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公公顿了顿,向舒娥说起了宫中的位份品级。
宫中的女宫人们,自皇后以下,设四位妃,分别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往下尚有十八位嫔【注1】,虽都是正二品,次序见却也有高低的。分别是太仪、贵仪、贵容、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直至婕妤、美人、才人、共二十四级,是为妃嫔;
此外尚有御侍、郡君、县君等,封给刚进宫的有资格侍寝的宫人;另外尚有数目不定的贵人、红霞披、紫霞披,也是有资格被临幸的。
另一类自则是从夫人到郡夫人、侍御郡夫人,再到国夫人。国夫人又分五级,共是七级。最高的两国四字国夫人,乃是正三品,最低的夫人,乃是从六品。
舒娥封了侍御郡夫人,便是从五品的。只比正五品才人略低,比之正六品的郡君、从六品的县君,都要更高一些。然而侍御郡夫人却是宫人身份。
这些位份是宫中有执事的宫人的殊荣。这些都要算是第一等级的宫人们。
下面执事这些人,有六个“尚”字官职、二十四个“司”字官职、二十四个“典”字官职、二十四个“掌”字官职,另有女史、彤史。这都是有品级的宫女。
舒娥听林公公条理清晰地说完,一时间竟不知说什么才好。半晌,方才深深地叹了一句:“果然是‘后宫佳丽三千人’呀。”
【注1】宋朝初立,延续唐制,设四妃、九嫔。四妃分别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增置太仪。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特置贵人。六年(1013年),增置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据《宋史》卷八:六年正月庚申,置淑仪、淑容、顺仪、婉仪、婉容,在昭仪上。仁宗乾兴元年(1022年),置贵仪,在淑仪之上。
即此时,共有十八嫔。
一日两更,中午12点以前和晚上7点左右,请不要错过!
看过的亲们,请再返回来,看一看《开篇第一节》和《开篇第二节》。
………………………………
第四十一节 身后已是雾重重
请看过的亲们,点一下标题《宋宫凤栖梧桐》后面的“赛”字,为这篇文章投上一票,谢谢!
“林公公官拜几品?”舒娥换过话题。
“姑娘客气了……小的不过是区区黄门内侍……”林公公轻轻叹息,但还是恭恭敬敬地答道,“回姑娘话,小的乃入内内侍省高班,正七品官。”
大宋朝初定天下,掖庭给事的太监只有五十余人,但到了如今,天圣九年,已有了两三千的内监。介于历朝历代宦官专权而致亡国的教训,不予宦官过高品级。内臣做到最高品级――入内内侍省都都知,也不过是从五品官。
舒娥点了点头,想起林公公初见自己时报上的名字,林耀祖。
外面站了许久,林公公请舒娥回到房内休息。
丁香、菊豆、紫毫、素墨正在收拾房舍,舒娥看见丁香正在铺床,忙过去要帮她。丁香忙挽住舒娥的手,“姑娘劳碌了半日,该歇歇了,早起就说头晕,快躺下。”一面拉着舒娥走到床边坐下,暗中捏了捏舒娥的手。将她按在床上,替她脱下了鞋子。
舒娥不知何事,却也知道事情有异,只得依言躺下。忽然有一人慢慢走上来,深深万福下去,“曹侍御郡夫人万福。”
舒娥心下吃惊,微微起身,只觉得这身影好生熟悉,一时却记不起来。丁香站在舒娥斜前方,悄悄回手,示意舒娥不要说话,一面万福还礼,“芳草妹子,这里都是自己人,不必客气。”舒娥想起芳草是被太太送给廖家了,原来跟着廖敬之姑娘进了宫。
丁香一回身替舒娥掖了掖被角,“芳草妹子说是来给姑娘请安,本来姑娘也说去看廖姑娘呢,只是我瞧姑娘脸色不大好,不如等姑娘歇好了,再去拜会廖姑娘,如何?”这话虽是对着舒娥说的,却是说给芳草听的。
芳草施礼辞别,“不敢有劳曹侍御郡夫人。”说完又低低地说了一句:“姑娘保重。”便匆匆走了。紫毫、素墨送到了永安殿外。
舒娥松了口气,又握住丁香的手,“丁香姐姐,廖姑娘……恐怕也认出我了。”
“这话怎么说?”丁香惊讶地问道。
舒娥悄悄把在适才在庆寿殿,自己失手写错名字一事告诉丁香。丁香蹙着眉,“想来也不要紧,毕竟廖姑娘没有见过你。大家子姑娘,有几个小字也很平常。我担心的”,丁香压低了声音,“还是董姑娘。今日寿安殿里她的神色,倒像是看出来了一般。”
舒娥沉默不语,本想只是走一遭就回去,现下,说什么都晚了……最怕的还是被认了出来,那,便不仅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了,要牵连的人,实在太多。
“姐姐既是疑惑董姑娘,何故芳草前来,也要防的?”舒娥问道。
丁香摇了摇头,“不知道为何,我看见那芳草的神色,总觉得怪怪的。既是你已经露了破绽,让她走也是对的。”
“这事还是告诉咱们同来的几人,也好让大家心里有个防范。既然已经当着娘娘、皇上等人的面泄了底,以后还是叫舒娥的好。此事也要知会何嫂,让她回府的时候说一声,问问要紧不要紧。”舒娥甚是担心。
一日两更,中午12点以前和晚上7点左右,请不要错过!
看过的亲们,请再返回来,看一看《开篇第一节》和《开篇第二节》。
………………………………
第四十二节 秋夕夜,赏菊揽月
请看过的亲们,点一下标题《宋宫凤栖梧桐》后面的“赛”字,为这篇文章投上一票,谢谢!
芳草走出殿门,作别了紫毫、素墨,回首一望,呆立片刻,便同着带自己前来的小内监赶紧走掉了。
出了庆寿宫后宫门,一直往北,穿过六尚宫长长的回廊,走过宫人们聚居的永巷,出了迎阳门,来到后苑。
正值冬末春初,残冬未尽,春寒料峭。后苑里除了阵阵梅香,尚有许多经年含翠的树木,郁郁葱葱。红色的宫墙在绿树丛中格外显眼。
芳草绕过耀阳馆,回到了秋阑馆。宫门和宫墙却是金色的琉璃瓦,映着清冷的阳光,也有些刺眼。这秋阑宫有正殿、东西配殿――杜枫苑和陶菊苑,后院尚有一座别院,名为揽月阁。(注1)
廖姑娘住在秋阑馆的陶菊苑。秋阑馆的正殿住着才人尚氏,别院住着娘子秦氏。尚才人只在今日姑娘刚搬进来时派了两名宫女,告诉姑娘好生休息。
只见廖姑娘独坐在窗前的书桌旁,以手支颐,闲看丫鬟们收拾屋子。见芳草回来,脸上含着温婉的笑。
芳草深知这位姑娘沉默寡语,和太太的性格大不相同,便走进说道:“回姑娘,我家……曹家姑娘说是累了,已经歇下了。”
廖姑娘嗯了一声,算是回答,过了一会儿,才又问道:“淑妹妹的伤不要紧?”
“伤疤看起来倒是无恙了,只是……看起来倒似消瘦了不少。”
“知道了。”廖姑娘微微叹息,芳草知道已经无话,便走开了。
过不多时,门外有丫鬟传报,是原在陶菊苑的的宫女宝菊,说是秦娘子(注2)来了。廖姑娘早已听小太监说过,秦娘子原本是从五品的御侍,不知因何失宠,成了正七品的县君。因为一直与尚氏同住福宁殿侧殿,尚氏升了正五品才人,迁居秋阑馆正殿,也带了她同来。
秦娘子穿着淡青色的素锦袄子,青绿色的裙子,看起来都是只有六七成的新色,一头乌压压的柔丝,只在后脑绾了一支碧玉簪子,倒是碧绿润泽,隐然有光。
廖姑娘和秦娘子互相施礼万福,跟着的丫鬟也都还了礼,廖姑娘只说了声:“秦姐姐好。”秦娘子也只是回了句:“不敢当!妹妹好。”芳草请二人坐下,斟上了茶,二人却都不言语了。芳草心里暗暗掂掇,姑娘素日沉默寡言惯了的,怎么秦娘子久在宫中,也是一般的不擅交际。
半晌,秦娘子方问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也不过问问廖姑娘是哪里人,房子收拾的怎么样了,安慰不要想家,便告辞了。廖姑娘也不甚会留客,便带着丫鬟送到陶然苑门口。秦娘子欠身说:“廖妹妹请留步。”便散了。
宝菊在芳草身后小声说道:“这秦县君,终日这个神气,难怪官家不喜欢……”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