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纪帝国-第7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宇说道这里顿了顿,又加重了语气:“技术体系是一个累积的过程,起步阶段还好说,可以补,一旦别人的研发形成系统累积,最后你的差距是越来越大,要补就要从头补起,而残酷的竞争已经让你很难从头累积了。如果我们不能深刻反省这个问题,国家的经济自足独立也就是一场黄粱美梦。”

    “很多人都问,为什么皇产的汽车,无线电,军工的造船,可以一直走在前列。我今天就和你们说明,”郑宇说道,“这是因为这些产业引入的不是技术,而是人才。而引入人才也只是手段,是为了培养更多的本地研究人才。没有赫兹,以及我们配给赫兹的助手,研究员,实习研究员,实习学生这一整个人才梯队,没有他们积累的一整套科研资源,帝国何来今日之无线电产业?”

    “引入人才,这些年也开始遇到些问题。  提供本章节最新手打一个是帝国与某些国家有了较为复杂的利益博弈,另一个是*祸论的宣传,还有一个就是各国政fǔ和产业界有意识地应对。我们的眼力之准,现在别人也认可了。我们要挖谁,往往就会有欧美的财团开出更好的条件。发明yīn丹士林的博恩,被德国的拜耳化工拿下。我们想挖美国的福特,结果被洛克菲勒财团抢先注资。现在看来,想再走这条路径,已经越来越难了。”

    “既然如此,未来我们必然要改弦更张,而现在就是最好的窗口。”郑宇的话让很多人jīng神一振,“直接引入技术,欧美各国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封锁我们。即使我们可以和德国人通过技术jiāo换和合作实现一批,但对于我们整个自足经济体系,这还远远不够,而且德国人开价也不低:他们也要我们对等的技术。”

    “之所以说目前是最好的窗口,在于我们现在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新入地区开拓,对欧美商业界的吸引力很强。等到了十年后,我们对欧美的依赖xìng就会大大减弱,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能够用来杯葛的筹码也就不多了。”

    “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抓住现在的时间,以国家意志,统一协调规划引入发展所需的各项技术,工艺,成果。但目的,并不是应用。”郑宇的话让很多人都有些míhuò,“我提一个原则你们考虑:第一台引进,第二台国产,第三台出口。”

    “说到这里,我有必要和诸位分享我对于帝国工业发展战略的总体理解。”郑宇说道,“我认为,我们的策略归纳起来是四个字:全面超越。”

    唐绍仪看了看谢忠,谢忠只是微笑以对。

    “我们过去的工业发展策略,受限于实际情况,采取的策略大体算是‘重点赶超,全面发展’,也就是优先发展一些最重要,最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链条,力争领先世界,而其他方面也要协调发展。”

    “过去的策略,建立在我们可以利用在某些领域先进的理念集中国家资源优先发展,利用我们的体制在这一方面相对自由放任体制的先天优势,在短时间内于某些重点领域实现快速反超。”

    “到了现在,

    所谓超越战略,即是通过重点领域重点发展,最终达成国家工业总量和水平全面领先于其他国家,实现全面超越。”

    郑宇的话让很多人都是耸然动容。

    “也许很多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但我并不这样看。”郑宇说道,“论人口,帝国及东亚各国,以及南洋经济区总计人口超过五亿,堪称世界人口最多的经济体。论土地面积,资源禀赋,我帝国也堪称世界之冠。而我国又为陆地大国,并非英帝国那样四分五裂的殖民地联邦,人口主体又是单一民族,语言文字划一,其他国家也长期受到华夏文明浸染,认同度较高,工业发展具备先天优势。”

    “我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即为吃苦耐劳之勤奋民族,且喜好知识,文明守信。以如此国民,只要政fǔ施政得当,广开教育,扶持经济发展,国家之强盛自不待言。但我们作为东亚的唯一帝国,欧美文明体系之外的唯一强国,为了确保长治久安,乃至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立足于自足和全面领先,对欧美构成压倒xìng的优势。”

    “这一超越战略,就决定了我们在技术积累上,必须实现各领域的自主研发积累,摆脱对欧美的依赖xìng,并实现全面领先。”郑宇说道,“故而在技术方面,我们引入海外的技术也好,工艺也好,设备也好,人才也好,目的都是一个:消化吸收,创新超越。我们的目的,是在吸收其他国家先进知识的基础上,研发出更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开发出更加优秀的产品,并且建立自己的持续研发体系和创新体系。”

    “一味引入,必然导致我国自主研发能力的不振;而一味消化模仿,只会让我们的科研体系没有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组织。”郑宇的话让很多人又是一惊,“科学研发,就国家来说是一个组织行为,而非某些个人的天才闪光。依靠从国外挖一些团队和人员,或者是国内重金配置一些研究所,最多只能实现短期收益,而无益于长期和持续的科研发展。”

    “国家的创新型科研组织,必须在创新行为中逐步发展,而不能依靠国家意志强行灌输。”郑宇的语气又重了几分,“这个与修路不一样,和建厂也不一样。创新力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深层根源,而这种能量来自于文化土壤。要培养这种能力,就要从文化入手,以经济杠杆进行调节。”

    “未来的技术引入体系,也不能过于依赖政fǔ。说到底,这个领域过于专业,也过于多样化,依靠政fǔ官僚是办不来的。”郑宇摇了摇头,“内阁方面的想法很好,但事情不能这么来……还是要以政大学和研究所的专家来负责这些事情,政fǔ只是一个后勤支持。”

    内阁众人脸上都没有太多变化。大家都很清楚:这个时候,唯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仔细想,最后再看看能不能提出一些有针对xìng的意见。

    “这样做的好处有三:”郑宇环视全场,缓缓说道,“首先,大学和研究所的专家是各自领域的专业人才,信息比较丰富,而且通过学术jiāo流可以随时把握业内最新动态,而脱产的官僚,即使原本是这个专业的,甚至曾经是专家,也难以保持持续的跟踪;其次,大学和研究所的专家都是业内知名人士,在欧美有很多同窗师友,人脉广泛,他们能接触到的信息也更多,而他们出面也更自然,更容易被接受;最后,这些人终归不是官僚,还要注重社会清誉,人也单纯一点,贪腐这类事情,他们要做成本太高,也不太愿意做。”

    唐绍仪暗自苦笑,却也不得不承认有理。

    “政fǔ提供组织名义,出资金,出通道,但不参与决策。”郑宇说道,“大学和研究所的专家,根据行业不同组建多个评审委员组做引入决策,对各自领域内不同专家提请的引入需求进行评价和表决,还要考虑国内是否有符合条件的企业接手,大体上就是这样一个机制。”

    “国家成立产业技术推广中心,引入之后,这些技术就归属中心名下,直到由国内企业接手。”郑宇又说道,“这些技术的推广采取公开公平的方式,任何企业,只要合乎委员会制定的推广企业资质要求,支付足够的费用就可以使用该等技术,而提出引入该项技术的专家,则可从全部技术授权费用中提取5作为酬劳。在此技术基础上消化吸收创新出的技术,专利归属技术研发企业和个人,以鼓励企业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至于创新文化,这是后边再具体铺开的事情,朕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只说政fǔ这边要做的工作。”郑宇说道,“税收方面,我建议对自主研发制订相应的奖励措施。凡是企业与大学,研究所等机构合作研发项目的,或企业自主研发的以及多家企业联合研发的,成果获授发明专利之后,核定的研发经费可以后续税收抵扣方式返还三分之一,但最多不得超过企业前一年营业额的百分之五。”

    “产学研方面,我觉得内阁的提议很好,这里只稍作补充。”郑宇顿了顿,又继续说道,“目前帝国一线高校均采取学术自治,财政自主,但依然有很多学校要依赖中枢财政支持,并接受管制。中枢这些年给了大学不少研究课题,也安排了一些官员和高校领导人的互动,提升了政fǔ官员专业水准,也促进了国家科研水平的提升,但弊病很多,而且已经不得不痛下决心进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