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靖的心中一跳,若是娘娘能和南海亲王挂上关系,哪怕有其幕僚帮忙,境况也能好很多,可惜,南海亲王是拥护新太子的,绝不会支持四皇子夺嫡,可帮着主子报仇,还是肯的,董进才是沈家人的死对头,而南海亲王可是沈家的外甥的。
心里有了决断,杨靖开口叮咛弟弟:“你和那人好好相处,哥哥还要再想想,你等我消息。”
杨云点头:“好的,哥哥。”
杨靖进宫,想了又想,把这事告诉了郑贤妃:“娘娘,南海亲王帮不了四皇子,可他肯定会帮娘娘报仇的,沈家和董家,那可是死敌。”
郑贤妃摇头:“南海亲王眼高于顶,不会看上咱们的。”
杨靖十分灰心,低头无语,第二天,却又有了想法:“娘娘,南海亲王看不上咱们这点力气,他的幕僚未必看不上,哪个做下人的,不想着为主子好?若是和那幕僚联手,也跟和南海亲王联手没多大区别,若是能成事,南海亲王想必也是高兴的。”
郑贤妃一听,这个说法很有道理,不禁高兴起来:“嗯,也好,你出宫一趟,见见那个姓来的,若是真的能做点什么,可就太好了,我一定要姓董的后悔骗了我!”
“是!娘娘,奴才一定尽力,为娘娘出气。”
杨靖收拾了一下,出宫给弟弟送信,让他约来先生见一见,没多久杨云就给宫里递了消息,说了约会的地点和时间,杨靖到了那天,跟郑贤妃请了假,便再次出宫。
来宝儿虽然读书到进士,但并不是书呆子,他的父亲残疾,家里和外面的人打交道多靠他支撑,平日里赶牛车赶马车,这些事儿没少做,那天瞅准杨云出去送货,他才故意给他机会,没想到事情如此顺利,竟然这么快就钓出了杨靖来。
杨靖毕竟不了解来宝儿,借口说他受了董进才的侮辱,想要报复,来宝儿一听,立刻拍着胸脯,连连保证:“这姓董的,和我不共戴天,莫说你要他好看,我也早就恨不能食肉寝皮,活剐了他!”
杨靖大惊:“来先生如何这么说?”
来宝儿不用作假,也气愤难忍:“我和他有杀父之仇!”
“啊?”杨靖兄弟都惊呆了。
来宝儿说起了当年,董进才为了陷害南海亲王妃,去自己老家,逼着爹爹作伪证的事情:“我爹从西疆战场回来,双腿齐根断了,本来都不想活了,是南海亲王妃给母亲出主意,让他俩做点小手艺赚钱养家,还给了我娘银子,让她做本钱,她虽然说,这不过是举手之劳,但于我家人,这可是大恩大德救命菩萨一般的恩情,何况,南海亲王妃以前还救过我母亲的命,我们家,一直给她供着长生牌位。”
杨靖听得糊里糊涂,不明所以,只好嗯嗯啊啊地乱点头。
“那一年,仁亲王妃上了红头发番女的当,董侧妃却想把事情诬陷到南海亲王妃的头上,逼着我爹上堂作证,说南海亲王妃知道如何把头发染成红色,我爹不答应,他的爪牙,就那么生生把老父亲打死了。我和娘,若不是有乡邻帮忙,说不定也早就不在人世了。”
杨云瞪大眼睛:“你,你不是南海亲王的幕僚吗?为何不让王爷帮着报仇呢?”
“唉,无凭无据,只能猜到是他干的,我如何敢给王爷添这样的麻烦?”杨靖此刻却心潮澎湃,高兴得忘乎所以,没想到,不用他撺掇,这位来先生肯定愿意和董进才作对。他清清嗓子:“来先生,不才有个提议,不如我们联手,为你报仇,如何?”来宝儿有些疑惑地看着杨靖。
。。。
………………………………
第四百零二章 举荐
“来先生,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我乃是宫里的人,在郑贤妃身边服侍,我们主子也是个讲义气好心肠的人,没想到,却被董进才骗了。”他不敢说出郑贤妃的野心,但却可以把董进才假意帮助,实施暗算的事情大致讲了一下。
来宝儿做出气愤地样子:“杨公公,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不若,你这么这么,我在外面帮着,保准让你出了这口气。”
杨靖听完来宝儿的话,两眼都简直能放光了:“先生真乃大才,这主意妙啊。”
这天永昌帝再次考较几个皇子的学问,四皇子因为改变了学习的方向,不再追求生吞活剥的背诵,果然比以前好了一些,尤其是有人给他透露消息,皇帝很可能问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事情,他便把这一段好好看了看,谁知皇帝却问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我朝的西部和北部,一直受异族骚扰,你们有没想过这个问题?”
这正是眼下朝廷大臣争论最厉害的,几个皇子都听说了,三皇子最先回答:“皇上,等新政推行全国,朝廷有钱了,就组织一支强军,把那些狄夷彻底打趴下。”
永昌帝点点头:“算是一个办法。”
三皇子很得意,看了看两个皇弟,然后说了一句:“当年,汉武帝就是这样做的,那些匈奴人最后都不知所踪了。”
四皇子急的手心全是汗,不知该说什么,皇帝有些失望地看向五皇子。
“父皇,一味的战争,也不是好事,古诗有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百姓不希望战争,他们想过平安富足的日子,不如,和那边和谈,最好是进行商贸,卖给他们粮食,从那边换取咱们喜欢的毛皮、药材。”
四皇子终于脑子开窍,忽然来了一句:“父皇,三哥和五弟所说,都有道理,既要屯兵,让狄夷不能入内,又要商贸,他们不缺衣少穿,也容易接受两下相安的建议。”
五皇子悄悄给了个鄙夷的眼神,四皇子气得要命,却无可奈何,只是强调了一句:“父皇,我不是听他们说了,才想起来的,我这些天,正在看张骞的故事,觉得父皇最好派个能干的臣子,去那边走一走,不是说要远交近攻吗?看看狄夷之外,还有什么人,我们和那边交好,联合起来孤立鞑子,让他们不得不屈服。”
这是四皇子在皇帝面前最露脸的一次回答,有理有据,都快赶上朝堂里那些翰林出身的大臣们了,永昌帝大为惊讶,随手拿起桌上一个白玉镇纸:“这个给你,好好读书,将来辅佐太子。”
四皇子兴奋地满脸通红,郑重地行礼谢过,然后把镇纸拿在手里。
晚上,皇帝想起好久没去郑妃那里,便让板儿送了消息,郑贤妃正高兴呢,直夸杨靖会办事,听到皇帝要来,更是喜得晕了头,又是换衣又是梳头,描眉画眼装扮了一番,杨靖在一边伺候着,小心翼翼提醒郑贤妃,有什么话要讲,怎样讲比较合适,郑贤妃很认真地点头答应,那些话,杨靖说了不止一次,她自信不会出问题。
皇帝老了,年轻时的那些折腾,多数都支撑不下来,不过郑妃还是有办法让他乐呵,两人都折腾累了,这才躺下。
人老了,睡眠有些不容易,郑妃陪着皇帝,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
“唔,灏瑱这阵子学得不错。”
郑贤妃立刻又惊又喜:“他怎么了?”
皇帝把下午的考核说了一遍,最后夸赞:“难得他开了窍,知道以史为鉴,还知道中庸之道,把三皇子和五皇子的说法,综合了起来。”
郑贤妃更加感谢杨靖,嘴上按照事先编排好的,说道:“哎呀皇上,妾身怎么觉得,四皇子说得很有道理呀,朝廷会不会派人去出使西疆和北疆呢?”
永昌帝呵呵笑了一下。
“皇上,妾身说的是真的,妾身还有个提议呢。”
“爱妃你讲。”
“嘿嘿,皇上,妾身就是深宅大院没见识的小女子,讲错讲对,你都别放在心上,可千万别生气。”
“朕不生气,你说吧。”
“皇上,妾身认为,嗯,嘿嘿,那个董大人,以前都是在内阁做大官的,肯定是个能干的人,他现在又在礼部,最是适合做使臣,他若是成功了,不仅对朝廷好,也不枉皇上以前重用他。”
永昌帝一听,很有道理啊,简直太对他的心思了,董进才在自己跟前,做了十多年的内阁大臣,若是这次出使成功,证明他能力过人,不也侧面证实了,自己的眼光好吗?尤其是能够减轻北疆边防的压力,真是一箭三雕。
见皇帝不说话,郑贤妃心里有些惴惴,便乖乖窝在他怀里,一动也不敢动,直到皇帝的手,温情脉脉地把她搂紧了些,嘴里还夸了一句:“呵呵,你都能赶上一个翰林了。”她的心才放了下来。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