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纪帝国-第3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击面,编造证据罗织大案为手法的媚上企图,由于多条渠道的互相监督,已经现了一些案例。

    有尝试着把一些有地方自治思想的官员议员纳入进来,试探一下中枢风向的。

    有罗织大狱编造证据制造“大案”争取政治资本的。

    有牵扯工商业者,以此敲诈勒索的。

    有公报私仇诬告的。

    郑宇的回应很简单:以他和内阁的名义,直接驳回重审,一旦确属诬告严惩罗织者。此外,打击面仅限政fu部门,其他一律由帝国司法,检察和警政部门负责,不能纳入反腐体系中来。

    一些好大喜功,无限株连罗织大狱的中枢派遣人员刚刚露出苗头,就被解职召回北京。

    笔名北竹的刘子文,在报纸上毫不留情地批判了这些媚上企图,舆论界闻风影从,刚转了些念头的某些人马上缩了回去。【叶*子】【悠*悠】

    在这一场很有些激进色彩的运动中,郑宇很注重方式方法。

    自镇**时代开始,郑鹰就极为注重干部培养,注重对国家的管理方式。他自军事起家,却并没有对国家采取简单粗暴的军事化管理模式,而是耐心培养干部,积累管理经验,每一项大的政策变革都要有充分的试错和经验积累,甚至不惜在安南用了十年,在江南用了十五年来打牢根基。因此,郑鹰时代的体制更有包容xing,更有活力,官员队伍也相对鱼龙混杂。

    到了郑宇的时代,他开始收拢一些东西,同时把一些东西下放给民意机关。如果说郑鹰是把一个处于中世纪的国家带入了启蒙,经历了大革命,在剧烈的大转折中快催fei,那郑宇就是要解决郑鹰遗留下来的一系列弊病,把这个国家带入现代化,建立一个更加持续,更加合理,也更加进取的新秩序,这是一场同样巨大的变革。

    郑宇很清楚这个过程中方式方法的重要。这一切都会成为这个国家未来政治活动的惯例,影响的都不是眼前,而是百年乃至千年。他身为皇帝,是国民的表率,也是一切政治人物的表率。如果他本人表现出对法治和秩序的无视,那就等于在开启一个潘多拉魔盒。

    所以尽管这一场运动究其实质很有些人治色彩,但郑宇却偏偏采取了法制化制度化的方式来推动。一切都是法令先行,该有的立法程序一样不少,国会的辩论,表决,皇帝副署,内阁动议,一样样全都是有板有眼。

    当然,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一双无形的手在默默地,巧妙地bsp;反对派也就一些法令的违宪向最高法院提请仲裁,当然,结果毫无悬念。

    对此,内阁某些成员在私下里表现出了极大的怨念,而且他们也的确有充分的理由表达这种怨念。即使是以任劳任怨,勤恳宽厚深得郑鹰信赖的总理大臣刘定一,私底下也叨咕了几句“高调别人唱,政令都用我们来出,到时候出了问题甭问也是我们顶雷”,至于最近被地方财政预算的事情折腾得yu仙yu死的唐绍仪说得更直接―“内阁就是给人擦屁股的,用之前都是白纸一张,用完就是垃圾,随手扔进茅坑也说不得”。

    第二天,自刘定一以下,一起了牢sao的几位内阁重臣纷纷收到了御笔手书,有“国士无双”,有“华夏栋梁”,有“气量如海”,不一而足。新皇还附上了感谢信,里边满是真诚的感谢,再接再厉的话语。众人一边苦笑,一边也暗自心惊某人消息的灵通。牢sao完,该干的事情还得干,反正这吃力不讨好的角色从郑鹰在的时候一直干到这位新皇继位,干多了也就习惯了不是?

    从中枢到地方,军方的各个潜实力,在这一刻不约而同都站在了郑宇一边。

    十年前甲午之后,郑鹰安排了大批军队干部退役转入其他领域,一方面是用这些精英人才加强对国家方方面面的控制力,更好地贯彻中枢意志,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军队内部系统化培训出来的新生代腾出空间,避免军队的官僚化和陈旧化,也利于新一轮的军事革新。

    在这种安排下,从国会到地方参政院,从政fu到警政系统,从工会到农会,到处都充斥着军队背景的干部。

    不过这些人也是形形色色各有诉求。

    对中老年军官来说,他们一方面对郑鹰转为压制军队隐隐有些不满,又对自己所在的国会和参政院被文官主导的内阁和地方政fu压制很是不满,一方面也对军队那些新生代的激进感到忧心忡忡。他们也属于既得利益者,想的更多是扩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对于后辈军人某些危险的念头,其实他们也不全是支持,即使有支持,也更多是基于对文官压倒军队的担忧。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根在军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现在,激进分子们被打压下去,但新皇却没有抛弃军队,反倒是开始对文官下手,这让这些中老年军官们两方面的诉求都得到了满足,他们自然是积极地投身了进来,争取在新秩序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书记处,这个郑鹰一手打造的皇帝幕僚机构,在这场风chao中表现出了一贯的高效。虽然书记长邓潜和先皇一起遇难,但书记处多年积累下来的制度和规则,成文和不成文的方式方法,集聚在一起的精英人才,依然足以支撑起皇帝赋予的重任。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眼看新皇最亲信的班底也没多少人,现在看来又是个有大志的,书记处上上下下都憋足了劲要好好表现表现,跟上形势,再加上邓潜去世,郑宇给几个之前的二三四号人物分别委以重任,让他们彼此竞争,对于书记处的潜力倒更多挖掘了几分。

    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肃贪,却没有出现天下大1uan的局面,这有赖于帝国各个强力机构和社会组织,是在调查局为核心的协调会统一调度之下,依据法令行事。一切都有章可循。打击的范围被严格限定在政fu部门,而没有扩展到其他机构。有赖于之前筹划的周密,有赖于之前郑鹰在位准备反腐之时,书记处对各地不同情况的周密了解。

    国家强力机构,证明了自己的高效和相对清廉。在这场肃贪之中,作为秩序守护者的他们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中枢虽然动了民众,但依然通过地方的协调会和强力机构牢牢控制着社会秩序。警政机构,警备部队,地方总情局,宪兵队,以至国防动员部门,工会农会,青年团,这些组织实际上都是依照军事体制进行管制,令行禁止是基本要求。所以他们都在严格执行命令,对一切过激倾向乃至可能威胁社会秩序的倾向都给与了压制。

    在地方上,动民众检举揭也要有选择有区别的进行。基本上,这种办法只适合于中枢控制力强大,教育相对达的地区。否则,一旦民众的狂热被煽动,再有些居心叵测之人在其中蛊惑,把事情往其他的方向转,或者某些急于立功的官员大肆煽动,搞成了暴1uan,那就是引火烧身了。

    在一片沸腾之中,一间名为“帝国调查局”的情报机构登上了帝国的权力版图。这个脱胎于总情局的对内情报机构,早在郑鹰时期就在谋划,原本的想法是以肖枫的一处为主,搞一个专司对内监察和反谍的情报机构,与总情局分权,避免总情局一家独大。现在肖枫身死,一处遭到清洗,郑宇只好用一处甄别之后的部分人手,再从四处五处chou调一些人员,加上情报学校提前毕业的一群学生,接收了一处原本的地方网络,组建了这么一个机构,由原总情局副局长丁启明任局长,而前总情局二处高级特工明月兰被派去做了丁启明的助理。

    按理说明月兰在资历上显然还不够,但对于她和新皇的某种友谊关系,一直在情报系统上层有些只言片语在流传,大家看在眼里,也没人会为了这个去和皇帝陛下议论,总之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就这样,这个新生的帝国调查局,一手反谍,一手调查官员不法,直接由郑宇cao控,从一开始就成为了帝国内部有心人重点关注的对象。

    这是一场组织严密,参与广泛的反腐清算,同时也注意防范了某种危险的媚上趋势。没有人比郑宇更清楚,一切出点很好的政策,往往就坏在过激二字上头。

    这一刻,中华帝国的地方官员们,无论是贪官庸吏,还是媚上虐民的无良酷吏,感受到的都是彻骨的寒冷和孤独,是前所未有的恐惧。上下左右,似乎到处都是一双双警惕乃至带着贪yu的眼睛,窥伺着他们的过往和现在,寻找着他们贪赃枉法的一点点痕迹,也时刻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