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s:错误修正,蔡京妻徐氏,资治通鉴续篇中有记载,是徐仲谋少卿后。
………………………………

讲一番闲话

    跟到现在的书友应该算是山楂的老朋友了,那有些话,就可以坐下来和大家一起聊聊。

    入年以来,或许是长了岁的关系,这看人看事的观点多少又有了些变化,这体现在外在,就是书的更新比以前更慢了,但这回、我却没有像之前那般紧张,可以理解为惰性使然,也可以说是看开了些。

    从动笔写下《女鬼》的第一个字至今,其实也快接近一年了(算上草稿),自己的初衷就是要写好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只是在眼球时代的今天,我也迷失在了噱头与包装上,把原本简简单单的人鬼恋硬生生的改成了四不像,被大家诟病的女鬼酱油根源就在于此,虽说书的种子先天就病秧了,但毕竟是自家的孩子,我也舍不得的丢掉,所以就当作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写出自己理想的故事,那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情节铺叔能力是必须具备的,所以我要努力的完善自己,补充自己,但理想的意念总是被现实动摇。

    看到书评区的催更,读者的支持,订阅的起伏(虽然没几个),我就会忍耐不住去更新,要抓脑袋的去编构情节,但实际上呢、肚子里存货根本支撑不起每天的更新量,所以在出大于进的情况下,就造成情节注水和质量参差,这是很糟糕的事情,因为这与我原本的意念是背道而驰的,虽然偶尔会停下来反思,但不成熟的心态使自己无法保持稳定,隔几天身体好些,或者时间充裕了,就又要为更新而更新,反复轮回,像罗生门一般看不到前行的出路在哪儿。

    好在人是有惰性的,而我也恰恰是很容易沉湎在惰性里的人,当上月的更新脱节后,自己也慢慢习惯于断更,直至入年后,对于更新看的就更淡了。今天因为要看文案,就只挤出几百字,明天心情烦躁,就干脆把“笔”丢了,等过些天来了灵感、或者说是精神抖擞的时候,一下就码了四五千(这对我来说是很多的量了),不过回过头来审视情节和文字时,却多是要切了重构的,就像这章里曾布和蔡京的戏份,就是胎死了多套方案后才最终成型的,算是现阶段比较满意的构架,至于大家买不买账我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我想连自己都不能认可的文字是如何也得不到大家的认同的,所以我给自己把关,我相信我会因此受益,并最终取得有意义的进步。

    从开文以来,我就一直把写作的位置定义的很明确,它是我构建心中桃源的梦想,不参杂其它,所以……今后真不会把更新纳入写作的行为准则里,我只要踏踏实实的写书,与更新无关,回归到写作的真意,所以也考虑着下本书转进实体,电子确实是难为大家了。

    还有,对于完本的事情应该要和大家说说。

    大家认为我六月前完本是烂尾,但我告诉大家,不是的,因为这个故事原本就不长,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我功底浅,所以大纲就是设定的一百万字完结,很直线化的故事,没有太多曲折,只是自己能力问题导致拖沓了三十万字,使得剧情不断延后,好在在这段日子里,我又重新梳理了线索(也不是光顾着搓麻将),今后情节推进上会加快,无关支线全部砍掉,把“顺畅”提到所有创作准则之上。

    凡是读着不顺的,砍掉。

    凡是看着别扭的,砍掉。

    凡是想着不通的,砍掉。

    希望能彻底改掉话唠的毛病。

    好了,那今儿就到这了,再说就是小尾巴了。

    山楂

    2014。2。10凌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
………………………………

第一百八十章 大热潮(下)

    在京人对报纸的新鲜劲儿过去后,其销量立马跌进了冰窖,虽然上面的市井趣闻被许多人证明了真实性,但还是很难让这些市井小民从口袋里掏出铜子来,哪怕只是一个包子钱,或许……消息经济对于市井小民来说并不迫切,所以在头两天过后,报纸几乎就只有深闺里的怨妇女郎在订了,凄惨的模样,让之前眼红的书铺掌柜有了和小厮放炮的谈资。

    “掌柜的你看,一品斋那报纸卖不出去了~~”

    “我早说了,那些穷哈哈买书都舍不得,更别说这玩意儿了。”

    不过事情并没有朝他们想象的方向发展,在一品斋的报纸刊出皇帝迁往郊外避暑的新闻后,这潭渐静的死水开始泛起了涟漪,之后,头条上陆续刊出京外鲜闻,近到畿内元符陈留等县,远到荆南漠北番闻,无一天重复,而背面连载的东游记情节也超出了公演三日的情节,要看后续的人又把目光放了回来,慢慢的,不知从哪天开始,京师里的民人对报纸再次产生了兴趣,随之的销量也日益走高,虽不及起初两天,但在一月过去后,也已到了一个令寻常书铺难以企及的数量。如今汴京大街小巷里的茶肆摊上,几乎都能见到几个低头看报的人,他们身份各异,有羁旅行商,有杂役脚夫,对于资讯极其迫切的他们确实需要这样一份实惠的信息。

    东京城的早晨,就此多了些色彩。

    而且由于是花了钱的,所以即便是原本并不感兴趣的内容也要仔仔细细的看完,像第二版上的名人逸闻,就是这么“被火起来”的,当然,故事本身轻松简短的特点也是其能形成品牌栏目的重要原因,每天上一人,从第一天的王安石到第二天的蔡确。再到韩缜,再到吕惠卿,无一不是士林中有大声望者,所以久而久之的一月下来,很多百姓都以揣测明日上报人物为趣,在茶摊上摆开俩碗,作为博戏的一种流行开。

    “今天一定是曾相……”。“我觉得是章相,没道理跳过去的。”,“你要这么说,那温公、申公也得有上一笔,可怎么就无有提及。”

    他们争执的时候,旁边已经拿着报纸将他们喊停。“都别争了,自己看看。”

    “啊?蔡京?”

    题名是蔡学士爱吃鹌鹑羹,不过等看完整则故事后,可不会有人纠结这鹌鹑羹,一些不明细里的人,怕心里都得念几句蔡学士的好。

    原来上面说的是蔡府的庖师对老夫人说他发现老爷独爱鹌鹑羹,每次送去书房的鹌鹑羹都会被吃完。其余的却分毫未动,老夫人听着不信,所以第二天就把鹌鹑羹搁在离蔡京最远的那头,结果一餐饭下来,就蔡京手边那盘小青菜吃完了。

    说的差不多就是这些,字里行间里没有什么刻意的溢美,但看在这些市井小民眼里,心里头就是觉得暖暖的。不过这对朝廷来说却不是那么欣赏了。

    此时的尚书省议事小阁里,几个元祐系的官员已经围住了韩忠彦,经过一月的旁观,他们已嗅出了内中危机来。

    “大人,这一品斋此举怕是大有深意在,想必您也看出来了,这一月来。上面所举者皆是新党奸邪,大有助长歪风之态,臣下建议立即查办一品斋,决不能容许这等升斗商户为祸朝纲。”

    这说话的正是被重新扶正的工部侍郎郭知章。他义正言辞,语气铿锵,旁边陆佃、张商英几个也是附和了意见,眼下皇帝去了郊外山庄避暑,正是时局敏感的关头,哪容得半点差池,但他们这些手下人干着急着,案前的韩忠彦却不以为意。

    “商户图利所为,尔等多心了,官家此去避暑回来即会全权起政,尔等需恪守职责,别到时受人口舌。”

    “韩相!”

    “好了,都出去吧,此事我自有主张。”

    底下只得悻悻退去,不过韩忠彦也皱起了眉头,把笔搁了下来。

    曾布,你又是玩的什么把戏……

    ……

    ……

    **********************************

    居庙堂之高者,为国事担忧即是本分,处江湖之远者,安分的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便是正经,所以对那些身陷瓦肆的姑娘来说,吕洞宾能否堪破千年情劫才是值得关心的事。

    在矾楼里。

    正对着窗儿读的萸卿回头问慎伊儿后续,她那时没看,所以现在也体会到了追连载的痛苦,而此时正作画的李师师却突然接到外头的信。

    她展开了看毕,就让侍婢先去回了信。

    “姐姐做什么去?”慎伊儿看着李师师整发着衣裙,见着是要接客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