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茂城钱人多但没听过剧种没见过演员除了少数闲人感兴趣并不很多谨提前十天宣传也只卖出第一场和第二场票第三场都没过半不过并不担心周家戏班讲官茂城商业大城当地人年轻些都会讲至少都能听懂而周家戏班唱腔好听旋律优美演员唱功又好两场观众做宣传谨不怕火不起来。
果不其然第一场戏散场买票人便骤然增加后面几天戏票都抢光了谨不得不安排白天加演场次也不敢加太多唯恐演员受不了随即很快就出现了炒票热潮第五天票最后卖价原价十倍还多。戏园子掌柜刚开始还不愿意被包场现在——更不愿意了想包戏班呢周家父子还好不见钱眼开们过来请示谨最后和戏园子达成了协议一天只演一场对半分红。
消息出来炒票人才所收敛。
戏园子收入不仅在戏票上戏台子下面茶桌包厢里服务项目更多:茶水、点心、水果等不管谁卖戏园子都抽成这些最后都要给周家一半。
周丹娘去看谨叹气。
“赚钱了还不高兴?”
“唉总觉得这些上不得台面一直希望老二也跟老大一样安安稳稳做生意谁知像了老子和在家闹又爹护就成这样了若碰壁还能收敛这下可好还没赚多少钱呢们父子倒红火了这下越发不听了。”
“钱难买心头好孩子孩子活法只要奉公守法不招惹非便由。”
“唉这么大了还没成亲都愁死了。”
“不会看上们那里面演员了?”
“给过若那样就当死了。”
“唉这何必。”
“当戏班班头已经够难看了但好歹算生意人戏子唉。”
周丹娘还曾被卖到烟花地不出下九流那样字眼但千辛万苦从良自然不想让儿子又陷入期间。
谨很同情周丹娘觉得肯定会伤心。
周家戏班经营这么多年自然不止一套人马们见第一场戏常演不衰演员没法排演下一部便用备份人马排演第二部戏同时报纸关于这方面剧评也跟了上来并且偶尔还介绍一下演员透露周家在排演第二部戏让那些戏迷十分期待于这些人便转化成了忠实报纸读者报纸销量又上了一个台阶已经人按月按季度订阅了。
虽然报纸还时政版但偶尔也会安排一小篇豆腐块分析吐槽一点一点试探朝廷底线也在搔动人们心中那块痒痒肉。
事情一步一步按计划进行虽然周丹娘还很在乎原本阶级排序对戏曲演员歧视很深但谨坚信这些都可以改变尤其剧院外面观众议论让谨感到舒心不少原来茂城人当然对自己家孩子读书好感到欣慰但若姑娘择婿时们不仅看重夫家经济实力还看重否和女儿年龄般配若让们去选肯定会让女儿嫁给年轻能力商人而不会选择一个年老儿女举人做续弦。
这就观念变化时候这种变化很慢但若社会变化大时候观念变革也会很快比如穿来那个时空在二十世纪初、二十世纪中叶以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择婿眼光只几年时间便会完全颠覆。钱隽最初安排谨在报上谈及政治只谈戏曲、俗世百态谨完全同意经过一年多逐渐渗透现在茂城人都适应了报纸偶尔报纸几句朝廷官场大家也都不以为意现在谨在报纸上长篇累牍评戏参加讨论人很多尤其女子匿名来信无不对自己命运被别人掌控感到愤慨和无奈也很多商人来信觉得人分等不公平谨都一一登载同时适当引导让追求平等自由思想更加浓厚。不知不觉报纸由原来一张四版增加到两张八版价格没变广告大幅度增加现在一张报纸扣去稿费、印刷费、人工费等一点利润都但广告业务单位面积价格翻了一番还多光这一项都让祝新运乐得找不到北了:“大东家。”给谨汇报时候这样“那些钱老板争抢要在咱们报纸上打广告豆腐块大小片面积就三十多两银子们眼都不眨地就拿出钱来了个卖烤鸭一下子就定下一个月版面给优惠了些依然付款一千七百两银子。”
。。。
………………………………
第四百三十五章 祈雨
“什么卖烤鸭的。”文谨指着祝新运,又是想笑,又是想气,“那是开烤鸭店的好不好?大酒楼,一天的营业流水,说不定都有四五千两银子,他还在乎这点广告费用?听说自从在报纸上打广告,他的酒楼就一座难求,门口外卖都排长龙了。”
其实祝新运知道这些,他故意逗文谨高兴呢。文谨把一年时间,科学版面的文章,修订了一下,出了两套书,从撰稿到修订,全靠她一人,最近实在累坏了,春明夏阳特别着急,连祝新运都看出她满脸疲惫了。
说到这里,文谨觉得自己挺幸运的,身边总是好人不断,祝新运就是随便捡的一个合作伙伴,也是个心地纯洁热情善良的好人。
经过一年多报纸连载,很多喜欢科学的人,迫切希望能有一套更系统更详尽的书本让他们系统学习,文谨出的书,一套数学,其实就是她以前使用的初中课本,只不过讲解更详细,还有一本,便是理化合集,里面的内容,当然比初中课本更通俗,因为那个世界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东西,到了这故事世界,还是高科技呢。
书一上市,书店立刻便排起长龙,文谨根本没想到市场会如此反应,她以为连载一年,已经没有多少顾客了。
书局的对手荣高明,是个聪明的年轻人,他不仅把报纸上的实验,全部做了一遍,还反复琢磨,真的试制出了电话。因为还没有发电厂,他只能设计成手摇发电式,还在自家报纸上,大肆宣传,无奈在城市里架起一整套电话网不容易,不是买一部两部电话那么简单,因而,感兴趣的人很多,可购买的人不多。
文谨匿名给荣高明写了一封信,让他办一个电话局,还给他写了电话总机的原理,荣高明接到信,如获至宝,但他核算了一下,前期投资太大,就是把他全部的资金都压上,也相差太多,不得不失望地停下了动作。文谨打听到这个消息,只好让来宝儿派人和荣高明联络,她出钱,荣高明出技术和管理,两家合办电话局。
商人逐利,文谨怕荣高明太贪,便给他写了一封信:“卖一部电话,不管多高的价格,都是一锤子买卖,只要装了电话,每个月都要交座机费,每打一个电话,也得缴费,虽然钱数不多,但若是装机数量大,收入依然很可观。到了那个时候,荣先生只要每天看到太阳升起,便会有无数的钱收回,不仅自己这辈子发大财,子子孙孙都跟着受惠。”
荣高明如醍醐灌顶,愉快接受了文谨的提议,他在报纸上打广告,说是为了庆祝他家老爷子六十周岁,电话机半价,装机费八折。
茂城商务已经十分发达,那些商人不得不雇佣很多仆人,帮着传话、送通知,现在看到有电话这样方便的工具,纷纷出钱安装,新建的电话局门口,一度排起长龙。
对这种一边讲话,还得一边摇手柄的电话机,文谨实在没法喜欢,但芒果和桂圆却立刻就爱上了,两个小家伙,经常坐屋里和朋友煲电话粥——摇手柄发电的自然是小丫鬟。
文谨偶然机会,还有多了一项收入——因为朝廷放宽了对铁制品的管制,文谨便让人打出弹簧,给家做了一套沙发,做工的匠人张立,是个很有头脑的中年男子,他事后问文谨:“东家,这弹簧椅,我能做了卖钱不?你要多少钱肯答应?”
“嗯,这个,弹簧定做的量越大才越便宜,不若这样,我也出一部分钱,和你合伙,你负责做,我负责销售,利润分成,我们可以商量。”
张立大喜过望:“我也问过匠人,说是可以先把钢筋拉丝,然后再热卷、上漆,若是量小,划不来做一套模具,价格也比较贵。”
文谨不怕合作对手有野心,没野心才麻烦呢,投资就是为了赚钱的,她把事情交给来宝儿,让他派人和张立接洽合作,谈判分成,自己都不管,她唯一为沙发厂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正式投入生产,在报纸上打了几天广告,还在茂城中心的大街上,放了一个成品,让买家试坐。
原本张立还担心文谨把规模铺得太大,没想到很快就卖脱销了,他不得不组织工人加班加点。
张立一夜暴富的故事,文谨用了化名,在报纸上刊登了,文章除了表扬张立有开拓精神,还狠狠宣扬了广告的力量,自然使得广告客户大为增加,连《茂城早报》都跟着沾了大光,令荣高明十分欣喜。
荣家老爷子原本不是很愿意儿子开办报纸,现在见很赚钱,收入也稳定,便放下心来,他干脆把掌家的权利都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