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昭被杨嘉呵斥了几句便低着头不再提马踏吴府之类的话,祖涣自然理解杨嘉的苦心,但还是开口问道:“明馨若是没有从吴家分到地,那铚县的流民如何处置?”
杨嘉听闻也是一阵头大,沉吟半晌道:“那就再苦一苦百姓,让他们迁徒,将铚县的流民分摊到其他几县。说到底还是我们土断不利,又让百姓吃苦。”
祖涣听闻微微点了点头,杨嘉所说正是唯一的办法,也就只能再苦一苦那些流民百姓了。董昭听闻杨嘉和祖涣的对话忍不住嘀咕道:“怎么能怪我们,要不是我们土断,那些流民还要继续挨饿呢!是我们给了他们土地。”
杨家听闻皱了皱眉却没有反驳,只是令众人加快速度往酂县行去。本就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当然对民权理解不同,这是不可能用言语驳倒的,只能潜移默化。
杨嘉众人正马不停蹄的往酂县奔来,而酂县最大的豪强宗主王氏却依旧还在夜夜笙歌。王氏族长那个王老头,仍旧高窝在榻上,品着温酒,醉眼迷离的看着自家美姬跳舞,领队的曼妙女子,清颜白衫,青丝墨染,若仙若灵,粉面上一点朱唇,神色间欲语还羞,娇美处若粉色桃瓣,举止处有幽兰之姿。忽然箫声骤然转急,歌姬以右脚为轴,轻舒长袖,娇躯随之旋转,越转越快,让人不觉要自地上飞起破空而去。榻上的王老头早已看的痴了,不知何时放下了酒杯,微张着嘴念念道:“此舞只应天上有!”
话音未落,忽听门口一声‘扑通’却是自家儿子慌慌张张的破门而入,嘴中大叫:“父亲大人,不好了!”
王老头皱着眉头挥退了跳舞的美姬低声喝道:“慌什么!不就是杨嘉来酂县了吗!一切有我,怕什么!”
本句话摘自《朴槿惠日记》。话中所指的当然是三胖,因为说的太好了,忍不住借用过来。
ps喜欢本书的书友请收藏一下,投点推荐票,打赏也是不会介意的欧!o(≧v≦)o~~好棒
………………………………
第八十六章 大势初定赖宗庙13
杨嘉入城后由酂县县令带着众人往王氏宅院行去,王氏一族得了消息早早在院门前恭候杨嘉的到来。杨嘉看着王氏族长自信的笑容好奇道:“足下,莫不是今日纳妾,这般喜笑颜开!?”身后祖涣董昭莫不哄堂大笑,这把年纪纳妾,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戴绿帽子嘛!
正欠着身子等候众人入府的王族长听完杨嘉这样调侃自己,气的差点一个趔趄,微微定神道:“君长民短,尊卑怡穆有何不妥!?”
杨嘉听闻笑了笑暗道:“看来这王氏也玩了猫腻,只希望不要如吴峰那般,不然此次屯田所用的土地就不够了。”这般想着杨嘉随即领头走入了府院。
不等入屋董昭就不能耐烦道:“不用往前走了,赶紧办完事早点回去。你也知道我们是来土断的,你酂县王氏区区一个庶族,却拥有三十五顷田地,这不合大晋律法,我们奉祖奋威之命将你王氏多余的土地收回去。还不快去将你家田契拿来!”
听完董昭如此直截了当的话语,没想到那王氏却浮夸的叫道:“杨从事,董都护这是为何?我王氏有三十五顷田地不假,可没有违反大晋律法啊。不知你们为何要将王氏私田收回去充公?”
杨嘉诧异的看了一眼道:“你王氏三世之内不是只有一个九品官吏吗?怎么能占田三十五顷。这还不是违法大晋法令?这点你不会否认吧?”
杨嘉一下戳中了要点,静等着看王氏如何诡辩,不料王氏叫冤道:“误会!这一切都是误会!”杨嘉众人被王氏的怪异搞得莫名其妙,全都不解的望着王氏。随即王氏招招手,让儿子将上次的那卷大麻纸拿了出来交到杨嘉手中。
董昭忍不住问道:“这不会又是谱牒吧!?”
王氏被董昭的猜测吓了一跳慌神道:“就是谱牒!都护怎么知道,并且都护为什么说又?”杨嘉随即瞪了董昭一眼,董昭会意恶狠狠道:“我就知道怎么地!你个庶民还敢管我?还敢问东问西?”王氏被董昭呵斥的只得低头称是。
杨嘉翻开谱牒随便掠过王氏祖上的人名以及生平事迹,直接往王氏祖父一代看去,不料一看却看得杨嘉怒火顿生,这王氏并不像吴峰那样壮士断腕,而是更为滑头。
王氏父亲那块清楚的写着“元康(西晋惠帝时的一个年号)元年任护乌丸校尉(四品官员)元康五年因母優去职回谯郡结庐守孝三年”这王氏竟然自己给自己父亲杜撰来一份四品官吏的职衔,杨嘉早就问过了酂县县令以及当地百姓,他王氏父亲根本就没有当过官,何来护乌丸校尉一职!?
一旁的王氏见杨嘉满脸的质疑淡然开口解释道:“家父一直低调清苦,做任何事情不愿高调。就拿这个护乌丸校尉来说,俗谚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可家父却不是如此,被朝廷任命为四品护乌丸校尉可从来不在乡里张扬,去职回乡是所用牛车不过三辆,身上穿的也不是锦衣绸缎,而是粗布麻衣。但从外像看去根本是个四品官员,反倒是个落魄书生。可世人眼浅,竟荒谬的误认为父亲没有当过官,我们几个儿子也本着父亲的习惯没有出来出来辟谣,等到家父去世,辟谣的心就越来越淡了,生前没等好好侍奉双亲,还提那些虚名干嘛?毕竟众口烁烁,是非难辨。这是我一面之词,杨从事若是不信当然可以去查朝廷委任官员的案牍,还我王氏正名。”
经过王氏这般呕心沥血的诉说一切都可以解释的清了,自己并未违背大晋律法,杨嘉也没有权利收回王氏土地。
祖涣听闻愤愤不平开口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父亲北伐乃是蕃衛王室,屯田一事也为王室,王族长刚刚不是说自己仁孝吗?既然仁孝,那必忠义,王族长面对王室困境是不是应有所割让啊!”祖涣这话说的有点‘无赖’,就连杨嘉都觉得不可能说动王室交出土地。
果然王氏听闻嘿嘿冷笑道:“这是几千年前的老话了,自秦国商鞅首开‘阡陌’,后世余国纷纷效仿,世人何曾再说过这样的话?怎不见大晋皇帝将琅邪王氏,太原王氏等一等大族的土地收回去?这天下土地是‘阡陌制’,不是‘井田制’,君不见王莽倒行逆施,逆潮流而行,搞得百姓怨声载道,流离失所,饿死街头吗?”
“王莽那是逆臣篡位,不合天道,所以才搞得天下共击之!”祖涣却是不服的争辩道。
王氏冷哼道:“王莽为何失人心?还不是坏‘阡陌’开‘井田’,这才天地不容。祖奋威也是博览经籍,常读史籍。祖奋威就是这样跟你说的?”
果然人越活越精,王氏这番话夹着刀枪剑棍,将祖涣说的哑口无言,面色涨红的站在那不知如何反驳。
杨嘉拉了拉祖涣示意不要再争辩,看着王氏一幅得意的嘴脸恨声道:“先君可真是低调行事!这般实情我等竟然不知!”还上哪去查?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早就将洛阳皇宫打的一片废墟,那些案牍早就被人烧了,还怎么查?
祖涣,董昭等人也是明白王氏伪造了一份谱牒,可祖涣只能看着没办法。董昭受了上次杨嘉的呵斥也不敢上前强行逼供,让王氏供出事实。
杨嘉暂时也想不出办法只好道:“先去县衙普查人口,安置那些流民。王族长你家谱牒我先带去县衙,等会普查人口时会用的着,你不会介意吧?”
“当然不会,反正从事还会给我送回来嘛!”王氏这会还是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小心翼翼的答应着杨嘉的提议。万一自己要是不同意,恼羞成怒的杨嘉以一个妨碍公事借口,将自己带去县衙,不就又生事端了吗。
杨嘉面无表情道:“那是自然,我肯定会给足下送来的,山不转水转,我们还会碰面的。”随即带着满脸不解的祖涣等人出了王氏大门。
刚一出门董昭就神色严肃道:“杨从事就这么撤出来了?奋威还等着用田呢,王氏多余的田地不归公,奋威的屯田大计就会受到影响,明馨你不会不知道吧。”
祖涣听闻瞪了董昭一眼,这话说的有点重,不过也是不解问道:“真就这么退出来了?”
“不退出来还能怎么样?难不成在他家吃饭?”杨嘉却是一脸疑问的反道。
这会轮到董昭祖涣两人语塞,是啊,不出来还能干嘛?
“那就像吴峰那样放过王氏?”董昭这会却是学聪明了,不再莽撞扬言要马踏王家,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