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球殖道-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慢慢长大的阿萌逐渐明白了身为疍户的悲哀,虽说靠海吃海,但仅仅靠捕鱼是无法维持一家人生活的,疍户要想获得果腹的粮米,就必须靠捕捞海贝,剖贝取珠来换取。

    因此从懂事开始,阿萌就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苦练潜水技艺。潜水作为疍户的传统技艺,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到了阿萌这一代人,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

    相比父辈们腰系一条绳索就下海取贝的做法,阿萌在潜水时已经戴上了有呼吸管的简陋头套,虽然仅仅只能让人在水下多换两口气,但这也大大提高了捕捞海贝的效率。

    对于潜水装备的改进而言,疍户采珠的乘坐工具仍然沿袭着前代的旧例,疍户以船为家,谁家也不会拿全家唯一的栖身之所去珠池冒险,因此澡盆状的采珠船依旧是采珠人的唯一选择。

    眼下就系在宝船舷外的那艘采珠船,就是阿萌等人这次出发采珠的乘坐工具,在船厂中经过耳濡目染的张玄庆,能够轻易的看出这种船型完全无法抵御远海的风浪,他不禁感叹几名采珠女的好运,能够驾着这艘小船到达离岸如此之远的海域。

    阿萌这次的确是打算前往七大珠池中的白龙池采珠,而且是瞒着家人,仅仅拉上了两名交好的女伴就出发了。一行的三人都有过采珠的经验,不过她们以往采珠的珠池都是靠近海岸的,这次还是第一次离岸如此之远。

    白龙池正如老船工火石天所言,所产之珠粒大浑圆,sè泽上佳,一向是南珠中的上品,闻名于世的合浦珠也多因白龙池珠之故,因此廉州府下辖的白龙城又有珍珠城之称。

    阿萌这次远行采珠,主要也是因为廉州府镇守太监高大为,在月前传下征收南珠之令。

    平ri里疍户们采珠只是为了从官府手中换取活命的口粮和ri常用品,往往是换取了一段ri子里足够使用的就罢手,不会刻意的采集更多的珍珠,毕竟采珠之事生死难料,疍户只是为了生存才入海取贝。

    但是当镇守太监高大为下令征收南珠之后,廉州府下属的小吏差役们,对疍户们是严加催逼,不仅减少正常的口粮供应,还提高了以珠换粮的门槛,甚至以扣押家属的手段来逼迫疍户入海采珠。

    阿萌就是也因为家中存粮无几,才被迫出海。由于近海珠池已经有众多疍户聚集,虽然珠池中贝母甚多,但毕竟人多粥少,而且海贝也不是只只孕珠。

    因此阿萌才打算前往采珠人稀少的白龙池,不过前往白龙池的海途凶险颇多,家人显然不会同意阿萌前往。她只得偷偷驾了采珠船出海,一路上虽然是有惊无险,但在即将抵达目的地时,遭遇了海上漩涡,若不是恰好遇上大明船队,必定落得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

第一百零八章 镇守太监

    听完阿萌的一番话,这位廉州镇守太监高大为给张玄庆留下了十分恶劣的印象,虽然目前还不清楚是不是真的天子下诏征收南珠,不过从这位采珠女言语间可以想象出这些疍户的悲惨遭遇: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只是为了家人的安全以及换取微薄的口粮。

    张玄庆虽然年纪不大,但童年生活的变故让他相对同龄人来说,对人情世故有着更深的了解。张玄庆明白在看似国泰民安的大明治下,绝大多数民众一年到头劳作的收获只能勉强糊口,更何况这些不在士、农、工、商四民之列,一直被朝廷视为化外之民的疍户。

    阿萌所说的疍户遭遇在他看来,只是不幸撞上了一位手段苛酷的内监,话虽如此,但张玄庆毕竟残留着几分少年意气,若是不知此事也就罢了,既然碰上了,他倒是打算插手一番,至于会有什么结果,目前张玄庆倒是没有考虑这么多。

    本来从汪直那里打听这位廉州镇守太监的底细是最为快捷方便的,不过鉴于目前两人间谈不上友好的关系,张玄庆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船队转向后,很快就接近了合浦港,由于港外水道较浅,再加上暗礁众多,体型庞大的宝船无法入港。因此在得到汪直默许的情况下,张玄庆安排了一艘小型战船先行入港。

    当遮天蔽ri的帆影出现在远方海面时,虽然距离过远,无法看清船队旗号,但港口中人对这支前所未见的庞大船队的到来,都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感。

    特别是在那些以小船栖身的疍户眼中,原本廉州的官府船只在他们眼中已经是了不得的大船,如今在这些巨舰面前似乎都成了可以被轻易碾碎的玩具。

    而在港口的官方人员眼中,这只不知来历的船队给他们带来的压力更加巨大,虽然他们很清楚不可能有海寇拥有如此庞大的船队,即使是前来贸易的海外番商结伴而来,也不可能聚集起如此庞大的船队,况且这等闻所未闻的巨船数量众多,远远望去,队形严整,秩序井然,很明显不是临时聚集到一处的。

    若是周边番国拥有如此庞大的船队,而廉州上下对此一无所知,那么廉州府的官员们都脱不了这条失察之罪。

    因此船队刚刚露面之时,港口方面就已经派人飞报镇守太监。没错,港口方面是向镇守太监报告,而不是向合浦知县报告。

    原来自从天子在廉州府设了负责督办南珠事务的镇守太监之后,以盛产南珠闻名的合浦县就逐渐形成了镇守太监大权独揽的局面,虽然镇守太监没有公然插手合浦知县辖下的ri常事务,但只要是与南珠相关的事宜,镇守太监都会以天子诏令为借口,全然不顾知县颜面,自行处置。

    而合浦县以南珠闻名,县中事务几乎都与采珠相关,即使是关系到官员考绩的赋税征收,由于合浦县可耕之地甚少,民众多以采珠为业,缴纳的钱粮都是以南珠换取而来。由于朝廷严令禁止私下交易南珠,所以南珠交易都需经过镇守太监。

    若是镇守太监从中作梗,合浦县的赋税征收任务就难以完成,因此合浦知县的仕途命脉也掌握在镇守太监手中,历任知县在任期间,都只求早ri结束任期,调往他处。

    早期知县与镇守太监还有几分分庭抗礼之势,后来当地知县渐渐就成了个摆设,对县中之事失去了控制力。

    当然,知县毕竟是当地名义上的最高官员,县衙中也派有差役在合浦港,虽然知县收到消息的时间比镇守太监晚了不少,但这位知县大人还是不敢轻视此事,准备亲身赶往港口。

    这位知县大人在县中失去权威已久,自然也没什么油水可捞,仅靠朝廷的一点俸禄,县衙中根本养不起轿夫,临行之时竟然一时间寻不到轿夫,难不成要知县大人步行前往港口不成。

    无可奈何之下,只得让两名衙中差人暂充轿夫,两名临时轿夫的速度当然不如专业人员,因此当合浦知县到达港口时,镇守太监高大为与先行入港的船队来人早已会面多时。

    这艘插着大明旗帜的战船入港之后,才安定了港口人心。在港口民众眼中,既然是大明船队,而且从这艘入港船只上众多顶盔带甲的军士看来,这支船队定是朝廷船队,那此事自然有上面的大人们去处理。

    负责统领这艘战船的指挥彭友直,当他通过跳板踏上码头时,一群人早已等候多时,人群前方的一个身着蟒袍的白胖子,在身后黑瘦众人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

    说起来,这位镇守太监高大为到任廉州已有两年,像今ri这般在码头迎候之举,是前所未有的,他身后的一干人等心中早已嘀咕了半天: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会惊动高公公亲身迎接?

    当高大为见到从船上下来的一队军士,而领头之人从装扮上看仅仅是一名军中指挥,而不是自己预想的内监中人,心中难免有些失望,不过面上并未表露出来。

    他明白这艘船只是船队派来通报港口的,马上自己就能从这名指挥口中获知,船队统领是不是就是自己从朝廷邸报中得知的那位人物。

    彭友直也在打量着这名领头的内监,从面容身形上看,这名内监显然平ri里一直是养尊处优,而且面带几分隐藏的不是很好的骄横之气,再加上对方在人群中所处的领头位置,表明对方在此地必定是权势滔天之辈。

    结合廉州府合浦县的位置,那么这个白胖子的身份就昭然若揭了,看来对方就是廉州府镇守太监高大为了。

    虽然彭友直一向对内监没什么好感,但想起之前张玄庆的交代,于是紧赶几步,主动上前躬身道:“见过高公公,甲胄在身,请恕下官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