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忠接口道:“关于开海之事,若是届时老夫还在朝堂之上,贤侄大可放心,老夫必不出言阻拦。”此老果然xing如烈火,言辞爽快。
商辂和王复见项忠如此说,也就答应了张玄庆,只要廷议重开海路之时,两人还在朝堂之上,必不阻止此事的通过。
新书求推荐,求收藏,新人求支持。
………………………………
第二十一章 武当掌教引发的事件
() 自从李玄宗那ri将奏折交与司礼监掌印太监后,他一直在等待天子的召见。就在张玄庆与沈静圆前往大隆善护国寺的当ri,李玄宗终于接到了宫中传来的旨意,传旨的小黄门正是那ri随侍在怀恩身边的小悟子。
李玄宗还是首次进入皇城,幸好小悟子一路上指点觐见礼仪,这才渐渐放开紧张的心绪。
当今天子朱见深于玉皇殿中召见了武当掌教。成祖当年大修武当山,数次诏访张三丰不得,但还是在武当山上为三丰真人建了“遇真宫”。
天子对武当祖师闻名已久:能得到成祖如此礼遇,想必真是有道之士。而且相传三丰真人乃宋时生人,一直到大明永乐年间,在世数百年,民间传闻是活神仙。天子还想向这位武当掌教请教延年益寿之道。
“朕久闻武当祖师三丰真人乃当世活神仙,不知李真人可有延年益寿之道?”天子问道。
“我武当道自三丰祖师以来,后辈弟子实在有失祖师威名,竟无人能再现祖师成就。陛下如问延年益寿之道,武当确有祖师传下太极丹法,但后辈弟子无人能将其修行至大成境界,实因我道门所需的修行灵材,在中华之地已绝。祖师当年能结成金丹,延寿百载,也是偶得灵材之助。”李玄宗全不隐瞒,让灵材之事合盘托出。
“灵材之事,朕也听正一道张真人提及过,他说需海外蛮荒之地搜求。今ri听闻李真人所言,果然不假。”天子点头道。
此时,侍奉在旁边的汪直突然道:“臣汪直冒死进言,前ri万岁命人传旨于兵部,查阅昔ri郑和下西洋的旧档,兵部竟拖延至今,仍未将文卷送上。”
汪真趁此机会,说出兵部拖延之事,其实是在继续在天子面前,给兵部尚书项忠上眼药。眼下项忠因为被阿附汪直的言官弹劾,已经避居家中,但天子迟迟未下决心处置。
天子听到汪直所言,心中虽怒,但面上却看不出来。对于海外之事,朱见深心中自有打算:若是真如两位道门真人所言,海外有灵材可以延年益寿,自己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而且当年成祖派遣郑和数次下西洋,所获得的海外珍宝无数,后来虽然因为郑和去世,再加上因为远航耗费巨大,引起的朝中大臣反对,出海活动终于停止。
但当年一船船的海外珍宝,还有海外番邦的朝贡,令大明扬威于域外,这一切都令朱见深对开海之事的兴趣大增。
“汪直,朕命你督促兵部,尽快整理出文卷,不可拖延。”天子并未如汪直所料,处分项忠。
汪直只得悻悻道:“臣领旨。”
天子又向李玄宗道:“真人所言,三丰真人当年结成金丹,延寿百载。若是朕潜心修道,再自海外取得灵药,是否也能延寿百载?”
武当掌教心中暗道:“自三皇五帝以后,从未有天子修道有成的。但若是这位天子真能做到清心寡yu、潜心修道,再辅之与灵药,延年益寿的可能还是有的。”
于是李玄宗当即答道:“长生之事贫道不敢妄言,但我道门修行确有延年益寿之效。”
汪直插言道:“万岁问的是能否延寿百载,真人所言延年益寿,到底能延寿几载?”汪直心知天子最在意的就是此事,他见这道人答的含糊,就替天子把话问了出来。
李玄宗心中苦笑,道门修行,结丹就能延寿百载,此事有典籍记载,也有自己祖师亲身所验。天子身为大明主宰,事务繁多,怎么可能如道门中人一般,全心投入修行之中。即使是天子顶着昏君之名,不理朝政,一心修行,也能否结丹,谁也不敢妄言。毕竟数百年来结丹者只有一人,道门也无经验可谈。
这般说法当然不能告知天子,不然势必会影响天子对出海之事的支持,李玄宗思来想去,只得勉强答道:“天子若能潜心修行,辅与灵药,结成金丹,必可延寿百载。”
汪直见状也不再追问,难道自己要质疑天子修行,没有结丹的可能吗?这岂不是自找麻烦。
朱见深对自身倒是颇有信心,从来没考虑过自己的修行资质问题:即使有灵药相助,也未必能结成金丹。
李玄宗此时已是额头见汗,幸好天子没有继续追问此事。接下来天子又问了一些修道方面的问题,李玄宗一一解答,随后照例赐宴。
当武当掌教离开皇宫时,汪直从后赶上,招呼道:“真人今ri能得陛下青眼,武当道重兴之ri不远。”
李玄庆也不想得罪这位当红的西厂提督,稽首道:“蒙汪公公谬赞,贫道愧不敢当。”
“杂家正要前往兵部,查阅昔ri三保公公下西洋的存卷,此事也事关道门,真人可愿同往。”汪直此言,只不过是想拉上道门,分散兵部那帮文官的火力,特别是那个兵部郎中刘大夏,对宦官从来就没有好脸sè。
李玄宗考虑到,ri后若是造船出海,还要与文官们打交道,先混个脸熟也不错,也就答应了汪直。
他万万没想到,汪直只是拉他过去的目的,就这样被拉下了火坑。
到了兵部,因为汪直是为了传旨而来,直接就进了大堂,李玄宗一副道家装扮跟在后面,倒也没受阻拦。
因为兵部尚书目前被弹劾,避居家中,兵部内暂时主事的是兵部侍郎马文升,汪直领的是口谕,直接道:“陛下命杂家督促兵部,尽快整理出昔ri郑和出海的文卷,不可拖延。”
马文升道:“上次项公接到陛下旨意后,已命司务查找旧卷,但一直查无下落。”
汪直冷笑道:“杂家既然奉命督促此事,兵部若是遗失档案,该当何罪?”
旁边的兵部郎中刘大夏厉声道:“汪直小人,你构陷项公在前,妄言欺君在后,哄骗陛下行那开海之事,我当上书天子,弹劾你等阉竖。”
冷眼旁观的武当掌教,没想到会在兵部见到如此火爆的场面,而且这火马上就要烧到自己身上了。
刘大夏接着道:“你奉命传旨,竟携道人直入兵部大堂,此人身居何职?竟擅自进入朝廷公衙。”
新人求收藏,求推荐。
………………………………
第二十二章 兵部郎中的秘密
() 李玄宗没想到火竟然烧到了自己身上,但在此地自己又不便出言,只得望向汪直。
汪直见火力成功分散,也不好做的太过明显,yin笑道:“兵部之中竟有如此当堂咆哮之徒,马侍郎,难道兵部没了尚书主持,就混乱到如此地步了吗?那杂家可要将此事,认真回禀万岁。”
马文升苦笑道:“公公见谅,刘郎中xing情急躁,方才只是口不择言,郑和卷宗之事,还望公公如实回禀陛下。”
汪直笑道:“杂家自当如实回禀万岁,若是万岁怪罪下来,,遗失朝廷重要文档,罪名可不小。”
说罢汪直与李玄宗离开了兵部,李玄宗忍不住道:“贫道这次可真是无妄之灾,看来兵部中人对开海之事,颇有微词。”
汪直笑道:“真人过虑了,不必在意这帮文官,他们也就只能嘴上说说而已,开海之事既然是陛下同意了,他们是阻拦不住的。”‘
李玄宗道:“希望如此。”
再看兵部那边,待汪直离开后,马文升对刘大夏道:“时雍,你怎可如此不智,当场顶撞那汪直,他如今正得万岁宠信,尚书大人就是被其党羽构陷,难道你也想步项公后尘。”
刘大夏梗着脖子道:“阉竖蛊惑天子,我辈自当向陛下揭露此等小人的真面目,肃清朝堂,如何能因为害怕小人陷害,就退缩旁观。”
马文升看着刘大夏一副正气俨然的样子,一时也不好说什么,只得道:“事有权变,为了保持大明朝堂的正气,时雍更不可轻易触怒汪直,需等待时机,一举扳倒他,才是正途。”
刘大夏又道:“天子宠信道门已不是一ri,我看陛下搜求郑和海图之事,必与方才那名道人有关。”
马文升见刘大夏刚惹了汪直,又打算招惹道门,已是无言以对,只是希望这位同僚不要最后落得太过凄惨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