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以上一席话我们可看出:董卓的兵都是自己养活自己的。刘宏一个子儿都不肯出,连粮食都不发。现在要让董卓把自己的部队交给政府,这等损私肥公的事,董卓怎肯答应?
董卓抗命,刘宏也无可奈何。但董卓也知道:刘宏不是傻瓜。他能下一次诏书,就能下第二次。只要部队还在董卓手里,刘宏估计睡觉都不踏实。
果然不久,刘宏又下了一道诏书:封董卓为并州牧。并很明确的告诉董卓:把你的兵交给皇甫嵩来统领。
董卓一看,心里冷笑。想在虎口夺食?门都没有!董卓马上回奏“感谢陛下的天恩,让我掌了十年的兵权。现在我的兵都眷恋我,离不开我。请陛下允许我带他们一起去并州,为大汉效力守边”
董卓两次拒绝皇帝任命,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实在看不过眼了,对叔父说“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只有您与董卓二人。如今你们已结怨,势不俱存。董卓奉诏委兵,却上书抗辩,这是逆命。又因京师政乱而踌躇不进,这是怀奸。二者皆为不赦。叔父您身为元帅,何妨声罪讨伐?上显忠义,下除凶害。定能成功”
皇甫郦说的没错。此时的董卓的确有不祥之举。他口口声声说要去并州为朝廷守边,可实际他去了哪里?驻兵河东郡,以观时变!董卓想干什么?没人知道。但有人已看出:这家伙心里装的不是什么好东西。更何况皇甫嵩与董卓已经结仇。如现在不除掉他,于国于己,都会贻祸无穷!
但皇甫嵩却这样回答自己的侄子“董卓虽然有罪,但我们也不能擅自诛杀。还是奏请朝廷裁决吧”或许皇甫嵩是想通过刘宏来警告董卓好自为之,不要乱来。如是这样,皇甫嵩就太仁慈了。农夫救了蛇,蛇不会感恩,更何况董卓还是一匹恶狼呢!
皇甫嵩给刘宏上书,说了董卓抗命这问题的严重性。刘宏立刻下诏责骂董卓。很自然的,董卓又把这笔帐记在了皇甫嵩身上。前仇未解,又添新怨,二人的梁子只怕几辈子都解不开了
3月,下军校尉鲍鸿下狱论死。
3月,幽州牧刘虞到任,与公孙瓒相见,讨论如何平定张纯的叛乱。公孙瓒主张武力解决,刘虞责主张以恩信招降,二人由是有隙。得知张举、张纯二人如今逃匿在鲜卑部落后刘虞便遣使去见鲜卑酋长步度根,晓谕利害,要他送上二贼首级,便加厚赏。步度根仍在犹豫之时,张纯的门客王政已将张纯杀死,将首级送给刘虞。而乌桓大人丘力居素闻刘虞之名,亦遣使请降。刘虞便下令尽罢诸郡屯兵,只留公孙瓚率步骑万人驻守右北平郡。
4月,太尉马日磾罢官。派使者前往幽州封刘虞为太尉、容丘侯。
历史即将迎来一转折的时刻。那个改变了大汉朝、改变了天下所有人的时刻即将到来!34岁的汉灵帝刘宏即将离开这个世界。刘宏走的挺轻松,可活着的人就要受苦受累了,这其中有两个人最为辛苦:一个是刘宏此时最信任的宦官、西园八校尉之首的上军校尉蹇硕第二个是何皇后的兄长、大将军何进。
他们之所以忙碌,主要是因刘宏还没有做一件事,而这件事恰恰又是最敏感、最引人注目的立太子!
刘宏曾生过好几个皇子,却一连串的夭折,仿佛中了邪一般。不过终于还是有两个儿子顺利的活了下来:一个是何皇后生的14岁的史侯刘辩后汉书记载刘辩为17岁,资治通鉴对此有考异,由宫外一个叫史子眇的道士抚养。另一个是王美人生的9岁的董侯刘协,在宫中由董太后抚养
刘宏生前迟迟不立太子,不是刘宏不想立,而是无法下定决心。刘辩是皇后所生,年龄也比刘协大。按道理,太子之位肯定要属于他。但刘宏却不喜欢刘辩。公开的理由是:刘辩为人轻佻无威仪,做不了大事。
可这理由实在是有点搞笑。刘宏光顾着说儿子,他自己又怎样呢?自汉高祖刘邦开国以来,论轻佻,若西汉的刘贺排第一、那东汉的刘宏则是稳坐第二的。而汉朝皇帝们都喜欢类己的儿子。如刘辩真的很轻佻,那轻佻的刘宏应感谢苍天让他后继有人才对呀当然,这仅是个玩笑罢了。
我认为:刘宏以轻佻为名不立刘辩,那也是迫不得已的。董太后自然希望立自己亲手抚养的刘协,宦官们也倾向于立一个年纪更小的皇帝。但何皇后、何进大将军及满朝公卿,自然希望能立刘辩所以刘宏两边都不是人,只能搁置此问题留于后人。这也是他最无奈、最悲哀的选择。
刘宏尽管没立太子,但他还是知道有托孤这招的。所谓托孤,就是把还没完成的事交给可靠的人来办。刘宏认为:满朝上下,最让自己放心的,莫过于蹇硕了。从刘宏托孤蹇硕而非何进来看,刘宏内心其实也是想让刘协来接班的。
蹇硕当然知道刘宏的用心良苦,同时他也知道何进是块拦路石。如不将他搬走,刘协就不能顺利接班!
于是蹇硕出招了。想以征讨韩遂为名,让何进带兵离京。何进也知蹇硕不怀好意,他就让袁绍去徐、兗二州募兵,并说等袁绍募兵回来,自己才能西征。
就在这样的扯皮中,时间终于到了4月11日,汉灵帝刘宏在嘉德殿驾崩。舵手已失职,汉朝这辆巨无霸马车已被开到了悬崖的边缘。4个多月后,我们终于看到它坠入地底的无情画面。那一刻,犹如火星撞地球,惨烈无比,神鬼共嚎
………………………………
灵帝驾崩篇
刘宏一死,蹇硕就想着先诛杀何进,再扶立刘协继位。于是便以汉灵帝的名义矫诏召何进入宫商议大事。何进也没啥警惕,匆匆来了。然而一到宫门,他就立即感觉不对劲了。
前来迎接何进的是蹇硕手下的司马潘隐。但蹇硕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潘隐竟是何进早就潜伏在自己身边的卧底!潘隐一见何进,就急忙连打眼色。何进会意,立即掉头跑回自己控制的兵营中,潘隐随后到来,将一切事情告知何进。
何进立即率兵进入百郡邸,并派人给蹇硕传话“大将军病了,不能进宫”蹇硕心知不妙,自己败了。
汉灵帝刘宏驾崩的两天之后,光熹元年1894月13日,14岁的刘辩顺利登基为弘农王。尊生母为何太后,临朝听政东汉一共只有两个皇帝是皇后亲生:一个是第二任皇帝、汉明帝刘庄另一个就是这倒数第二任皇帝、弘农王刘辩。但同人不同命,刘辩和刘庄的命运实不能同日而语大赦天下,改元。封弟弟刘协为渤海王。封后将军袁隗为三公之上的太傅,与大将军何进一起参录尚书事。
何进的春天来了,就意味着蹇硕及宦官们的寒冬也要来了!蹇硕不除,何进怎能吃得香睡得甜?何进这点心思,自然瞒不住人。于是一个叫张津的人主动找上门来,对何进说“要想救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杀一个蹇硕根本无济于事。要玩就玩点大的。只有把汉朝那块大毒瘤全挖掉,天下才能有救”何进知道那个所谓的大毒瘤就是宦官。张津的意思是想让自己把宦官一锅端掉!
这是一件多么冒险伟大的事业!老前辈陈蕃、窦武当初不也有这样的梦想吗?可他们没有成功,那我何进能成功吗?
搞阴谋,那也是要实力的。而何进之所以能愉快的答应这件事,主要是派张津来的人是一个搞阴谋的实力派:袁绍!
说起来,袁绍也挺不幸的。早年丧母,不久父亲、袁汤的长子袁成也死了。袁汤的次子袁逢继承爵位,并收养了袁绍。可见老天爷并没抛弃这个孩子。袁绍长得姿貌威容,最大的爱好是养士。三教九流,无论贵贱,有求必应,于是袁绍名噪洛阳城有一次宦官们开会,赵忠担忧的说了一句“那个袁绍好名养士,真不知道他想干什么”袁绍的三叔袁隗听到后,立即把袁绍唤来,告诉他宦官们已盯上了他,你要收敛点,别惹出祸来。可袁绍听过就当耳旁风,依然我行我素
老江湖赵忠看人还是真准。袁绍广交天下名士,其实就是为将来的事业做准备。而他的事业,就是澄清天下,剿灭宦官,力挽大厦于将倾。事实上,袁绍诛杀宦官之心,也并非一朝一夕之谋。早在半年前,已经有人要准备联合他秘密行事。那个人就是后来被蹇硕赶出中央朝廷去任京兆尹的盖勋。
盖勋走后,袁绍诛杀宦官的计划只好暂时搁置了。直到这一刻,他又仿佛看到了希望,于是主动派门客张津来游说何进,要联手合作。
话说回来,何进能接受愤青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