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外,实在意外!刘安出奇的怒了。但他没有发兵,也没杀人,而是准备了一份材料,将自己这位国相告到了中央。然而让刘安想不到的是:这份该死的材料,竟将刘安本人拖下了悬崖!
刘安的举报材料送到中央,刘彻转交给廷尉。廷尉动作很快,马上将淮南国相抓到长安来审。一审,竟审出一大堆问题,国相也将刘安准备谋反的迹象添油加醋的说了出来!
这才真正是:你让我一个人过得不好,我就能让你全家人死得都难看!
然而,当淮南国相将刘安告发后,首先激动的不是汉武帝刘彻,竟然是中央朝廷里那帮公卿。这些人向来对阴谋砸他们饭碗的诸侯王都是深恶厌绝的。所以,他们异口同声的要求皇帝“不管如何,抓起刘安那个败家仔,审了再说”
可刘彻拒绝了。刘彻从容地安慰他们道“你们不要着急。淮南王到底是不是真有问题,不能由国相说了算。这样吧,朕先派个人去调查。然后,咱们再重新开会讨论讨论”
当公卿们在朝会上叫喊着要抓刘安时,消息已传回淮南国。谁替刘安搞到了情报?刘陵!刘安不是白培养这个宝贝女儿的,他的钱也不是白烧的。更值得肯定的是:刘陵搞情报的功夫,那的确是没得说的。
现在怎么办?火都烧到眉毛了。这时,太子刘迁站出来了“形势比人强,如中央胆敢来抓人,那我们就先下手为强,杀掉使者,反他娘的”
刘迁这个主意,刘安同意了、王后也同意了、所有同谋也都同意了。他们各就各位,等待中央派人来查。果然,人就来了。
负责调查刘安的是一个叫段宏的中尉。让刘安感到很意外的是:段宏没像朝会上那帮撕人肉的公卿那般嚣张。相反,这位大汉使者相当和气,相当客气。
更让刘安感到意外的是:段宏一见到他,就双手作揖,连连祝贺。然后又大骂雷被不是东西,给淮南王惹麻烦了。直把刘安搞得一愣一楞的,不知道这位中央调查专员葫芦里卖的什么酒?
事实证明:段宏是真的和气,也是真的客气。他在淮南国装模作样转了两圈,找了几个无关重要的人,问了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然后就回长安汇报情况去了。
刘安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中央使者这个样子,应就是走走过场的。没事吧?或许是真的没事了。大家都这样叹道…不过,刘安等人都上当了!
段宏回到长安向刘彻汇报有关情况。据调查,的确没找到刘安谋反的迹象。然而这都是不重要的。段宏先生已准备好牙齿,朝刘安一个伤口狠狠的咬去!
刘安的这个伤口,就是阻拦雷被参军一事。于是他向刘彻上奏道“淮南王阻挠雷被参军,抗旨不从,理应砍头弃市。请陛下不要手软,不要宠坏了刘安这只老狐狸”刘彻笑了,态度坚决地说了一句话“不行”
众公卿一听,继续发起进攻。又对刘彻提议道“既陛下舍不得诛杀淮南王,至少也得将他废了。就算不废王爵,也得削他几块地盘,以示惩罚吧”这次,刘彻终于同意了。然而他却打了一个折扣。公卿们提议请削刘安五个县,他只批准削了两个。
闹了半天,汉朝这些高官总算没白忙活。尽管只削刘安两个县,但也够本了。于是刘彻下诏削地。负责将圣旨传达给刘安的人,仍是中尉段宏。
当段宏再次来到淮南国,宣布削地一事时,刘安怒了!
在刘安父子看来,他们一直寻机会造反来着。所以我今天还不造反,就已够给你中央面子了。现在你反下来一道诏书,说是中央给我面子,只削我两县?
好啊,没想到你们还有这一手!你做初一,就别怪我做十五…刘安父子决定:这次无论如何,一定要反!
和刘安一样想着造反、为自己父亲报仇的是他的亲弟弟、衡山王刘赐。然而这两兄弟的关系似乎实在不怎么好。以致于刘赐听说刘安要造反,他就先高度紧张起来了。
刘赐之所以紧张,就是害怕他的好哥哥刘安一旦造反,会第一个将他灭了。
当然,刘赐不仅是防着刘安,更防着汉朝中央。话说五年前,衡山国有个叫卫庆的方士随刘赐入朝,在长安城内听说了刘彻也好这个,于是上书想调往中央工作。刘赐听说后很是不满。想出一阴招,治了卫庆的罪。然而他的内史却认为此做法不妥,不应治人家的罪。
王国的内史都是由中央任命的,刘赐拿他没辙。只好上书中央,将内史告了。内史当然也不服,反告刘赐。
中央司法部门立即准备组织人马抓捕刘赐。但刘彻不许。按汉朝法律,诸侯国内两千石以上的官员是由中央任命,而两千石以下的官员,诸侯们可以自己任命。所以刘赐无罪,但也不能便宜了他?于是刘彻削夺了刘赐任命地方官的权利,衡山国内两百石以上的官员,刘赐都没资格任命了。
就是这个陈年臭事搞得刘赐一直对刘彻耿耿于怀,做梦都想赐刘彻两脚。从那以后,刘赐就纠集一帮人,整天在夜里喝酒观天象,策划造反。
………………………………
漠南之战篇
那时候,刘赐是想单独干一票大的。所以他连皇帝玉玺及三公九卿的印章,都叫人刻好了。没想到刘安也想造反,且两人关系紧张,属于同行竞争,所以不得不防着对方。
这一年,刘赐又到了该入朝的年份。顺路经过淮南国时,亲哥哥刘安热情接待了他。让刘赐没想到的是:刘安竟主动提出了结兄弟恩怨。更让刘赐没想到的是:刘安还提出兄弟俩一起承包造反工程。
造反犹如打架斗殴,总是人多益善。刘赐就同意了刘安的方案。同时上书称病不朝。
只不过这兄弟俩在共同造反前,还必须先做一件同样的事:要把自己家里那些烂人破事先摆平了再说。
元朔6年(bc123)2月,卫青率大军出征。此次出征,几乎集中了汉朝的精英。名单如下: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建、后将军李广、强弩将军李沮。
此六大将军,全都是久经沙场,能征善战者。同时,张骞充当汉军首席向导。他们统一归大将军卫青节制。
十余万骑兵从定襄郡出征。此情此景,可谓汉军豪华版阵容。但在众人当中,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新面孔。此时,他像一只猎鹰,静静的站在卫青的身边。
漠南大战拉开序幕。卫青行军数百里,与匈奴单于搞了一场遭遇战,歼敌数千人。接下来,卫青没有乘胜追击,突然做了一意外的决定:休战!
此战中,张骞因熟门熟路,向导得当,使得大军没有缺粮断水之虞,立下大功。于是被封为博望侯。
卫青的十余万大军全部撤回,分别驻在定襄、云中、雁门三郡。这时有人突然发现:卫青身边的猎鹰不见了!
事实上,卫青这只猎鹰正在数百里之外追逐着猎物。随卫青出征的那只猎鹰,就是让汉人骄傲、让无数后人一想起来都热血沸腾的霍去病!
关于霍去病,无论是他的身世或他的勇气,怎么看都像是升级版的卫青。首先,与卫青一样都是私生子;其次,胆略与卫青相比,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平阳公主的封邑内有一小县吏,叫霍仲孺。这位霍先生简直就是卫青老爹郑先生的克隆版本。霍先生也看中了平阳公主家的一女奴。不同的是:郑先生当初看中的是卫青的老妈、而霍先生看中的是卫青的二姐卫少儿。两人你情我愿,播种不久,就收获了霍去病。
但没想到的是:当霍去病生出来后,其父霍仲孺却不敢承认霍去病是他的劳动成果,拒绝接收。于是,霍去病便糊里糊涂的成了只有生产日期,却没有标签的产品。从伦理上讲,这样缺乏相关手续的产品,未经权威部门认可,是不能上市流通的。于是霍去病只好被捂着养,一直养到了他的小阿姨卫子夫被刘彻宠幸,才敢公开露面。
因三妹受宠,卫少儿这个当二姐的门路也通了。不久嫁了一人家。而霍去病这个有娘生没爹教的孩子,其教育便被同病相怜的舅父卫青承担。在卫青的调教下,霍去病总算茁壮成长。十八年这年就参加工作,当了刘彻的随从。
刘彻听说霍去病善骑射,便让他在这次漠南之战中,随舅舅卫青出去历练。卫青就奉诏带上霍去病出征。没想到的是:卫青突发奇想,提拔霍去病当了票姚校尉,率八百轻骑远征偷袭匈奴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