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变成男人了,如果这样就最好了,这样妈妈就不用担心我和别人接触了,但是很明显这个推理是不成立的因为自己的胸口没有发生一丝的改变,还是那么大一块斑。不过不管怎么说,也让张望放心了不少,好歹也是一条人命,哪怕他丑了点,死了张望同样会内疚和不安的。
这个学期基本上以实践实习的课程居多了,生物科学是属于实习类最少的学科了,不过也还是有很多实习内容,毕竟马上要步入社会了。生物科学是就业最困难的专业之一,所以在到处另找出路的人太多了,也有太多迷茫的不知所措的,如果没有柳隐,张望也不知道该去做什么,其实除了科研院所,用到生物科学的人真是太少了,学生数量却是很多,所以考研的人特别多,因为生物类真的只有博士才能看到曙光,而且那曙光还是如此的微弱,因为张望已经深刻的感受到了陈梁斌他们身上的忧虑,也许只有到高士那种程度才能看到曙光吧。当然学校也是最照顾生物科学,生物科学专业的保研率是最高的,毕竟生物科学学的科学性的东西也最多,最深。但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读研的,而且读了研究生几年以后还是要去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因为生物科学的研究生同样也是就业最困难的学科之一。
所以张望估计研究生同学有一半还会是自己班上的,至少章静肯定是。有些时候张望和章静一起去上课,就会发现现在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了,都会在看自己要考的那个学校规定的专业课,或者看英语,当然也有很多根本看不到人了,当然老师一般也不会再去计较了,毕竟他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他们知道这个时候的学生身上压力有多大。
不过这个学期却是张望最轻松的一个学期,实验不算太过紧张,课程也不算繁忙,也没有打算要找工作或者考研,所以张望还有闲工夫考了个驾照。考本校的研究生和考外校的研究生难度还是相差很大的,即使那个学校还不如江陵大学,当然也没有那种呆货会去考一个比本校还要差的学校。柳隐的病情也渐渐的好转,现在她除了身体虚弱一些,人瘦弱了一些,精力差了一些,她已经和常人无异了。所以张望除了自己的测序实验,就是帮一下宁天择,当然也会关注一下彭凯那边的事情,其实因为有张望那篇文章的基础,彭凯他们筛选出几个有用的基因还是非常简单的,当然要尽可能的多筛选几个抗病毒基因,效果更加的良好,才可能通得过农业部的审核,毕竟农业部的审核也不是糊弄人的,没有一点抗病毒能力是完全过不了关的。
其实抗病毒,抗病虫害的基因很多都已经有基础了,因为不只是江陵大学一个学校在研究,其它很多学校也在研究,而且以前并没有多少专利的限制,所以很多都是拿来主义,很快的就可以进入大田,所以现在彭凯他们也比较轻松,都可以开始稻花香里说丰年了。
张望甚至还和林疏影、柳隐三个人一起到九寨沟旅游了一趟,左拥右抱的,悠游于青山绿水之间,张望几个都觉得轻松而惬意。秋天的九寨沟是最漂亮的,九寨沟最出名的是那充满灵气的水,偶尔会有一些落叶飘入,显得淡然而闲适,静谧却又带着生趣,和王维的诗完全就是绝配,诗中有画,静中有动。当然还有那横斜在水面的疏影,生动而优雅;看着抱在怀里的疏影,娴静却刁蛮,让张望陶冶性情的同时也陶冶出了性趣。张望不禁邪恶的想,在这里打野战是不是人与自然最完美的融合了,一想到人与自然,张望的脑海里牛浮出了无数画面,一只公牛趴在母牛背上,猴王按住了它的宠妃,海豹性侵企鹅……不过张望已经是一个脱离了禽兽阶段的人,他知道在她们两个人面前去和任何一个人打野战都是对另外一个人的伤害,所以张望也就只好选择禽兽不如了。
。。。
………………………………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篇报道
张望平时也不太看电视,因为没有地方看电视,也不太看报纸,因为报纸的内容大多太无聊了,一般内容无外乎哪个大妈又被骗了多少钱,哪个大妈骗了女博士引起对教育的深思之流,张望更愿意看一些科研杂志,当然很多时候也会看一下新闻首页。
今天他却不由自主的点了进去,因为这是一篇关于转基因种子的新闻,文章写了一个老农算了一笔帐。他首先回忆了过去的生产模式,以前种田的时候,田里还能养鱼,翻开稻株就会跳出一群青蛙,还说现在的稻米都没有以前的那个味了,以前不用菜都能吃一大碗米饭。后来种植的稻米产量很高却很招虫,所以听说现在的种子能很好的抗虫就买回来种了,不知不觉的就种上转基因稻种,然后他却发现其实转基因稻种虽然有少量增产,但是并不划算,所以想重新种回原先稻种的时候却发现,他的水稻更招虫了,根本没法种了,因为其它地里都种抗虫的,他不抗虫结果别人田里的虫子都往他那跑,然后记者跟踪调查才发现其实这些转基因种子都是非法出售的,根本就没有生产证书。
说实话这篇文章写得漏洞百出,至少张望是这么觉得,因为里面的因果关系,逻辑关系,严密程度和一般的科研论文是真的没法比,他甚至都没有区分转基因育种,杂交育种的区别,其实不管是转基因还是杂交育种,很多问题都是会同样发生的,而且很多问题并不是稻种造成的,而是使用过量的农药和化肥造成的,有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当然这就是新闻调查和科研论文的区别,他们有权利这样写,但是这样的文章写到科研杂志上,那是百分百被拒的,因为里面充满了错误和疏漏,使用的方法不够科学和严谨,数据也不够充分。
可是很多问题却让张望深思起来,首先就是转基因抗病虫害是不是真的能增产多少,转入的基因是不是越多越好的问题,张望学过生态学,他知道每个物种的生存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每一类人的生存也有自己的生态位,只有在投入上区别于别人,把投入花在刀刃上才可能形成竞争优势,一种生物什么病虫害都能抵抗了它对其他方面的投入就必然会减少,所以很多基因都是连锁的,也是这个根源,所以抗病虫害强的,很可能会导致生长发育,开花结籽的投入减少(当然这不是必然了,因为有些时候磨刀不误砍柴工,对这些方面的加大投资可以促进全面的发展),这也是作物和杂草的根本区别。而且很多抗病虫害的基因本身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单纯的转入一些基因必然会导致其他一些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就像自己以前研究的那几组基因,已经在进化过程中和病毒之间关系非常密切了,因为病毒的遗传物质本身就能作用于它的上游基因,所以后期大田的实验才会那么重要吧,因为产量其实很可能和转入基因的多少无关,和实验室的效果完全不一致,大田推广实验的年份确实不能少。
第二个问题是转基因泛滥引发的后果,其实现在研究转基因的人确实有些多了,这可以说是这门学问欣欣向荣,但是绝对可能引发很严重的后果,因为一旦有人开始使用转基因抗病虫作物,就剥夺和伤害了其他人使用其他品种的权利,这确实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如果在美国因为成片的都是同类作物,机械化,规模化的种植,所以没有伤害别人的可能,但是中国却不行,因为这样就强迫了别人种植同样的品种。美国是通过间种非转基因作物来保证其他物种不消失,同时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选择压力,延长抗病虫害性状的使用年限,但是在中国这种损失则都被转嫁给了不使用转基因抗病虫害种子的种植户身上。
而且由于自然基因流失的问题,基因根本无法保证不流失,这不只是对公司专利的流失,也会导致转基因种子公司不愿意投入科研,更倾向于采用山寨货,同时这也大大的加大了安全性失控的风险,这样对谁都没有好处。也许中国的转基因政策应该调整成一种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至少不能这样放任自流。张望也觉得应该收紧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提高转基因研究的资质,提高转基因作物的质量,减少混乱的数量的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也就可以更好的控制这么多没有安全证书在那里操作的事情,而且真正出现风险也容易追根溯源。
张望其实觉得这是一篇写得很好的文章,还和柳隐笑着说:“现在世界上还有人想回到那个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