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还是赶不上…原来,那一夜刘恒是被贾谊的鬼神学问给折服了!话说回来:如果说贾谊是曾被刘恒抛弃了三年的政治情人,现在再次重逢,或许也应回心转意,或有所表示了吧?事实是不久之后,刘恒再次打发贾谊继续教书。不过此次换了一个贵族学生,此人正是刘恒最宠爱的小儿子、梁怀王刘揖。刘恒是这样告诉贾谊的:我这少子很爱读书,请你多费心调教一下。难道,当少子太傅就是刘恒对贾谊最好的补偿吗?难道,刘恒就忘了他曾要提贾谊任公卿之职吗?那时是因周勃等人阻拦,可如今这帮老臣死的死、散的散,难道是他们阴魂不散,背后又参贾谊一本?让他无法重入仕途?说得没错,是有人要拦贾谊的路!但此人不是周勃的人,而是刘恒自己的宠臣:邓通先生!邓通认为:刘恒有重新重用贾谊之心。他必须抢先一步,拦腰斩断贾谊的通天之路!邓通对刘恒说了什么,已不重要。事实证明:邓通果然是刘恒手心的肉。贾谊继续被搁置不用,继续教书…兄弟啊,不是朕不帮你啊,只怪你得罪的人太多了。我想:这应该是此时的刘恒最想对贾谊说的话了。现在,让我们放下汉朝廷内部的争斗,把眼光转向匈奴去看一看:关于匈奴,我相信每个汉朝人心里都有说不完的怕和恨。连贾谊这个弱不禁风的书生都握紧拳头,气势昂然地喊道“如果开战,算我一个!我他妈的不信搞不定匈奴”光靠打就能解决问题吗?汉朝如真有实力打大纵深战役,也轮不到贾谊叫喊,肯定早有一帮武夫早就冲到草原找匈奴仔群殴烂打了。实话实说:现在还不是打的时候。一个字:忍!小不忍则乱大谋。这话一点都没错啊。曾经,强人冒顿非礼吕雉,她忍了,甚至还装孙子似的赔礼道歉。装孙子也就罢了,可这强忍下来的平静无事局面,还是在三年前不久被右贤王破坏掉了!更可恨的是:右贤王大幅度的犯边行为,错误的诱导了济北王刘兴居的造反。结果弄得刘恒这个当皇帝的,里外不是人。这个匈奴右贤王,似成了刘恒心头的一块阴影。这个疙瘩从孝文三年长到孝文六年,终于有人愿意来解开了。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人当然是右贤王的顶头上司:匈奴大单于冒顿先生。本年,他给汉朝写来了一封国书。让人吃惊的是:冒顿这次不是挑衅来的,反而是就三年前右贤王犯边抢劫的事赔礼道歉来的。真他妈奇怪了:整整三年过去了,黄瓜菜都凉了。怎么到现在才赔礼,冒顿这打的是什么主意呀?不过,冒顿这个和解的姿态对汉朝来说,总不算是个坏消息。冒顿单于的国书大约如下“三年前,右贤王抢劫汉朝边境,完全是受人诱惑而行。至于这个事,我早就替你惩罚他了,那就是派他打西边的月氏国。右贤王表现不错,不但拿下了月氏国,甚至还把楼兰、乌孙、呼揭等邻近的26个国家全部拿下。现在,这些国家也都和我们匈奴合并成一家,北方无事了。既然那个抢边的事也过去那么久了,而且又是个误会。咱们汉匈两家又是亲戚,所以希望刘皇帝您大人大量,不要放心里去。让我们尽释前嫌,重归百年和好,做个好兄弟”冒顿这封国书,与其说是来和解,不如说是来炫耀的。冒顿摆明就想对刘恒说“北方二十六个国家够我抢劫了,也不怎么愁吃喝了,所以暂时不想跟你汉朝惹事了。当然了,如你们非要惹,老子也奉陪到底”好你个冒顿,软硬兼施,机关算尽!还真不能让汉朝岳父家占你一点便宜了!话说回来:要不要和解,不是由你冒顿一人说了算,也不是由刘恒一人说了算。要双方都同意了,那才是一个算。于是刘恒召集三公九卿,开了一个常委会,讨论是打还是和?经一番激烈的讨论和论证,结果是:和!汉朝这帮公卿的一致意见是:冒顿刚统一北方,锐气当头,主动出击等于主动找打;再说了,就算打下匈奴,得到的全都是大片盐碱地,顶个屁用。不如顺水做个人情,给他台阶下,大家和气生财得了。这个会果然没白开,众公卿的脑袋还是比贾谊清醒多了。当即,刘恒没二话,也给冒顿回了一封信“右贤王那也是一时冲动,事情过了就算了,单于先生就不要责怪他了”礼尚往来,从来都是我们中原人的光荣传统。冒顿使人送信来时,还给汉朝送了几匹好马及马车。于是刘恒为表示善意,送出比冒顿送来的那些土特产贵数倍以上的礼物…
………………………………
治安对策篇
如当时远在梁国的贾谊看到刘恒这封国书,或许他会马上朝天高呼“郁闷!简直是太没道理了”事实证明:贾谊喊打也不是全无道理的。刘恒和冒顿刚渡完一段甜蜜的政治蜜月,冒顿单于竟提前作别人间,乘鹤西去了。理所当然的,冒顿儿子稽粥接班,当了匈奴大单于,号老上单于。而给汉朝带来**烦的,就正是这位老上单于!让我们回想当初娄敬主张和亲时是怎么对刘邦说的“要想汉朝边境无事,只能寄希望于冒顿的后代。因冒顿娶的是汉朝的老婆,冒顿生的儿子就是汉朝的外孙,哪有外孙狠心打外祖父的”如娄敬还活着,他就会马上发现:这简直是天大的屁话!因真实的情况是:老上单于不但要打汉朝外祖父,甚至打你还没商量!匈奴新单于上任,汉朝又得一番忙活了。尽管从条约上说,汉朝和匈奴是兄弟关系;从辈份上说,汉朝是匈奴的外家。但汉朝心里明白:条约不能当饭吃,外家不能当蜜喝。该拉拢的还得拉拢。就像和亲这事,必须继续奉行到底!所以老上单于一上任,刘恒就忙着选翁主。所谓翁主,就是宗室亲王的女儿。刘恒当然舍不得自家的女儿。但让刘恒万万想不到的是:此次选翁主,竟选出了留名史册的中国第一个大汉奸!此人,宦者、燕人中行说!当时情况是这样的:翁主出嫁,中行说不知倒了什么大霉,偏偏被汉朝有关部门领导看中他,要他陪嫁去匈奴。中行说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他向上头请求“我不想去,可不可以派别人去”上头的回答是“不行!你不想去也得去”无奈的中行说悻悻上路,临行前放话“汉朝廷既不顾念我,也休怪我将来助胡害汉呢”果然,中行说一到匈奴,马上就向老上单于投降了。而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帮助匈奴去中国化“匈奴人众比不过汉朝的一个大郡,现在却能独霸一方,正因平常衣食不必仰给于汉,故能兀然自立”于是对穿的,那时匈奴人都喜爱汉朝的绸缎。然而中行说却说“不要赶汉朝这潮流了,这玩艺一不耐用,二则需从汉朝进口,授权柄于人手,国之大忌。所以应穿匈奴传统的毡毯皮袍”对吃的,匈奴人喜欢吃汉朝食品,中行说却说“汉朝那些玩艺没什么好吃的,应通通抛弃,改喝匈奴传统奶酪”如婚俗,汉朝人认为匈奴父子同睡一个毡房,父死,儿子娶后母;兄弟死了,活着的兄弟娶死者的妻子等等,这些都是不文明的,为什么不去掉这些陋习呢?中行说却反过教训汉朝人“你们见识太少了吧?匈奴人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表达手足情亲,懂不”如外交,汉朝写给匈奴的国书,长一尺一寸,上写“汉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匈奴的国书则没有一定制度。中行说教老上单于制成的国书标准是长一尺二寸,所加封印也比汉朝的国书阔大,上写“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中行说如此大张旗鼓地开展去中国化运动、保持匈奴人习俗,无非是为了不让匈奴依赖汉朝。不消多说,他做的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借刀杀人,以解心头大恨!由此看,匈奴跟汉朝再次翻脸的时光,将不再遥远了!汉文帝7年(bc173)尽管贾谊受到了如此不公的待遇,但身在长沙,贾谊还写出《吊屈原赋》《服鸟赋》,那是对个人身世苍凉的纪录。现在时过境迁,当初落在座位上的服鸟留下的阴影已渐渐淡忘。反之,贾谊开始在梁太傅这一新的职位上,勤奋钻研专业,终于写出了一篇惊世骇俗的政治评论。这,就是著名的《治安策》。洋洋洒洒万余言,指出现今应痛哭的有一事:诸王分封,力强难制;应流涕的有二事:匈奴寇掠、御侮乏才;应长叹息的有六事:奢侈无度、尊卑无序、礼义不兴、廉耻不行、储君失教、臣下失御。我们不得不谈这篇政论,因它与后来的七国之乱有着莫大关系。贾谊创作《治安策》的内心驱动,源于刘兴居和刘长谋反事件。搞历史研究向来是贾谊的特长。贾谊从刘兴居及刘长的造反事件中总结出一个经典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