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始于太康七年-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胜感觉好笑,两个大的没有礼貌,气焰嚣张得狠,稍小些的郑灏反而心思更细腻些。郑胜毫不在意那天的事:“没什么,我不在意。”

    郑胜又看了眼同样坐在第三排、与郑叶同一列书桌的小孩。此时,他正一丝不苟地正襟危坐着,桌子上放着一册竹简,正在认真学习。郑胜有些惊讶,郑氏还真有这样刻苦学习的孩子?

    “那个人是谁?”

    郑灏看了那小孩一眼,又看了看自己的兄长,再看看门口的师长,发现他们都没有注意到他和郑胜的谈话,才用极小的声音轻声道:“他叫郑尚,是郑泯堂兄名义上的儿子。”

    郑尚?他就是郑尚?郑胜点点头,有些严肃的小声说:“郑尚就是大哥的儿子,什么叫名义上的儿子?”

    郑灏哑然,讪讪的说:“大家都是这样说的啊。”

    正和郑灏交流着,这时终于有其他孩子进来,郑灏忙不迭得退回自己的座位。郑胜坐下来,开始想一件事。郑尚。

    这对于郑泯来说,是一个禁忌名词。

    275年,对于郑泯来说并不只有苦涩的回忆。

    这一年,早先就订下婚约,青梅竹马的两个十六岁的年轻人郑泽和韩青成婚了。早年,郑垣的姐姐嫁给了韩青的伯父,这是郑韩的第一次联姻,郑泯和韩青只是让两个家族的关系走得更近了。

    但这一年郑韩两家的运势走向是所有人猝不及防的。造反的恶名一下子扣到了郑韩两家头上。两个家族所有人都被幽禁起来,艰难困苦的生活折磨着每一个人,直到吴国灭亡。

    郑泽改了名字,郑泯。泯,丧失了一切的意思,总给人怪怪的感觉。毕竟在这三年前,他的夫人韩青为他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

    再然后,郑坦回来了,郑氏的腰杆一下子挺直了。

    但就从那时开始,有关韩青在幽禁期间做了某些对不起郑泯的事、郑尚也不是郑泯亲子的传言在郑氏内部传开。韩夫人没有去辩解,也没有否认。但从此,她带着儿子活在郑家最阴暗的角落里。

    郑泯又娶了两房小妾,对郑尚母子不闻不问,好像郑尚这位嫡子和他的妻子根本不存在一样。
………………………………

第二十章  开学两三事

    郑胜不是一个爱八卦的人,奈何八岁的青儿和十五岁的冬叶共同的爱好也就八卦这一项了。郑胜听得多,才知道关于韩夫人偷情之事恐怕并非只是流言。那几年,韩青和负责羁押他们的一青年小将走得很近。这人同样爱慕韩夫人,同样是青梅竹马的关系,只是郑泯手脚麻利,抢先定了亲而已。

    郑尚是哪个的儿子,恐怕只有韩夫人知道,但这一切都只是谣传。也许人家韩夫人和小将确实清白,但前事谁又说得清楚呢?

    不过,郑尚这个侄子还是很不错的,起码很努力。郑胜看着他沉默坚毅的表情,心想韩夫人现在还能坚强得活着,能支撑她的也就是这孩子了吧?

    陆陆续续进来的人都一脸好奇地看着郑胜,这是谁?怎么不认识?随后就想明白这位就是顺阳郑克吴小世子吧?于是,更加好奇地瞅着。

    郑胜很无奈,想晋朝后面不久就有被看杀的才子卫玠,他郑胜脸皮厚些,不然真就出现看杀世子郑胜了。

    看人家久了,自己都不好意思,于是纷纷和郑胜打招呼。

    “小侄郑留,见过世子。”这是那位当初向郑坦告密,一起逃亡晋国的郑清的儿子。他今年九岁,同样是郑清到巴郡后娶妻生的儿子,和他关系算是最亲近的,这小孩长得唇红齿白,相貌周正,好个小正太!

    “郑则。”没听说过的远房子弟。

    “黄种汝、黄涓。”这是黄氏子弟,应该是黄夫人族人的子弟。

    “郑大维。”远房。

    ……

    郑胜看着后来行礼的莫不是偏房远房,就是亲戚外族。郑胜数了数,他家里郑垣、郑坦是父辈,郑汉、郑泯、郑汶(无子)、郑清和他同辈,子侄辈也就是郑养、郑留、郑尚三人。嗯,郑泯还有庶子,但还很小。

    其他的,如乔阳堂也算是五服之内的亲近族人了,如郑宏、郑跋、郑叶、郑灏等。

    其他的郑云、郑大维、郑则关系已经很远,实在的郑氏起势后,攀附过来的穷亲戚。

    这样来看,郑氏一族确实算不上人丁兴旺。

    “当——”的一声,一脸严峻的邱夫子带着两名夫子走了进来。

    开课了。

    邱夫子上来就是一番长篇大论,听得底下昏昏欲睡。郑胜总结了一下,邱夫子说的大意是:大家要好好学!

    邱夫子讲完,一拂袖,走了。

    剩下两个夫子,郑胜对其中一个很熟悉,这不就是万茂万子盈吗?

    两人年纪都不大,另一个估计也只有三十岁上下,看起来郑氏族学教师年轻化工作做得也挺到位。

    两人发给学子们每人一张纸,要求大家写下已经读会背会的书目。

    郑胜很尴尬,读会背会的书?四书五经全不会啊!老头子又在坑我。

    郑胜只好工工整整地写下:郑胜,无。

    两位夫子收起调查报告,万子盈拿起郑胜的看了眼,先是愕然,然后很无奈地摇头。

    收完,万茂朗声道:“即日起,每日辰时三刻起上堂,不得迟到。违者视情节惩处。放堂。”

    上堂、放堂,也就是上下学的意思,但郑胜听来总有一种上公堂的感觉。

    “你们写了什么?”等夫子离开,郑胜听到后面郑养开始议论。

    “照实写啊,我写了会《论语》半部,《礼记》一隅。”这是郑叶,郑胜吐槽,十几岁的人了,只会半部论语?人家赵普半部论语能治天下,郑叶半部论语,纨绔罢了。

    “嘿嘿,叶兄太老实了,我写了会《论语》、《诗经》、《孝经》,那些东西又长又看不懂,多写点,今后就可以少背一些了。”这是某位黄姓族人,有几分小聪明。

    “哼,蠢!多写就会少背吗?当心夫子检查。”郑养斥道,“多写是蠢,照实写是笨。只有少写才是上道!”

    郑胜眼睛亮了,没想到这个郑养,脑子转的很灵活嘛!

    一帮人炸了锅。

    “少写?干嘛少写啊?”

    “是啊,好不容易背出来的,少写干嘛?”

    “只有少写,”郑养笑道,“才有更多玩乐时间,不必去背东西啊。”

    众人恍然大悟,大拍马屁。

    一帮人闹腾腾地离开。郑留对郑胜行了一礼,也走了。郑灏苦笑着跟郑胜告别,追赶那群人而去。

    学堂终于安静下来。郑胜也准备要走。然后他一眼看见了依旧正襟危坐的表情坚毅的嘴巴微微一张一合的正在默背某段古文的小孩。

    郑胜不想和郑尚走得太近。相对于干别的事,接近郑尚会让郑泯更加愤怒。这对郑胜来说,收益远小于害处。不过,这真是个可怜的孩子啊!

    他收拾好,回了青竹居。

    这时候,万茂、许广两位夫子正在紧张忙碌地工作。

    “这郑叶写的还算符合实情。”

    “郑留,也可。”

    “郑大维,明明不会礼记,还把礼记写上去了,罚他一段时间吧!”

    “黄涓此人摘出去吧,论语都没学全,敢写会学三本书!扔出去,此人不可留!”

    “郑则?哈哈,这孩子太老实了,看他所写:礼记,前半部已经会默诵,中间一部分正在背,后面的不会。”

    “哈,这个郑养,真是滑头,竟然还少写了书目。按老师意见,罚他背诵加倍吧。”

    “嘶,这郑尚写的是真的?他今年不过刚十岁吧?《论语》、《诗经》、《孝经》、《礼记》、《荀子》都读熟,现在在学《孟子》了?”

    “嗯!”后面闭目养神的邱夫子开口:“老夫当初拿到这份郑氏子弟已学书册时,就感慨郑氏竟然还有如此良才。”

    “只是这郑尚……”

    “别人家私事,管这些干什么?”邱夫子道,“身为师长,教好学子即可。”

    “是。”

    “不过,老师这办法实在够绝的!”许广感慨,“从小小的一张纸上,既可看出每人学习进度,亦可品察其人心性。”

    邱初道笑笑,不语。他继续悠哉悠哉得听弟子们对每张答卷的评价。

    “呃,这是最后一张了,是郑胜的。”万茂又拿到了郑胜的答卷。

    “哦,我看看,听说这位世子可是极为聪……”许广瞪圆了眼睛,“无?这也是少写了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