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座兵器工坊啊!”郑胜不禁感慨,他还隐约能看见一队队士兵在巡逻着。
而杨慨正派人过去,似乎是要向那边通报他们的情况。
虽然这里有一处水冶兵工厂,但位置关键的白超垒并没有军队驻守。而白超垒面积平坦而且也足够大,这一晚粮队和士兵们便一起在垒上扎营过夜。
一夜无事,翌日一早,车队继续出发。
郑胜望着愈发陡峭的山势,心里不由的忐忑起来,于是他向刘嗅儿发问:“新安县已经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了,再往西,岂不是山势更高、人更少?我们不会是走错了地方吧?”
刘嗅儿笑道:“世子,新安的确是座处在崤山里的县,人口稀少。但往西到了弘农郡,那里可是户数上万的郡呢!”
郑胜点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郑胜的这支粮队一直走在谷水旁的山路上,遇到了不少灾民。
这一天早上,他们离开了新安县界,来到了渑池县。很快,他们来到了一片地势较为平坦的丘陵地带,他们再也难以往前前进一步。
郑胜有些惊慌失措的看着眼前这些红着眼、似乎完全失去理智的百姓们。肮脏、枯瘦的双手,枯黄凌乱的头发,却是一幅幅涨成赤红色的脸,以及仿佛要吞噬一切、血丝布满的双眼。
这一切,让他下意识的以为是遇到了野人。但看到他们身上那层单薄的衣服,他明白这些才是真正受害严重的灾民。
郑胜浑身颤抖着,刘嗅儿握住他的手,很是担忧的看着他:“世子。”
杨慨驱散开民众,努力维持着秩序,让郑氏的人开始分发粮食。
但聚集的民众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有领到粮食的人再次来领了?”郑胜问郑汶。
郑汶擦了把脸上的汗,道:“没有,我们会查清所有人的来历,确实都是还不曾领过粮的民众。但因为有更远地方的人源源不断的赶来,所有人数才会不减反增!”
郑胜喃喃道:“我们的粮食以及不够分的了!”
郑汶沉重的点点头:“到那时,我们就麻烦了!”
郑胜眼睁睁看着粮车上的粮食一点点消失,可他想不到解决的办法。
刘嗅儿上前,低声道:“世子。”
郑胜欣喜地握住她的手:“嗅儿,你想到了什么办法了吗?”
刘嗅儿轻声道:“没有啊。只是天快要黑了,我们大家都快一天没有吃饭了。世子,生火做饭吧!”
“什么?”郑胜有些气,都是什么时候了,还顾得上吃饭?
“世子,不仅是我们,还有中军的将军士兵,这些赶来的民众,大家都没有吃饭。百姓们有很多都带着小孩子,那些孩子都很可怜啊。”刘嗅儿低声道。
郑胜转过身,看着那些在冷风中瑟瑟发抖的孩子们,他们和他们的父母同样欣喜而焦急的等待着,还有那些领到粮食而变得格外激动的孩子。他们的脸冻得通红,但肚子却是瘪瘪的。
郑胜心中一动,立刻找到郑汶:“兄长,烧起火!把剩下的粮食全煮成熟饭!我们该吃饭了!”
………………………………
第一百三十二章 粥宴
“做饭?现在做什么饭啊!”郑汶露出不可思议的目光。
“我们没有粮食了。得不到粮食的人会做什么,我们根本想象不到。那么,我们让他们享受一顿饱餐,应该能暂时稳住他们吧!”郑胜道。
郑汶明白了:“好主意啊!”
他立刻行动起来,指挥着大家在空地上升起篝火、架起铁锅,洗净米放了水,开始煮粥。
郑胜又找到杨慨,“将军,我们派些人到附近山里再猎些猎物吧?这一顿饭,却有这么多人,恐怕我们剩余的粮食也不够了。”
杨慨看着人数以千计的百姓,点头称是。
郑胜和士兵一起进了山林,但他很快发现常见的鸡、兔等小动物根本不见踪迹。郑胜猜测这是恐怕被饥饿的附近民众吃光了。
郑胜只好带着大家深入山林,由士兵们合力干掉了一头大野猪,算是不负此行。
回到营地时,自然已经不再分发粮食。民众们正人手一个不知郑汶从哪里搞到的瓷碗,排着队接受郑氏的人给他们分发已经煮好的白粥。
相比于领到的那小半袋的粮食,香喷喷的白粥似乎令民众们更加高兴。
当士兵们将打来的野猪剥了皮,放进煮沸热水的铁锅,很快肉香气弥漫开来,人们领到的白粥被淋上一勺肉汤时,他们的脸色显得更加激动。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郑胜也端着大碗喝着白粥,寒冷的身体顿时暖和起来。
郑胜低声对郑汶道:“我们应该每天熬粥救济!发米发粮虽然迅速,但效果并不好,像现在这样热闹的场面也看不到啊。”
郑汶摇头道:“我们选择了简单粗暴的方式,就该预料到效果可能不好。但我们的目的不止于此,早些散粮结束,减少石崇设下圈套的可能。早些回到洛阳,度过这场危机才是重点。”
这时,突然有一道小小的身影,快步奔到了刘嗅儿的身边,士兵们也警惕的走了过去。
郑胜也好奇的走近。
只听刘嗅儿在跟士兵们解释:“她是来向我道谢的。没事的。”
“道谢?”郑胜有些惊讶。
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在士兵们离开后,慌慌张张的走过来,“对不起,我不该让她惊扰两位大人。”
“没关系。”刘嗅儿轻声道。
那个中年男子露着一脸善意的笑,抱起女孩快步离开。
郑胜、刘嗅儿看着他们远去,正在这时,那个男子却突然脚步一顿,艰难的转过身:“谢谢你们!真的感谢你们!”
说完话,他抱着自己的女儿,汇入了人群。
郑胜笑了笑,心里突然轻松了许多。
刘嗅儿轻声道:“世子,你该明白了吧!我们不是在赎罪。而是求心安呢!”
郑胜看了看她的侧脸,继而望向群星闪耀的夜空,“是啊。”
宴终人散。
因为饱餐了一顿的缘故,大多数的民众悄悄散去。但还是有人数上百的民众继续留在不远的位置。
杨慨走过来:“那些人该不会是还想着要领粮吧?”
郑汶皱起眉头,“可是我们的粮食已经用完了。就连明早的做饭的粮食也没有了。”
“所以,我们要趁早离开。今晚休息一下,明天一早我们就走!”杨慨道。
郑汶应道:“好!”
郑胜皱眉,他感觉这次弘农之行有些虎头蛇尾了。但正如刘嗅儿所说,听到那对父女的感谢,他心安了。
不过,他还是又问郑汶:“粮食用光了,能再运来一批吗?”
郑汶皱眉:“克吴,我们在新安县便发了近两百石粮。今天一天,又散出了超过三百石的粮食。但也只是发放给了不到千户的民众。如果我没猜错,我们在这里散发救济粮的消息会被领到粮食的民众传散开来,弘农其他地区的灾民也会蜂拥而至。甚至是临郡的灾民也会赶来。可我们没有时间运粮,家里也没有多余的粮食了。这是一个会吞噬掉我们家族的深渊。我们要量力而行。而现在正是脱身之机!”
郑胜揉着脑袋,感觉自己这件事又做得很蠢。毕竟是他临时起意的打算,郑汶到了洛阳后,虽然开始了规划,但被石崇搅局,导致他们仓促来了弘农。
有人领到了粮食,有人没有。那么没有领到粮的百姓会对领到粮食的人心生怨恨,故而产生纠纷吗?
郑胜叹了口气。但事到如今,他也只能按照郑汶所说,明天悄悄离开了。
回到营帐,他把事情告诉了刘嗅儿。
刘嗅儿轻声道:“世子又在自寻烦恼了,得到帮助的人已经得到帮助,没有得到帮助的人也是过着和之前一样的生活。但他们也会记住今晚的这顿饱餐啊!”
“这倒是没说错。”
刘嗅儿想了想,又道:“要不我们离开前,立一块木碑在这里,告诉那些没领到粮食的人,我们这次运来的粮食用光了。对没有领到粮食的人表达歉意?”
“好主意!我们就这样做!”
第二天一早,郑胜一行趁着天色尚未大亮,悄然离去。
空车的速度自然要比装着粮食快多了。几天后,他们重新经过函谷关,回到了河南郡。
郑胜和杨慨在洛水旁作别,和郑汶一起回了洛阳城。
回到郑宅,郑胜便得到了王绥带来的消息。
“石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