火力凶猛,连发,满足两百米内的作战需要。
几大军械公司都拿出了自己的设计:
皇家勃朗宁实验室联合南方军械集团拿出了由华夏七年式轻机枪轻量化和便携化而来的m131a,采用华军标准步枪弹,很多零部件可以和华夏七年式轻机枪通用。但问题也很明显:依然笨重,庞大,后坐力大,必须双手射击。
武汉的华中军工集团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全新设计的减量枪弹,7。7*40毫米,大大降低了后座力,从而降低了枪械的强固要求,枪械重量得以降低,射速高达每分钟六百发。
由于枪弹威力依然很大,该型设计没有采用自由枪机。设计师林伟创造性地加大了枪机重量,在枪机上增加一个铜制h形延迟后座块,在发射瞬间通过不同角度的摩擦阻力延迟枪机后座,形成了独特的半自由枪机结构。该型设计可以用一百发弹鼓或三十发弹匣,五十发弹匣供弹,主要零部件采取铸造,不装弹时重量依然高达五公斤。
北方因设计手枪而声名鹊起的枪械新贵警戒火力公司提交了一种全新的设计:自由枪机,开膛设计,采用了多孔结构的枪管以帮助散热,结构异常简单,并采用了该公司的9*19手枪弹,射速每分钟四百发,以前冲方式击发,带五十发弹夹总重五公斤。
经过反复比较,最终陆军部决定选择第三种方案,但又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加强枪机,提高射速,多采取冲压件以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减轻重量,增加一百发弹鼓装弹。
失望的华中集团又找到了海军部和海军陆战队。
测试之后,海军部方面却对其的子弹产生了兴趣。
海军陆战队根据自己的作战实践,认为其步兵手持武器主要射击距离位于五百米内,而登陆战对于火力的猛烈要求很高,海滩和筑垒地形复杂,也需要既能适应近距离猛烈射击也可以作为中等距离武器的装备。但海军陆战队的作战方式,决定了其弹药携行量要尽可能地多,要能够在补给不足的情况下持久作战。
抛开枪械,至少这种减威力枪弹正符合海军陆战队的需要。
…………………………………………
在这一年,在几处军事禁区中,一款新式战车进行了严格的测试。
作为一款早期产品,曾经在亚洲战争中大放异彩的斗犬轻战车并不是中国陆军心目中的理想装甲武器。
早在1900年制订的绝密计划中,军方已经提出同时发展两款战车:三号方案,也就是六吨半的无炮塔轻战车;四号方案,十吨的旋转炮塔轻战车。同时预研一款战车,即二十吨级的主力战车。
三号方案后来发展出了斗犬。
这款战车轻巧快捷,能够有效地防御步机枪火力和破片杀伤,结构简单,可靠耐用,火力也足以对付普通的步兵夜战阵地,尤其擅长奔袭包抄。
但在陆军的测评中,这款类似后世苏联s76突击炮的小型战车却并非合适的进攻性武器,而更适合承担侦察和步兵防御的任务。
由于没有安装旋转炮塔,斗犬在突入复杂筑垒之后无法有效对抗四面八方的威胁,车体脆弱,越野性能也只能算差强人意。尤其是当装甲带来的冲击性逐渐减退,各国陆军纷纷有针对性地发展步兵战防火力,开发类似并且战斗力更强大的装甲战斗车辆之后,斗犬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
在德国人慷慨地洒下订单,准备在斗犬的基础上组建德国自己的摩托化兵团之时,在1904年中标十吨战车方案的中国皇家威翔防务集团已经提交了第一批十辆qzc…4“草原狼”,分别在冰原,热带和沙漠地带展开检测。
qzc…4草原狼轻战车,战斗全重十吨,每侧履带为四个大直径负重轮加两个导向轮。履带极宽,以提高在泥泞地带和雪地的越野能力。该型战车车体前部装甲厚度二十毫米,炮塔厚度正面厚度十五毫米,为了防御空中打击,炮塔顶部装甲也达到了十毫米。
该型战车操纵较为方便。其变速箱采用了四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以拉杆操纵转向,最大公路速度二十四公里,公路行程三百二十公里。乘员四人,主战兵器为一门四十五毫米战防炮,载弹一百六十发,同轴7。7毫米勃朗宁重机枪一挺,备弹两千五百发。
威翔防务集团的野心远不止一款十吨半的轻战车而已。
借助草原狼轻战车的底盘,威翔防务集团还针对陆军部的“一o五毫米装甲自行火炮”招标推出了新型的zxp…1型七十五毫米自行榴弹炮。
该型自行货盘的底盘与草原狼完全相同,但没有安装炮塔,该为在车体顶部划开一个隔间,加装一门三十倍径的七十五毫米榴弹炮,备弹六十发,以为装甲和摩托化部队提供同步的面杀伤火力支援,也可用于反战车作战。该型战车还在顶部安装了一挺“蛇2h”型风冷十二点七毫米重枪管重机枪,以打击步兵和空中目标。
事实上,贯彻了某人“合成装甲打击力量”精神的皇家威翔防务集团,一口气推出的不是两种履带式装甲车辆,而是五种。
zxg…1型二十毫米双联装自行高炮,地盘与草原狼相同,安装一座双联装二十毫米高平两用机关炮,主要用于装甲部队行进间的防空作战,提供低空防御火力,并可有效地打击敌步兵集群和轻装甲目标。
zx…1型维修战车,采用了草原狼底盘,只安装了一挺七点七毫米自卫机枪,可伴随装甲兵团前进,为装甲车辆提供维修作业。
zxb…1型步兵战车,也采用了草原狼的底盘,安装了一挺“蝮蛇1h”重机枪,可搭载六名步兵,装甲可抵御轻武器射击,具备较强越野能力,可为装甲部队提供伴随步兵支持。
所有这些装甲车辆,都将在各种迥异的环境下接受极其苛刻的连续行驶测试,并将在拟真的战场环境下进行仿实战的战力检测。
………………………………………………
在这一年,中华帝国联合化学公司第五研究所秘密进行了一系列芥子气杀伤试验。
早在1822年,德斯普雷兹就发现了芥子气。1886年,德国化学家维克托?梅耶在指导他的学生俄国人谢林斯基研究一种噻吩化合物的衍生物时,发现了这种学名叫硫化二氯二乙烷、散发着芥末味的棕黄色液体。谢林斯基成为这种有毒气体的第一个受害者,几乎丢掉了性命。随后,梅耶师徒又利用兔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