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一章 牧童李道
武帝国乌江也不知有几多万里长,西起武帝国的三清山,东至东海几乎是横穿半个武帝国。
乌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江宽百里一眼难望到对岸,内江水浅滩多跟外江有的地方隔岛屿,有的地方又汇流,使乌江看起来更磅礴大气,时两岸河流发洪水汇入乌江,乌江更是犹如海洋一样无边无际。
乌江两岸各有千秋,外江岸一边是古树成林,怪石林立,奇峰峻岭凶兽出没,人迹罕见。而内江岸边水浅滩多,一望千里,水草丰富,良田万顷,人群密集,五畜兴旺。
在乌江中游的内江外滩有一规模庞大的城池,名乌江古城。
传武帝国建国乌江古城就以成在不知多少年月,武帝国建国就以过千年。
乌江古城有三大家族所割据,分别是林家,李家,黄家共三家。又以林家的家主林飞虎武功最好,所以林飞虎就是乌江古城的城主。
修武要有好的血脉,好的修武血脉本就较为稀少,三家便将修武血脉好的留在古城,差的也就分到城外管理田园。所以古城三面便形成了林家镇,李家镇,黄家镇三个大镇。
每个镇各分家旁系每年都上交给主家很多收成,当然乌江古城还有很多的贸易,矿业等。各家在乌江古城立家久远都是有很深的底蕴。
李家旁系分家李家镇,有一日中午天降五彩,一闪而逝。又是雨后有眼尖人看见也以为是雨后彩虹。
李家分家旁系李占迎来了他八个孙子,李占看了看验血玉棒,见血脉低落,看了看站在旁边的儿子李和易道:“又是和你一样,放牛的命。”便匆匆的走出了草厅。
李和易连忙跟着出了草厅:“父亲,你老还没有给你的孙子取个名字呢?”李占看了看屋门口一堆堆的稻草:“叫李稻吧!”便无精打采回了几里外的主屋。
李和易回了草厅,见妻子有点失望的样子。又看襁褓中的婴儿道:“叫李道,好就叫李道。其实修武血脉好的又有几个,只要儿子平安长大,好好教育说不定也能成才,大不了跟我放牛。”又像是抚慰妻子,又像是安慰自己。
妻子黄氏名玉梅也是个通情达理的女子,虽是丫鬟出身,自小也聪明伶俐。跟黄家旁系分家的一个小姐也熟读诗书,只因相貌一般便嫁给了李和易。李和易为人憨厚,黄玉梅也是很喜欢李和易,倒也是家庭和睦。
两人婚后便在离主屋两三里的牛棚前,盖了间房屋,今天李道的出生让他们也喜出望外,虽然有那么点小失望。
李和易看着襁褓中眼睛明亮的李道,用手轻轻的逗了逗李道粉嫩的小脸。突然想起今天大青牛好像也要生牛犊了,便跟妻子说:“你抱李道回房间休息,我去看看大青好像也要生了。”黄玉梅抱李道回了房间,李和易便往屋后的牛棚走去。
李和易打开牛棚的门,牛棚一边堆的是草类和一些杂物,一边是牛栏。
李和易看见大青牛**的牛栏里一道道彩色的光茫发出,他连忙走到牛栏前一看,可不大青牛站在一旁,一头青色的小牛犊正在吞一些像雾又像光的五彩气体,有红白黑黄青五种颜色,五彩气体已经很暗淡了,又看小青牛犊吞了一阵已经没有了。
李和易心想这不是五彩神牛降世吗?看这小青牛和其它牛犊也没有很大的区别,只是牛尾巴很大而且长,四蹄宽大也是青色。
李和易知道是不是五彩神牛也不可声张,自己也是怀疑。回来连妻子也没有告诉,只说大青牛生了小牛犊。
李和易放牛仔细观察,发现自小青牛这小牛犊降生后,牛出栏都是它最前,回栏也是它领头。小青牛哪怕是跟牛群住在一起,草厚一点的地方,干净的地方是小青牛的领地。其它牛围站在一旁,没有牛敢靠小青牛太近。
三年过去,小青牛未见长大,甚至连牛角也看不见,但有了小青牛领头,牛群也更好管理,偶有牛相斗,连李和易也难分开,只要小青牛一声:“哞”牛便分开。其它牛群也没有混入一起的情况。
虽如此,但小青牛不怎么喜欢李和易靠近,倒是跟李和易一起放牛的李道能四平八稳得坐在小青牛的牛背上,嘴里嘟囔牛啊小青青牛。
李和易放牛,自己在后面跟,李道坐在小青牛背上在前面领路的风景。
又是一个三年,李道已经六岁,牧童李道跟着母亲也学了许多启蒙书籍一些诗词歌赋,李和易又教他管牛的经验,及一些什么横笛竖萧之类的小玩意。
李道很喜欢跟小青牛在一起,喜欢骑在小青牛背上奔跑。小青牛很喜欢听李道吹笛子,听的很入迷。李和易带李道放牛有时也在乌江内江的浅水里教李道划水,小青牛也是在旁边凑热闹。
李道从小就乖巧聪明母亲教诗词歌赋几乎是过目不忘,父亲教的一些技能也是教无不会。
随着李道渐渐的长大也慢慢的知道修武很重要,可惜自己属于血脉低落的类型,武道可能和自己无缘……。
………………………………
第二章 三拾拂尘
天刚刚亮,今天是李道前往李家镇分家修武场馆的第一天。六岁的李道奔跑在前面,后面跟着父亲李和易。
分家修武的广场离李道的家也不是很远,翻过一座山包便可以看见。场馆其实也就是一块很大的场地,用石块建了两三座宽敞的石台,四边各有五六个台阶。
场馆用一根根巨木立起一根根支架,上面用青瓦盖了起来,场馆里有的地方立有一根根木桩,有的地方挂有沙包供人击打。每天都有年长的族人,或者修武较好的人在台上带领大家早练。
李和易带李道见过管理场馆的长辈,再经过登记,李道便有资格来修武场馆了。
李道好奇的看着大家练武,自己也找了一个小孩子练武的地方的空位,看着石台上一个身体很结实,赤露着上身的中年人做作规范的动作。李道也跟着挥动着拳脚,偶尔也有管理场馆的人员过来纠正姿势,一个早上就这样过去。
如往常一样李道骑着小青牛,领着牛群向乌江内河河畔的草地去放牛。
当李道领着牛群要过一座小石桥时,看见小石桥上坐着一个歇脚的道士,这道士满头白发上结了个道簪。眉毛雪白,双目合拢,脸如古铜,额头皱纹一道道,雪白的长髯,身穿青色的道袍。左手横拿青色拂尘,右手放在盘腿上。
李道看桥小,怕牛群践踏到老道士,便下了小青牛向老道士走去。
李道离老道士四五步脚,便着了个揖中规中矩的喊道:“道长爷爷,你醒醒,我要赶牛过石桥,烦你老小心点哦,不要让我的牛碰到啦。”他小毛孩一个还以为老道睡觉呢!
老道雪白的眉毛一扬,睁开了看起来柔和却又令人感觉沧桑的眼睛,看了看李道,见李道一身牧童打扮,小脸上一对明亮的双眼露着尊敬。好像被李道惊吓到一样,手里的拂尘突然一松,拂尘往桥下的小河里掉去。
老道连忙道:“小友,麻烦你帮我拾一下我的拂尘。”李道连脱了小布鞋,下了石桥卷起裤腿,帮老道捡拂尘。老道仔仔细细看了看离着不是很远的小青牛,心道“五彩神牛,果然降世,好一头神牛,只是血脉还不知道何时觉醒,那天地之精又在何处呢?”
这时李道已经赤脚将拂尘拾起来了,双手将拂尘递给老道恭敬的说:“道长爷爷,你的拂尘,你拿好了。”那老道接过了拂尘。
李道连忙去穿布鞋,刚穿了一只布鞋,那老道好像拂尘没有抓稳又掉下了石桥,老道看了看正在穿鞋的李道,用手捋了捋长髯:“小友,麻烦你再帮我拾拂尘可好。”
李道看了看掉到河里的拂尘,连忙又脱了刚穿上脚的一只鞋又下了小石桥,帮老道拾拂尘。李道下了河就想,这道长爷爷不是逗我吧,别看李道年纪小但聪明。又想反正也没有什么关系,逗就让他逗逗也无妨。
要说这老道还真的是逗李道,也想试试李道的耐性。这老道可大有来头,那老道来自武帝国三清山,道号崇清子,是三清山的开山老祖。
要说三清山,在武帝国是第一山,三清山的三清道院曾经帮助武帝国开国皇帝统一武帝国,降伏很多诸侯国。
只是这崇清子已经不问世事,一心修炼,有时闭关就十几年。有时云游四方,就连三清道院认识崇清子的人也很少。
武帝国开国已过千年,三清山门徒也只是知道有个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