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糊涂的皇帝,也不会容忍有人害死自己亲生儿子,尤其是一手培养的接班人,何况永昌帝只是某个地方糊涂,有的方面,还十分精明。
崔根叮咛了董进才几句,便行礼告辞,大摇大摆的走了,留下他一个人坐在那里,如泥塑木雕。
盯着董府大门的人,发现了崔根这个面貌都遮挡了大半的可疑来访着,却在进一步跟踪时,被甩脱了,消息报给郑再新,他立刻让人全城搜索,却再也没找到线索,他很自责,把这个情况,写进了给钱隽的报告里,送了出去。
一转眼,便是正月十六,年节算是彻底过去,高门富户的主妇们开始指挥丫鬟婆子把房间里摆设的屏风、花瓶、字画等收起来,包括一些价值昂贵珍稀的衣服、帐幔等,没有客人登门,厨房的用具也大大缩减,盆盘碗盏也要入库,她们的忙碌,不亚于年前做准备的时候。文谨能比别的主妇好那么一点儿,是对几个得力的管家婆比较信任,吩咐下去,春明夏阳她们就会干得很好,她轻松不少。
朝廷的官员们,都准备好了官服和乌纱帽,年节结束,朝廷开印,他们要工作了。
这天,一个身穿黄衣的驿卒,一路高呼着:“急报——,北疆急报——”进了城门都没让马匹有些微的减速。
沿途的老百姓脸色都变得很难看,这样的情景二十多年没有出现过了,看来,北疆边关,十分危急。
报信驿卒一骑一马,来到午门,早有两个太监在这里等着,他们接了装急报的信筒,一路小跑往皇上的上书房而去。
过节期间,朝臣也有值班的,这天刚好是董进才,他接到小太监的传信,匆匆赶到上书房,皇上在里面换朝服,准备升殿,外面值班的太监章护,伸手拦住了董进才,他是这两年才崛起的皇宫内侍,刚刚接替了林长山的职务。
“董大人,请朝议殿里等着,小的已经传信朝中大臣,去那里议事。”
董进才惹不起章护,气得脸上抽筋,嘴角都歪到了脸蛋上,章护大惊:“董大人这是怎么了?要不要传太医来瞧瞧?”
董进才自己掐着脸,拉扯了几下,恢复了正常,他低声道:“朝廷大事要紧,我这点小毛病,不算啥。”
章护对董进才翘了一下拇指:“董大人真是大忠臣!”
董进才却觉得章护的忠臣二字咬得特别狠,实在说反话,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摆出一副跟哭差不多的表情。
章护看得牙酸,只好装不经意地扭过脸,嘴里传话道:“皇上请你略等,沈大人、高大人、王大人马上就到。
董进才本想在其他人之前,先进点谗言,把永昌帝的思想扭偏,没想到让章护挡驾,心中有气,却不敢表现,章护是前太子推荐给皇帝的,儿子死了,皇上心中悲愤,谁能比过一个过世的人的力量?因而,皇上这里,章护现在是第一得宠的,沈明昀、钱隽都得靠后站。
董进才惹不起章护,满肚子不乐意,也无可奈何。
传信的驿卒横穿京城,所有的大臣都知道北疆出了大事,他们自动地坐着马车或者轿子,赶往自己的衙门,有资格上朝参政的,则聚集在午门前,很快,有太监开启大门,传大家进入朝议殿。
朝臣到齐了,在后宫的永昌帝也和赶来的几个肱骨大臣小小商议了一下。皇帝的的心情十分焦躁,同时也很是沉重,北疆吃紧,巨荣的战神钱隽却在江南,就算一路顺风,坐快船回来,然后再快马加鞭,赶到北疆,也要二十多天,战场上的局势千变万化,二十多天怎么能耽误得起?可现在,该让谁带兵支援?
听说朝臣已经等在朝议殿了,皇帝只好宣布上朝,几个大臣跟在他身后,默默无语,都祈祷着出现什么奇迹——比如,还有谁善于打仗,他们一时没想起来。
但,奇迹并没有出现,众多朝臣议论的,则是派谁去拖延,争取时间让南海亲王赶回来,讨论了足有一个时辰,好几个大臣都辩得口干舌燥,却依然谁也说服不了谁。
新太子钱灏琳坐在皇帝身侧的半台上,他忽然走下来,郑重施礼,然后声音清朗地大声道:“皇上,儿臣愿意带兵,去北疆支援。”
永昌帝大惊:“你又没有带过兵。”
“皇上,当年你代先皇亲征西疆,不也没带过兵吗?那时候,南海亲王比我还小。”
永昌帝心里说:南海亲王是不世奇才,你能行吗?“皇上,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正月里,儿臣和代仁郡王、以及南海亲王的二子钱朝辉在一起,发现他们两人也读了很多兵书,而且,南海亲王还给他们讲了好多兵家战事的实例。”“那也不行,实战和兵书,完全两回事。”
。。。
………………………………
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出发
“父皇,我们三人,虽然都没亲身经历,还属于纸上谈兵的层次,但儿臣坚信,我们虽然抵不上南海亲王,但三个人加起来,绝对比一个普通大将要好,北疆战事现在处于僵持阶段,冒顿大军和咱们与乎伦儿联合而成的守军,谁也奈何不了谁,咱们这边,若是忽然来了生力军,对峙的局面立刻就会被打破,我方取胜的可能也大大增加。”
新太子的请战,立刻受到全部朝臣的反对,大皇子遇难,让大家心里都蒙上了沉重的阴影,谁也不敢再让他深陷险地。
“父皇,儿臣忽然被选为储君,朝臣们嘴上不言,但心里对我怎么看,不用说我也知道,他们还不能够信任我,认为儿臣能够辅助陛下,处理好国家大事,父皇,这一战,儿臣若是遇险,那证明儿臣狂妄自大,不堪造就,将来也不能够做好一国之君,而若是儿臣真的有能力,取得了胜利,不但朝臣会对儿臣之能刮目相看,儿臣自己,也有了信心处理国家大事了,父皇,您当年从西疆回来,年纪也并不大,可接替先皇处理国家大事,无不得心应手、妥贴周到,儿臣以为,那是您经过战场的洗礼,心中有丘壑。”
永昌帝听到儿子近乎崇拜的赞誉,就像大夏天吃冰一样,心里爽透了,比听董进才那些谗臣的话中用的多。
那些人说话,他还得分辨分辨,看是谄媚还是真心,儿子说话,他连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真心实意的。
沈明昀在一边听着太子的话,心说大哥的本事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大,半年不到,竟然把一个孤芳自赏目中无人的年轻人,教育的如此懂得分寸,世故圆滑。沈明昭的优点,一是忠诚朝事,第二,就是特别擅长中庸之道,这刚好极大弥补二皇子的缺点。
下面站着的朝臣也赞叹太子的机智,虽然感情上他们还是很担忧,不敢让太子去战场,但理智上,他们被太子说服,觉得应该赞成。
正在这时,一贯沉默不语的沈明昭忽然开口:“皇上,既然太子说,他和南海亲王的两个儿子在一起常常谈论兵法,不如让那两个也来殿上,让几个精通兵法的老将考一考,若是真有能耐,太子的提议就可以考虑,若是年轻人信马由缰的猜想,所说不符合战场实况,那,太子是无论如何也不可以以身涉险的。”
高廷峰立刻出班,表示赞同,他心想,不管太子要不要代皇上亲征,若能看看他到底有多么聪明睿智,也是好的,他的年纪和身体,很有可能成为两朝元老,太子若是不值得辅佐,他这直倔倔的脾气,还是早点回乡休养的好。
王英诚乃是新锐,平日最喜欢表态,今天却有些拿不定主意,太子的安危,关乎国体,不可不谨慎。
董进才也没说话,他真的希望太子涉险,去北疆,心里还暗暗祈祷,最好是出点意外,但他现在正被皇上猜忌,故而越是希望的事情,越是谨慎发言,这会儿,还没有一人说支持呢,他可不敢冒头儿。
没多会儿,钱朝阳钱朝辉两兄弟被叫到了朝议殿,两个人和太子一起,接受朝廷上几位老将的考察。
那些人的本事,远远比不上钱隽的能耐,但也是熟读兵书,纸上谈兵的本事也不低,他们根据以往的战例和自己在战场上的经历,出了不下十几个题目,却没能考问住三个人,尤其是钱朝辉,最是机智敏捷,思维滴水不漏,令人惊讶,连永昌帝都有些忍不住,问他:“你不是跟着师傅出家修行了吗?”
“皇上,师傅说,不管是人族的战争,还是道家辟邪捉妖,都是争斗,道理都是一样的,他教我如何应对那些妖魔鬼怪的本事,我发现完全可以用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