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模糊不清的人影说,那是历代高僧在此苦修坐禅,时间太久,印上石壁的影像。小乘佛教重视修行,修行便是整日坐在空无一物的僧房里,苦思佛理。这其实是从印度瑜伽修行而来。佛陀释迦牟尼在得道前过了六年的的苦行,就是这样整日枯坐冥想,进食稀少,浑身邋遢。他悟道后不再拒绝进食,不再穿粪扫衣,但仍保留了静修禅坐,成为小乘的一大特点。所以,小乘佛教寺庙,都有数量庞大的僧房窟。
只是,这一排排僧房里空无一人,看上去寂静冷清。她问鸠摩罗什,他微微一笑:“自罗什掌雀离大寺,广宣大乘诸经论,要求寺中僧人出外**,深入众生。这禅坐静修,是为修行之辅,可权宜方便行事。”
景如是想起他是“半途”由小乘改为大乘的,想到龟兹信奉小乘几百年,在佛教初期大小乘的纷争又很激烈,大乘在当时传播,决不是佛教内部的主流,而是极少数“积极分子”的“作怪”行为。所以,可以想像他在整个大环境中如何无奈如何挣扎。
“这一切一定很不容易吧。”她叹道。
“嗯?”鸠摩罗什对她的话有些不解,露出询问之色。
景如是解释道:“我说你弘扬大乘佛教的过程一定很不容易,毕竟在龟兹小乘才是主流。”
鸠摩罗什点头道:“不过都是值得的。”
景如是也点头,赞许道:“从近来讲,你希望通过修行自我解脱。了生死,离贪爱,到达自我修行的最高境界。从远来讲,你更希望能凭己之力,度化更多人,做到普渡众生,成佛济世。所以,你才毅然选择了大乘佛教。”
她一直觉得佛教是个很有意思的宗教,佛教高僧其实都是哲学家。
佛陀释加牟尼死时并没有留下可以奉为标准如同基督教《圣经》伊斯兰教《可兰经》一样的经文,那时佛教也只是印度众多宗教里不太显眼的一支。而且从佛陀时代开始,佛教就已经有分支,比如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就另立门派。
佛陀的弟子,每个人对教义的理解也不一样,思想独树一帜的,就写本经,立个宗。所以几千年来,佛教内部宗派林立,各种经文可以让人两辈子都读不完。大乘小乘密宗只是大分类,小分支就更多了。小乘就有什么雪山部,说一切有部。中原的大乘就有天台净土法相华严禅宗。
。。。
………………………………
第497章 498
那些建宗的得道高僧,其实都是些高智商的哲学家。佛教很能吸引那些高智商的哲学家。想想如果你有普通人不能比的智慧,有普通人达不到思维高度,你可以在不违背基本教义的大框架内把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你对精神世界的理解通过宗教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万人景仰跟随信奉,这是一件多伟大的事啊。对佛学家来说,能够集毕身所学,写成论著,自成一家,便是在佛学领域里最大的成就。
“景施主如何得知罗什的心愿?”鸠摩罗什微微一愣,毕竟两人才是第一次见面,她就对他的理想这般透彻,难免觉得诧异。
景如是尴尬一笑。这是因为她读过关于他的记载,知道他初学小乘但后改宗大乘。她那番言论,不过是把小乘和大乘的大致区别背了一下而已。
她继续圆道:“因为大师你太出名了,所以我听过你的经历,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见解,所以猜的。”
“景施主果然是罗什的有缘人。”鸠摩罗什点点头,同意了她的说法。但一想到大乘如今的地位,又不觉有些苦闷。
景如是敏锐地捕捉到他的神情,又问道:“小乘出世,大乘入世。所以你接触了大乘,就觉得大乘教义更符合你的心性了。地藏王菩萨有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你是否想像他一样,渡人而非渡己?”
他看向她,眼露赞许,脸上倏然明朗:“是的。在疏勒时我师从须黎耶苏摩,第一次触及大乘,便深深折服。往后的日子里,对大乘了解得越多,我更是心向往之。只是……”
他叹了口气,道:“回龟兹后,凡我提及大乘,师尊们都斥为外道谬论,罗什无从学习,深以为苦。”
她能理解他的苦闷。“鸠摩大师,其实大乘是在小乘上发展得来,两者并不对立。佛陀创佛教,是为反对婆罗门教,反对种姓制度,所以教义简单。修行方式参考了当时流行的苦修,讲求个人努力,求得解脱。可是时代在发展,小乘局限便显露出来。”
她踱步到他身畔,诚挚地看向他,说道:“小乘是‘自了汉’,要解脱必须出家。出家人不事生产,也无后代,若每个人都出家,长此以往,国家无法生存,人类便亡。所以当佛教跟世俗权力产生矛盾,便有大乘出来改变弊端,而大乘却是渡人,你只需膜拜诵佛,便能成佛。这样,不用出家,居士也可以成佛,就能解决人与生产的矛盾,居士可以结婚,也就解决了人类繁衍的问题。所以,佛教能被当权者接受,才能流传更广,有更多信徒。即所谓佛光普照,普渡众生。你改宗大乘是对的。大乘更顺应时代发展,能解决更多数人的精神需要。”以他率达趋新的个性,大乘渡人的思想更适合他,所以他选择改宗,也是必然。
鸠摩罗什抬眼看她,似乎想到了什么:“那中原汉地呢?汉人会更接受大乘么?”
她笑:“那是当然。大乘佛法会在汉地广为流传,生生不息。”
听了她的话,他莫名就相信了。于是渐渐开怀,眉眼间显出一股坚定的神色。
。。。
………………………………
第498章 499
通过与鸠摩罗什的一番论法,景如是在惊叹他的智慧之余不由得生出了钦佩之情,于是应罗什的邀请,留在了龟兹,学习佛法。
但宁静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世界格局再度发生了变化。
苻坚听了从西域归来的僧纯二人讲解佛法后,意识到通过佛学来“收买”人心是更快捷而且更为有效的方式,于是他令吕光带着大军攻打西域,主要是出于扩充领土的需要,而另一方面,他也想见见这个久负盛名的佛学大师。
一场大战随即展开。
吕光是七万步兵,五千骑兵,再加上鄯善和车师前部为向导的兵力,在十万之数。而白纯倾国财宝请救狯胡,狯胡派了二十余万来支援。加上温宿、尉头等地的兵力,合起来有七十余万对抗吕光。
这样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吕光却赢得漂亮,不愧是苻坚手下得力战将。《晋书》记载,当时诸将领认为敌众我寡,要连营结阵,吕光却不同意。他说:“彼众我寡,营又相远,势分力散,非良策也。”
吕光命士兵在城南,五里一营,深沟高垒,以木为人,披上铠甲,戴上头盔,遍插旌旗,以为疑兵,迷惑城中的龟兹人。自已率大军在龟兹城西迎击狯胡的联军。狯胡有铁甲骑兵,阵势严整,甲胄坚硬,吕光军的弓箭不能穿透。而且狯胡偏师多是轻骑,以革绳为武器,策马掷人,多有中者。所以,战争初期,吕光处于下风。
吕光看到狯胡也就这铁甲骑兵是精锐部队,其余虽然人数众多,却都是临时征调的牧民。他想到的克敌之法就是砍马腿。这些重甲骑兵跌下马后身体太沉,只能任人宰割。吕光部队斩万余首级,吓傻了城内的白纯。龟兹王白纯收拾珍宝,弃城逃走。西域王侯听说了龟兹败落,纷纷来降,有三十余国。
白纯兵败后逃去了何处,史书上不再有任何记载。吕光进占龟兹,立了白纯最小的弟弟白震为王。
龟兹在西域诸国里力量最为强大,早就引起其它西域小国的不满。所以鄯善王,车师前部王与白震到长安进贡时私下与苻坚会面,请求西征,并“请为向导”。吕光能够顺利经过三百里流沙,行军茫茫戈壁沙漠,和这些向导的指引有很大作用。而这里面,就有白震的功劳,因为白震早就有篡位的野心。
战争发生得太突然,连景如是都没料到苻坚这么快就盯上了西域。她本想留下与龟兹人民共进退的,但鸠摩罗什说服了她,她本不是西域人,无需留在这里同他们一起做俘虏。她还有人要见,不能就这么耽搁了。
鸠摩罗什想尽办法将她送出了龟兹,远离战火波及的地方。但在沙漠中行走了数日后,她最终仍是无法摆脱良心的拷问,毅然回头了。
那时,战争已经结束。途中景如是遇到了一个又一个死人坑,望着那些死不瞑目面露狰狞的尸体,景如是的眉头皱得更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