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咔野踩
应该说,马援是前辈,可少壮派耿舒却完全不吃你这套。俩人争执不下,最好只有一个办法:各自分别向洛阳打报告,刘秀批准哪个,就按哪个的走…报告打上去后,刘秀很快回复。马援赢了,刘秀批准了他的路线。马援很得意,可他并不知道:自己已跳进了刘秀给他挖的一个巨大的坑!大军一头扎进壶头山,马援就发现自己已跳进了一可怕的陷阱!
马援在武陵郡临沅县大破蛮兵,斩获二千余人。接着,蛮兵们就改变战术,占据险要地势,据守不战。而壶头山里水流湍急,无论是战船还是粮船,都无法前进。更可怕的是:天气渐渐酷热,瘟疫横行,大批战士病死。更更可怕的是:63岁的马援也病倒了!
汉朝远征军就像一艘开到陆地的战船,欲进不行,欲退不能,被活活卡死在壶头山里!马援被部下安置在溪边的一个石洞里。洞里一片潮湿黑暗,他静静地躺着,目无寸光。就像一盏枯灯,仿佛一缕轻风即可捻灭…
山上的蛮兵,看到了山下的这一幕,他们都乐了,于是摇旗呐喊,冲下山来,向马援发起了攻击…虎落平阳被犬欺啊!一股从未有过的绝望像瘟疫一样,死死掐着马援的咽喉。他没想到平生跟蛮夷无数次较量,从没输过。可这次,史无前例地要输了!
可马援依旧没有放弃!每当听到蛮兵们的喊杀声,他都要叫人扶他起床,挣扎着爬到洞口观察敌情。战斗,以英雄的名义,只要有一息生气,就要战斗到底!看着马援那悲壮的英雄背影,左右侍卫们的眼泪都情不自禁的流了出来…
马援就要倒了,但不是所有人都为之忧愁。我们能看到:有一拨人正准备鸣炮前进,准备一脚把马援踩到底!
第一个跳出来要踩马援的人,正是副将耿舒!耿舒给哥哥耿弇写了一封信,大吐苦水。在耿舒看来,马援老了,思想也老了。如不是他刚愎自用,不听从自己的建议,远征军就不会被困在壶头山里。现在好了,你马援是快死了。可我、还有大汉的远征军,也要随你一起陪葬!
于是耿舒在信里数落了马援的二宗罪:1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意见,导致计算失败,选错了进攻路线;2思想保守,当蛮兵集结时,没果断出击,反而像个西域小商贩似的,每到一步都要驻营,错失歼敌机会。最后耿舒又加上一条:当初我就预测,走壶头山可能会爆发瘟疫,事情果然不出我所料…
耿舒这封信,当然不是倒倒苦水就完了。大哥耿弇收到信后,他什么都明白,但什么都没说,只是把它转交给刘秀。很快的,刘秀就表态了。刘秀的意见的确叫人意外——发誓要追究马援的责任!
自刘秀造反以来,很少追究将领的责任。当年吴汉屠成都城,刘秀隔空大骂吴汉不义。可结果如何?吴汉还军后,赏赐甚厚,一点都没问责的意思。还有邓禹屡屡不听诏,对赤眉军屡屡战败,刘秀也没责怪的意思。相反,邓禹、吴汉位列功臣的第一、第二位!
刘秀要拿马援开刀,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这是开天辟地的!有人可能就想不通了,刘秀向来不挺好说话的吗?这一次怎么下狠心,连个老将军都不放过?
事实上,刘秀这个动作,耿弇不觉得奇怪,估计邓禹也不会觉得奇怪。因他们都知道:刘秀虽好说话,但他做事也是有底线的。只可惜,马援已屡屡突破了刘秀的底线!
刘秀的底线是什么?就是诸将不要太过贪功。基于此理,只要稍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能看出来:马援好功,刘秀迟早都是要收拾他的!
在此,我可很负责任的告诉诸位:这一次,刘秀是要动真格的了!
先想一下:纵观刘秀一生的军事生涯,他做出过极大错误的军事决策吗?没!相反,他置身战场之外,还能运筹帷幄,做出准确判断,成功指挥前线将领作战。这一点,相信邓禹和吴汉是深有体会的。
在一个没卫星定位、没电话电报的古老战场上,刘秀屡屡胜算,这实在是个天大的奇迹。这样的军事奇才,你不服都不行!不过现在问题来了:当马援和耿舒的报告打到洛阳后,刘秀这么一个军事天才,竟批准了马援的方案?难道刘秀就没看出:马援的方案存在着致命漏洞吗?
我认为:刘秀看到马援报告的时候,心里早就在阴笑了。纵横江湖n多年,他的决策从没失过手。但这一次,他要故意失手!为马援,也为刘秀自己!
在政治的博弈场中,刘秀要洗掉马援这张老牌。马援必须出局!不然,若干青年俊杰将无法出头!比如刘秀的大女婿梁松、还有刘秀的二女婿窦固!
………………………………
马援之死篇
两人中,最想下手的是梁松。马援和梁统的关系最铁,可跟梁松却连边都搭不上。有一次马援生病,梁松前来探病,马援直接把梁松当成透明人,理都不理,搞得梁松只能灰溜溜地走人…
宾客就问马援“梁松尽管年轻,可怎么说也是皇帝的乘龙快婿,多少也得给点面子吧”你猜马援怎么回答的?老人家说了一句特牛的话“我乃松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意思是说:我是小梁他老爸梁统的老朋友。梁松尽管富贵,可不能乱了这个辈份资格的秩序!
显然,在马援的眼里,政治江湖,就是排资论辈的江湖。管你什么青年俊杰,你就算飞上天,也得下来向我老前辈嗑头。我领不领你的情,那是我的事…说的也没错。给不给别人面子,那的确是你马援的事。可问题是:梁松没得到面子,却是他的事!
那次会面后,梁松算是跟马援结下梁子了!尽管是梁子,但还不是什么深仇大恨,还没到要上纲上线的地步。可4年多前的“都门送行”事件,马援再一次让梁松、窦固二人失了面子!之后,一个意外事件的发生,就此彻底打破了梁松、窦固对马援的幻想,梁松更是从此把马援恨到了骨子里!
事情是这样的:马援有两个侄子马严、马敦。俩人读书读多了,自然就染上了文人习气。这也是所有文人的老毛病了,吃饱喝足后,就喜欢议事品人,拿政治开涮。
当时,还在交趾平叛的马援就给两个侄子写了一封信,劝告他们做人要规矩点,不要像个多嘴婆,到处说人家长短,更不要随意掺和政治。为加强说服性,马援就举了两个例子“做人要像山都县长龙述那样,廉洁奉公,又特会做人。你们不要学豪侠好义的越骑司马杜保,你们学不来的。若学不好,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堕落成轻浮弟子了”
在这封信中,马援认为:学习杜保的难度要大些,并没要贬他的意思。可有人不知从何渠道得到了马援这封信,便大作起文章来…
杜保大侠很不幸,碰上了个文妖。所谓文妖,即可鸡蛋里挑骨头,借笔杀人。此文妖,姓名已不可考。但功夫十分了得,他看了马援的信后,断章取义,告了杜保一状。状词写得很荒谬“杜保行为轻浮,连马援给侄子写信,都建议不要跟他来往”这还不是最猛的,状词后面还附带一句特具杀伤力的话“听说窦固、梁松两位附马爷,竟也跟杜保打得火热呢,简直坏透了国家风气啊”整了一个,还捎上两条大鱼,这状告得也够猛的!很快,状词就飞进了洛阳,落在了刘秀的案头。
刘秀一看,怒了,立即把两位乘龙快婿召来训话。窦固、梁松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但两人都很聪明,不争辩,只磕头认错。刘秀骂完,气也顺了,就放他们回去了。另外,杜保被罢官、龙述被擢升为零陵太守。
我仿佛听见:梁松在夜里咬牙切齿的声音!他和马援的交往,可谓是走到了尽头!因梁松坚信:这一无头公案,貌似是整杜保的,实是奔他和窦固来的。而汉朝这么大,敢跟皇帝女婿过不去的人,除了马援,还有哪个?所以梁松断定:整个事件,马援是幕后的推手!
有仇不报非君子。何况姓梁的、姓窦的这两年青,还不是什么君子…马援,实是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
刘秀是军事天才,但好马也有失蹄的时候,不能说他批准了马援的进攻方案,就能证明他是故意下套,准备拿马援开刀的。如此反驳,像也没错?刘秀不是神仙,他怎么知道马援选的路线就不好呢?但再看下面这个,你就会知道:刘秀真的是要拿马援开刀!
刘秀在获知马援前线失利后,非但没有同情,出台什么救援方略。反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