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松野聚,再往前走,低矮的丘山也不见踪影,所见是一片苍茫的林海。这片森林叫秋柏林,郑胜望着这片望不到尽头的平坦的森林,“这里如果开垦成田地,一定很不错吧?”
郑跋回过头笑了笑:“世子,像秋柏林这样的林子,全天下到处都是,怎么可能全开垦成田地。”
“对啊,肯定没有那么多人。”郑整说道。
郑胜默不作声,没人?流民不是人吗?为什么官府不发动流民开荒?郑胜又想起了那个吴子说的话“要是我能饱饭,羌蛮如何胜我”,要是天下所有人都能吃饱饭,五胡还能乱华吗?
正想着,郑胜的目光瞟到前方不远处的路旁有三四个小小的身影,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正围在一块,面朝大路,跪在地上。他们的中间,一个大人正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郑胜看得分明,那个大人,正是昨天被湟野羌人暴打的流民吴子。
“世子,是那个吴子诶!”郑整说。
“嗯。”郑胜应道。
路上行人不少,郑胜也听得清楚,每每有人经过他们身边,带头的一个孩子立刻磕头:“求各位了,救我兄长,我们甘心为奴!”其他孩子跟着拜倒。
越来越近,看着这几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孩子如此可怜,郑整动了恻隐之心:“世子?”
车轮缓缓驶过,那带头的男孩看着这辆精致的马车,咬牙拜倒:“求各位大人了,救我兄长,我们甘心为奴!”
车轮行过,郑胜听着身后不远男孩的声音不断响起,下定决心,他扭头对郑跋说:“堂叔,派人给那个吴子看看吧,然后赠予些财钱,让他们回家吧!”
郑跋点点头,吩咐了一声,队伍分出两人向后面而去。
郑胜心情沉重。他觉得自己现在太年轻了,才七岁,实在干不了什么。长大!只有长大才能做到更多。
中午,一行人到了穰县,这是一座更大的县城。他们要在这里停歇一阵。
“世子,那几个孩子想见你,你见不见?”郑跋问。
郑胜点头,他有些事想问问他们。
四个脏兮兮的小孩已经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洗净了脸,吃了饭,当头的那个,郑胜对他影响深刻,瘦弱但腰杆挺直,吃饱饭,看起来更加精神。
四人拜倒在地。
“你们起来,我问你们,是哪里人?怎么来了荆州?”郑胜问道。
“我叫王钧,他是刘能、宋持、刘嗅儿。”
“刘嗅儿?”郑胜看向左后一人,挑了挑眉,“女孩?”郑胜这才注意到,擦干净了,她的确是露出一张干净秀白的小脸来。
“我是陇西南安人,去年旱灾从家乡一路逃难过来的。在路上遇到的他们。刘能、刘嗅儿是武都人,宋持是并州太原人。刘能、嗅儿和我一样。宋持是……逃避追杀!”
“太原人?逃避追杀?”
“匈奴人的追杀!”宋持说,“恶了匈奴人,只有往南逃亡。”
“你们怎么都是孩子,父母家人呢?”
“失散了。我们四个,都是被吴子大哥救下来的。吴子大哥带我们到了松野聚,他本打算与人角力,卖些体力钱,结果与羌人发生冲突,吴子大哥被打了,还被迫离开松野聚,吴子大哥说带我们去宛城,结果他倒在了路边,昏迷不醒。”
“多谢世子收留。我们愿意为奴为仆,效忠世子。”王钧再次拜倒。
“你们真的愿意?如果不愿意,我可以给你们些钱财,让你们重回家乡。”郑胜缓缓的说。
那个刘能想说什么,小女孩刘嗅儿阻止了他。
王钧摇头道:“我们已经没有家了。”
“我可以收留你们。但是,告诉我,你可识字?”郑胜看着他的眼睛。
“我识字。”王钧点点头,“之前,我家在南安也算书香门第。”
“你们是从汉水顺流而下过来的?我听说这条路不好走,你们为什么不去蜀地。”
王钧脸色一变,沉默不语。
“因为去蜀地的人太多了,与其去蜀地,不如来荆州。”刘嗅儿开口道。
郑胜看了她一眼,这样也说得通:“陇西的旱灾这么严重?有很多人逃难?”
“严重,自太康以来,无年不旱。”
郑胜点点头:“你们先跟着我吧。”
郑胜收下了这四个小孩,的确都是小孩:王钧十一岁,宋持九岁,刘能九岁,刘嗅儿只有六岁。
而那个据王钧所说本名吴云禄的吴子大哥,经郑跋请来的医者诊治一番后,诊断他只是皮肉外伤外加体力虚弱,医者为他治了外伤。虽然依旧昏迷不醒,但已无大碍。
郑胜的行程不能耽误,所以吴云禄就留在穰县疗养,四个孩子舍不得扔下吴云禄,王钧让宋持、刘能留下,和郑跋留下的石作乐一起照顾他。他和刘嗅儿跟随郑胜先走。
郑胜继续上路,渡过了一条叫湍水的河,然后黄昏时又走过一座桥渡过了涅水,来到这一路最后的中转站,涅阳县。一夜无事,第二天继续上路,这一次一鼓作气终于在午时到达了宛县。
宛县,就是后世的南阳,也是晋朝南阳郡的郡治所在。
毫无疑问,它是一座大城,远远望去,仿佛一座巨兽匍匐在地,高大近十米的主城楼,是宛城的南门所在。郑胜暗暗咋舌,宛县东西长恐怕就有一千多米,“好大的城!”
“世子,宛县东西长四里,南北长五里。在荆州确是数得上的大城。”郑跋道。
到了宛城城门外,郑家出来迎接他的队伍早已经等候许久。
站在队伍最前列的是一个身材高瘦的青年人,他二十多岁,笑容和煦。看到郑胜的瞬间,他的笑容更加灿烂,等到郑胜的车马走到跟前,青年人往前跨了一大步,熟稔亲切的说:“世子,你总算回来了!”
郑胜望着这个青年,也露出微笑:“大哥,三年不见,小弟很是思念。”
宛县城南门外,郑氏兄弟再次相见,好一副兄弟孝悌的感人场面。
………………………………
第十七章 初入宛城
“克吴,昨天休息得可好?”郑垣依然是那身打扮,他笑眯眯地问道。
“好。”郑胜回答。
“这几年,你和你母亲在顺阳过得可好?”
“好。”
“过几天族学开学堂,克吴去学堂学习,可好?”
“好。”
“……这两天在路上也辛苦了,苏识,你负责照顾世子,这几天让他好好休息。”
郑垣闷闷不乐的看着郑胜离开,这一番谈话令郑垣有些失望,郑胜的表现完全不像是一个“天才”儿童。
郑胜则对自己的表演打满分,来宛城之前,他就打定主意,要低调,一定要低调。能不多说话就不多说话,能少说一个字,坚决不多说半个。
他要表现成一个乖乖的对周围陌生环境很抗拒的沉默的小孩。针对已经暴露的诸如他讲了个骗小孩的故事,他把匹诺曹的“专利”给了王如,相信王夫人不至于出卖他;他学前识字,要乖巧的承认。再追问?我妈教的!气死你们这些刨根问底的!
昨天,郑泯亲自出来迎接他,出乎郑胜意料之外。郑泯温润的表演差点令郑胜相信了他是自己的好大哥。但事实是,郑泯如果可以肆无忌惮的对付他,郑胜这条小命早没了。
郑泯这场表演,令郑胜对他更加忌惮。凶狠的对手并不可怕,像几年前炮制意外的郑泯还只处在犯罪的初级阶段,现在,他分明已经进化,笑里藏刀,暗地里捅刀子,如毒蛇一般在暗地里窥视。郑胜感觉到这宛城就是郑泯的主场,他的囚牢,他要想办法尽快离开。
苏识,姓郑名云字苏识,郑胜应该称其为云叔,不过,他家与郑胜他们这一脉关系挺远的,但他是郑垣的亲信。
郑云今年也不过二十岁左右,中等身材,方脸大眼,但看起来有些木讷。
他询问郑胜:“世子去休息?还是由我带你到城里转转?”
郑胜想了想:“云叔,那就麻烦你带我出去看看吧。”
郑云笑了笑,带着他往外走。这时迎面过来三个看起来十几岁的男孩,他们兴奋地讨论着什么事。看到郑胜、郑云,三人停下来好奇地看着郑胜,中间的那个一身蓝衣黑袍的男孩道:“云叔,这是谁啊?”
“世子,这三位是郑养、郑叶、郑灏,养少爷,这位就是顺阳世子。”
郑胜仔细地看着眼前这三个,中间这位郑养,是郑垣长子郑汉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