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机十年-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现在面对岳翔的逼问,两人知道再装下去也没什麽意义了。李守才说道:“岳公子当真是好眼力,在下二人再这麽装下去,倒要让公子耻笑了。但是我有一事不明,不知我哪处露了破绽被公子瞧出了端倪。还望公子赐教,也好让我知道跟头栽到哪儿了。”

    两人此刻对岳翔的称呼也改了口,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哪处露了破绽?岳翔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笑。也许在这个信息闭塞的时代你们的名字想要传播起来很困难,再加上官府朝廷刻意的保密,也许这个时代的人对你们两人一无所知,这都不奇怪。但是在后世的史书上,尤其是佚文野史上你们两人的名字可是大大的有名。

    老子虽然没读过多少正史,但是恰好喜欢涉猎一些野史杂文、宫廷秘史,对你们两人可是久仰大名。卷入宫廷政治阴谋,公然派人刺杀大明皇太子,有明一代你们俩算是独一无二,今天却给我见到庐山真面目。

    “当年你们红封会是如何与郑贵妃搭上线的?公然派人刺杀常洛太子,张差被处死,朝廷怎麽能容你们继续活到现在?”

    岳翔的声音不大,但是无异于在两人的耳边打了个炸雷。两人脸色一变,齐齐倒退了一步,看着岳翔的眼神就有些不对了。好像眼前看着的是一个非人类的怪物一样。

    因为他们刚刚听到的事情绝不可能流传的连关外这种边塞之地都知道。这件秘密的内幕所知之人非常有限,按理说岳翔这个在辽东土生土长的辽民不可能知道,也没道理知道。但是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恰恰都切中要害。

    其实他们不知道,他们自以为会被永远封印在历史黑暗中的所谓“秘密”,其实就是后来被史学家翻来覆去研究的、被称为明宫三大疑案之首的东宫梃击案。

    而岳翔恰好看过有关明后期宫廷“内幕”的一些秘闻野史(其实他最初的目的是找些宫廷艳史来研究),当他初次听到两人自报姓名的时候,就觉得好像有些熟悉,但是当时没想起来。后来想到之后直接出了一身的冷汗,没想到这野史上记载的两个名人竟然真的存在,而且就在自己的身边。

    大明万历一朝虽然社会政治局势相对不像后来几朝那麽乱得不可收拾。但是一个由宫廷权力斗争引发并且延续数十年直接导致了大明朝最终垮台的现象就是由此而生,那就是党争。先前的嘉靖朝虽然嘉靖皇帝后来也是经常的躲在后宫练丹不临朝,但是他其实还在暗中操纵着一切。万历朝的党争却是因为皇帝真正的大撒把而一直处在失控的轨道上。

    而党争的起源来自于万历皇帝的两个儿子,朱常洛和朱常洵,甚至后来的三大案都是围绕着这两人展开的。

    万历十年,万历皇帝的一次临时起意造就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朱常洛。但是女方却是太后宫中的一个普通王姓宫女,万历皇帝临时拿她发泄了自己的**。但是等爽的够了才想起来事情的严重性。

    按照宫中规矩,皇帝临幸宫女,应该赐一物件给对方,作为临幸的凭证。但万历从小被他母亲和张居正老头管教的太过严厉,而那时张居正刚死不久,余威尚在。而他母亲李太则是一向对他十分严格。万历等火退了之后认为王氏是母亲宫中的宫女,私下临幸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没准又要给老娘惩罚训斥,所以没有给王氏任何信物,自顾自地溜之乎也。

    谁知道这片刻风流后,宫女王氏竟然怀上了龙种。但出人意料的是,万历竟然矢口否认曾经私幸过王氏。只是这否认没有什么效果,皇帝的日常起居包括性生活都有专人记录,万历临幸王氏的事早就被记录在《内起居注》中。实在无可抵赖了,明神宗才红着脸默认了。

    万历对王宫女的临幸只是一时兴起,并不当真,新鲜劲儿一过,便不想负责任,因此他对王氏都没有什么感情。李太后却站在自己的宫女一边,于是十月怀胎后,王氏生下了万历的第一个儿子朱常洛。

    但是事后王宫人虽然被立为恭妃,皇长子朱常洛却一直没有被立为太子。

    万历十四年正月,宠冠后宫的郑妃生下一子,取名朱常洵。郑妃聪明机灵,万历与她情深意笃,一直保持终生。生下朱常洵之后立刻加封郑氏为贵妃。消息传出,如同捅了马蜂窝,立刻引发了士大夫们的汹汹议论,认为皇长子已经五岁,生母未得加封,此时封郑妃是废长立幼的先兆。

    按传统,皇位继承遵守“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传统,正室没有生育,只能由长子继位,不论其母亲地位贵贱。明代士大夫最重礼法,大臣们都已将朱常洛当成太子,现在得知皇帝有意更立太子,登时哗然,群情激昂。

    他们认为,确保皇长子继承大位,是维护祖宗法度,捍卫朝廷立国之本,决不能让步,不安分的分子们开始纷纷上疏。尤其是后来的东林人士,秉持正统,引经据典,义正词严,甚至骂人不带脏字的直斥皇帝私心过重。

    万历恼羞成怒,但也觉得自己于理有亏,就采取拖延的办法,既不说立也不说不立。廷臣见此并不罢休,时刻紧盯皇宫,捕风捉影,宫内稍有风吹草动,即刻上疏论争,就此引出了长达数十年的国本之争。

    刚开始时,万历以皇长子年纪尚幼,等几年后如果皇后确实无出,再行册立。大臣则提出本朝英宗刚四个月大就被册封太子予以反驳。万历不予理睬,后被聒噪烦了,就采取贬调、罚俸甚至廷杖的办法对付廷臣。这却使后来的东林人士的形象大为提高,得到人们的尊重。

    而宣党领袖首辅申时行、王家屏则因态度不够坚决,遭到朝野(主要是东林党)铺天盖地的弹劾臭骂,最终灰溜溜的下台,荣幸的成为由争国本所引发的党争中第一批翻船的人。

    万历二十一年,浙党上台坐庄,王锡爵继任首辅。他吸取前任宣党的教训,顶住压力和皇帝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万历迫于廷臣压力,玩了招避实就虚曲线救国,封常洛为王以示恩宠,但是同时也封皇三子常洵和另一个皇子常浩一并为王,这就是有名的三王并封。

    此事表面上看不分高下,无有偏颇,而其真实意图却昭然若揭,是想将立储事再度搁置,以拖促变。当时皇后无子,万历打的主意是持久战,把皇后拖死,然后扶正郑妃。这样常洵将成为皇嫡子,立为太子将不在有任何障碍。

    王锡爵没能领会其中玄机,又觉得皇帝做出让步已经不易,可以视为士大夫们的胜利,竟然同意。结果下场可想而知,遭到东林党人的更加猛烈的群起痛骂,王锡爵几乎官位不保。次年,万历最终同意皇长子出阁讲学,此时朱常洛已经十三岁了。

    在其后的几年里,廷臣们就立太子事进行了不知疲倦的争论。在前赴后继不计后果的和皇帝对抗中被贬落马的官员不计其数,而明代东林党的开山祖师顾宪成就是其中之一。

    万历二十二年,顾宪成被贬回乡。十年后,他和弟弟在无锡组织了东林书院,开始政治讲学,逐渐形成了一个江南士大夫、朝中廷臣、地方实力派结合在一起的政治集团。这便是后来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东林党。

    廷臣中在十几年争国本中表现活跃,骂声最大的一批人后来都成为了东林党的成员。他们积极的表现自己,猛烈攻击执政的其他党派内阁在位时对于国本原则问题软弱无能的表现。这固然提高了他们的形象,但是也彻底得罪了其他的诸如宣、浙、齐、楚、昆等诸党,为万历后期党争大混战埋下了祸根。

    万历二十九年,前后经过两次“妖书案”的闹剧搅和、饱受了无数明枪暗箭的痛击,郑贵妃已经成为满朝同骂之、天下共讨之的声名狼藉的女人。再加上太后的压力、一批又一批廷臣的车**战,身心俱疲的万历终于顶不住了,宣布册封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争国本事件至此终于暂时告一段落。

    但是此时朝中已经形成了以东林党和秦党为一方,宣、浙、齐、楚、昆等诸党联盟为一方的两大对立阵营,双方失去了共同的目标之后,争国本期间所积下来各种恩怨开始集中清算,双方通过京察反复较量长达十余年。

    去年,也就是万历四十五年,经过漫长的斗争,东林党的势力由盛转衰。被宣、浙、昆三党联手扫出朝廷。而此时宫廷内的风波早已再起,郑妃势力和浙党结盟,意图再次将太子拉下台。

    其实朱常洛虽然被立为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