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年帝国-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放心”

    bc224年,王翦攻下楚国旧都郢陈,一路往南杀至平舆。在这里,楚将项燕拥立被王翦赶出来的昌平君为荆王,与王翦对峙。王翦久不出战。楚军锐气渐渐被消磨殆尽,准备后撤。这时王翦突然发动攻势!一路追击楚军至平舆以东220公里的蕲,在那里,项燕与王翦决战!楚军大败、项燕被杀(这一年,项燕之孙项羽9岁)同年,与昌平君一起成为秦国相国、平定嫪毐叛乱的昌文君亦去世。

    bc223年,王翦、蒙武乘胜攻陷楚都寿春,楚王负刍被俘。昌平君被杀。楚国灭亡。bc222年,王翦继续率秦军平定原越国故地,百越之君投降,在此建立会稽郡。另外几支越人则散处更南方的东越、闽越,甚至五岭之南的南越…

    本年在北方,王翦之子王贲也立下大功!率兵扫荡辽东,俘虏燕王喜。又回军攻打代地,俘虏代王嘉。燕赵两国的残余势力被彻底清除!

    此时,秦军统一道路上只剩下最后一个国家:曾经的春秋首霸、战国东帝,如今却不堪一击的齐国。

    齐王建已在位43年。前期一切听母亲君王后的;后期一切听宠臣兼国相后胜的。这两人一女一男、一贤一愚,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不助五国攻秦。后胜则还要另加一条:不修攻战之备…如此国家,不亡何待?现在后胜虽然采取了与秦绝交、关闭齐国西方边境的行动,但在此“五国破灭,齐亦不免”之时,这种措施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5月,嬴政下令:天下大酺。秦汉时期有不许群聚饮酒的禁令。凡遇重大喜庆事件才会解除此禁令,让天下百姓聚饮,以示祝贺。无疑‘五国已灭’是最大的喜庆!

    bc221年,中国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年!由王贲为主帅,李信与蒙家军第三代、蒙武之子蒙恬为副将,发动统一战争的最后一战!他没有攻打齐国此时已戒备起来的西界,而是绕道已被灭的燕国,从齐国北境突入,出现在齐都临淄城外!齐国上下立即纷乱瓦解。这时嬴政送来一封劝降信,愿以五百里之地交换齐王建不战而降。在后胜的劝说下,齐王建投降,齐国灭亡!但嬴政却没有遵守诺言,他将齐王建迁往咸阳西北170公里不到的共,在共的原始丛林中,田建被活活饿死。

    至此,39岁的嬴政终于完成统一中国的伟业!bc221年也就此成为一分水岭、里程碑!标志着诸侯分立时代的结束与大一统**帝国的开始!尽管这个王朝只存在了15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一个朝代。但任何一本有关中国古代史的书籍,都不会缺少有关秦朝的记载。人们早已习惯将这个王朝之前的时期称为‘先秦’以这个王朝的名称,将中国历史截然划断!这份殊荣,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另外据说中国一词的英文china便是“秦”字的音译。而这一切,又都与这个名字分不开——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号称‘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

    完成统一的嬴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志得意满发布第一道命令“议帝号令”在“议帝号令”中,嬴政先回顾了统一六国的过程和理由,随后明确要求臣下“议帝号”这个帝号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称成功’即宣扬统一中华的赫赫功绩;二是‘传后世’即表达大秦帝国将千秋万世传承下去…

    不过,以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为代表的大臣们并没有完全领会嬴政之意。嬴政明确让他们“议帝号”即他要称帝是早已确定了的,要臣下议的只是该称什么样的‘帝’

    可臣下们的讨论结果是:给秦王嬴政献上“泰皇”的尊号,并建议了一套专用的词汇:命为“制”、令为“诏”、自称为“朕”

    “泰皇”尊号中没有‘帝’字,当然不能为嬴政接受。他决定:保留‘皇’字,把它放在‘帝’字之前,合成为“皇帝”这一个新名词。对于臣下其他建议,嬴政则全盘接受。并追尊其父嬴子楚为太上皇。并下令:废除谥法。自称‘始皇帝’而让后世子孙以‘二世’‘三世’这样的名号传之万世无穷…

    嬴政终于当上了秦始皇,他的下一个考虑便是如何使自己的帝国名正言顺?尽管他在上一道诏书中说了那么多关于六国如何应当被灭的话,但他事实上是在以武力吞并他国。那些理由,说到底都是借口!武力本身不能证明其取得成果的合理性,而需要有超越武力的理论来证明!

    秦始皇于是选择了阴阳家创始人、齐国邹衍提出的‘五德终始说’宣称代表周的火德已经衰亡,而自己已获得了取代它的新德——水德!证据就是500年前在位的秦文公,他有一次外出打猎,在水中猎获了一条黑龙!如此说来,秦代周而兴是500年前就已确定了的?

    按照五行学说,秦始皇用水德全面改造了他的新帝国:以阴历10月为岁首;颜色尚黑;数字以6为纪;将黄河改名“德水”最重要的:因水德,秦朝格外突出‘法治’但秦始皇时代的法已与商鞅时代的法有所不同:商鞅的法虽然严厉,但一切有法可依。秦始皇的法,严酷更甚,甚至转变成‘残酷’‘滥杀’是将严刑峻法的滥用!

    秦始皇采取与水德相配合的措施,是想通过‘合五德之数’来巩固大秦帝国,但‘急法’却走向了反面。更重要的是:秦始皇还忽略了‘五德终始说’的另一方面。该理论固然有肯定皇权的作用。因它宣称:只有得到德运的人才能成为天子,而德运的获得往往是天意的体现,这就减少了其他人觊觎皇位的可能。但这一理论也明确否定了一家一姓永享皇位的可能。因德运是会转移的。而它一旦转移,也不是人力所能挽留的。所以秦始皇在用五德终始说为秦帝国建立的合理性进行论证的同时,也否定了他在“议帝号令”中关于帝位“二世三世,传之无穷”的希望!

    所以说:秦始皇这第一、第二两项重大举措之间,是存在着深刻矛盾的。反映在他的施政中,就是他因迷信水德而采取的急法政策,最终导致帝国的迅速败亡,从而实实在在否定了秦始皇关于他建立的王朝将万世长存的梦想…

    接下来,秦始皇要考虑的是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和与之相应的官僚系统,以贯彻皇帝本人的意志、管理空前庞大的帝国。这套官职包括中央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在秦统一之前已经设立。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不过秦朝很可能没有太尉。因在嬴政手下,不可能有长期掌握兵权的臣下。秦国的国尉,目前史书记载的也只有两人:白起、尉缭)九卿是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如再加中尉、将作少府、将行,便为十二卿)

    而关于地方职官应采用周朝传统的分封制还是新兴的郡县制,以丞相王绾、廷尉李斯为代表的群臣发生了争论。最终秦始皇一言而决:同意李斯!分天下为36郡、1000余县。

    郡设置郡守、郡尉、郡监。县设置县令(万户以上)县长(万户以下)县丞、县尉。另外,秦朝还有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大致五家为邻、百家为里、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有亭长、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等乡官。

    之后,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铸成各重千石的12个铜人。迁天下豪杰12万户到都城咸阳,大造咸阳宫室。并下令“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文字及度量衡,后又统一货币。这些统一措施极大的影响甚至规划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

巡游天下篇

    本年的最后一件大事便是赐百姓大酺。bc220年,赐天下人爵一级。

    秦始皇下令在渭河南岸添造宫室,取名信宫,后改名极庙。自极庙道至骊山,再造一甘泉前殿。

    本年,秦始皇进行了第一次的巡游天下。这次巡游的地方是西北的陇西、北地两郡。至鸡头山,过回中…回到咸阳的秦始皇觉得这次巡游不舒服,主要原因是道路不好。于是他下令:治驰道于天下!有这么几条:一条向西通往陇西郡;一条向东南通往南郡;一条向西南通往蜀郡(后又再修从蜀郡通往云贵高原的五尺道)一条向东之后分为三:向北直达赵燕之地、向东直达齐国大海、向南直达会稽郡。这些道路和后来北伐匈奴修建的直道、南征百越修筑的新道一起,构筑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bc219年,这一次秦始皇改为东巡。先到了薛郡的峄山,在那里刻石颂功业。向北望去,1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