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伯母,舅舅他若是走出去,说不定找到了出路,还能回头帮族人一把,再说,就算到咱那儿,收入高些,也有能力支助族人,难道陪着一起受穷,才是好样的?”文瑾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问题。
“就是,娘,亮工都八岁了,难道一辈子都不启蒙,不识字吗?”
韦氏的手一下子就攥紧了,这是她的心病,弟弟因为发大水,没能读书,难道侄子连识字都没机会了吗?要是这样,她韦家,可就再无翻身的机会啦。
“二伯母,若是舅舅不答应,就想办法让韦家舅妈搬咱家暂住,让文翰哥先教亮工弟弟念书吧。”
“我认字,我爹教我呢,我都能认一百多个了。”
都八岁了,才认一百多个,韦氏听了,眼神里的悲哀更甚,她咬咬牙,终于下了决心:“我去厨房,帮你舅妈做饭。”
“好啊。”文翰和文瑾对视一眼,露出笑意。在镇上卖了几天鱼,他察言观色的能力大为提高,书呆气儿少多了。
“让二伯也劝劝舅舅吧。”文瑾考虑,那个家还是二伯的,舅舅就是答应,肯定还会在意姐夫的心意。
“爹爹肯定会答应的,他心地最好。”文翰语气十分肯定。
这个文瑾相信,钱先诚把亲情看得比钱财重要得多,是个至诚君子。
“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有二伯和二伯母两人都劝,说不定舅舅会答应。”
“嗯,好的。”
钱先诚和韦成岚两人,正对面坐着喝茶聊天。韦家经济条件这么紧,韦成岚待客上却不见任何纰漏,茶水点心齐备,虽然东西不怎么样,但却没有丝毫怠慢之意。
“舅舅,我想让你带着,去河边走走,文瑾这么大,还没见过河呢。”
“呵呵呵,冻得一大片的冰块儿,没什么看头。”韦成岚奇怪文瑾为何这么要求。
“你们河滩边上,有没有芦苇呀?”
“没有。”
“哎呀舅舅,为何不种些呢?那个可以编苇席,春天还可以再苇丛里采野菜,说不定还有大雁在里面做窝,可以捡大雁蛋吃……”
“好孩子,你说的那些太不现实,人都没吃的,怎么能种芦苇呢?我们还得耕了种荞麦呢。”
钱先诚好容易能和舅子说几句话,自然不愿文瑾打扰,他给文翰使了个眼色:“带弟弟去玩儿,别打扰我和你舅舅说话。”
文翰不敢违拗,答应着站起来。
“舅舅,这可就你们的错了,若是你们不住这里,让河滩长了芦苇,几年后返回来,可以编苇席,还能做其他发展,比如养羊养鸭,不就慢慢富起来了?你们现在这样过渡耕种,地力越来越贫瘠,人越来越穷,越穷越耕,越耕越穷,恶性循环怎么行?你该想其他的招儿。”
“这孩子……”钱先诚一脸尴尬,十分歉意地给韦成岚道,当着人面,他还不好训斥文瑾,只能不停地给文翰使眼色,让他把人带走。
文瑾的话韦成岚听进去了,他皱眉思索了一会儿,最后还是摇摇头:“不耕种,难不成这些人都饿死吗?不行,不行!”
文翰顶不住父亲的压力,不得以拉着文瑾退了出去。
文瑾气得跺脚,再有几句话,说不定就能打动韦成岚了,眼看就要成功,却被搅和的功亏于溃,太可惜了。
那边韦氏劝葛氏,进展却非常顺利,两人很快收拾好,便开饭了。
韦家两个大人三个孩子,钱家四个人,葛氏还打算开两桌,韦氏坚决反对,她又要抱着最小的闺女不上桌,最后是韦氏和文瑾两个,一人拖一个胳膊把她拉上来。
“舅妈,我虽然第一年来你家,可我一看到你和舅舅,心里就觉得亲,咱们就是一家人,我都不和你客套,你还和我生分吗?”文瑾半撒娇半劝阻。
“这孩子,怎么恁会说话呢?把人心都暖热了。”葛氏很感动。
“那就一起来吧。”韦成岚发话了,“姐夫也不是外人。”
葛氏这才忸怩着抱着孩子坐下。
文瑾估计,韦家的日子是一年不如一年,韦亮工只是有些偏瘦,下面的妹妹韦亮晴就头大身子小,有些营养不良,抱着的韦亮曦营养不良就更加明显。
“舅舅,我和文瑾去冬挖了好大一个池塘,准备开春种莲藕,可,现在想着,我俩还是太胆大了,就家里这几个人,怎么忙得过来?再说,要是今年夏天雨水多,到时候排水都是问题呢。”
韦成岚也有些紧张:“怕雇不到人吗?”
“舅舅,平日雇人不成问题,但忙的时候,肯定都是先顾及自己,有精力才会帮别人呀。”文翰改变的进攻方向,韦成岚暂时还未发现外甥的企图,皱眉忧虑起来。
文瑾悄悄拉了一下韦氏的衣襟,给她使了个眼色。“岚弟,你姐夫就没种过庄稼,一下子弄出几十亩的水面,我愁得晚上都睡不着呢,可那些荒地,不挖塘,种苜蓿都稀拉拉不长苗儿,荒着也太可惜,文瑾提议挖塘,我也是同意的,就是,就是现在,又怕忙不过来。”
………………………………
第三十八章 春暖人忙
钱先诚紧张地看了看老婆,又看看小舅子,他不可能说出让人帮自己的话,可也希望小舅子能帮着说出个好的建议。
“舅舅,不如,天气转暖,你去帮帮我们吧。”文翰拉着韦成岚的胳膊,“去年只有三亩水稻,我和文瑾育秧,把眼睛都熬红了,今年,村里的人都想种,我们产的稻子不够,还托人买了数千斤的种子,你,你不帮我们,可怎么好?”说着,还溜了一眼他爹。
韦成岚立刻误会了,以为姐夫滥好人,答应的村民,可这是好事,辛苦过后,村民邻居都受惠,他又不好说姐夫的不是,便凝眉沉思起来。
“他爹,不如你到时候帮帮姐姐姐夫,我带着孩子在家过。”
“不行,舅妈也要去。”文翰赶紧说话。
“我一人就行。”韦成岚发话,“你舅妈又干不了那些活儿。”
文瑾悄悄踢了踢文翰的脚,舅舅若是来,他们还想不出办法,把舅妈接来吗?
文翰会意,果然不再坚持,却换了个角度道:“亮弟弟要跟你来,我还要带他玩呢。”
“行!”事情初步定下来,饭桌上的话题就变了,文瑾静静吃饭,不再插言。
告辞的时候,文瑾拉着葛氏说话:“舅妈,熙妹妹和晴妹妹太瘦了,得多吃些鸭蛋才能补起来,天一暖和,我就会送鸭蛋过来,你可千万别舍不得吃。再不补,她俩将来不但不长个子,还有可能不聪明。”
“啊?还会不聪明?”葛氏吓住了。
“嗯,反正很快我就会送鸭蛋过来,两个妹妹身子好了才是正理。”
葛氏想想,反正男人去帮大姑子,大不了多干些活儿就行,便没有多反对。怀里抱的亮曦,轻飘飘没有分量,她心里一直担忧,害怕孩子活不下去。当娘的,哪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一天天虚弱呢?
正月初四立春,虽然比去年只晚了几天,但春天的脚步,却晚了半月不止。文瑾看地里的麦子一点返青的迹象都没有,也不敢孵鸭蛋、育秧苗。
过了正月十五,韦成岚就急匆匆地过来了。去年的育秧床子,只有一个炕大小,今年拆了,重新建起两个新的,后院墙跟,除了两边留出过道,从东延展到西。
汪晗也带人来帮忙,他家后院也建了育秧床,他这是,从帮忙中,便能掌握第一手育秧技术了。
看文瑾每天烧火暖秧床,每隔半时辰便用手摸着床子判断温度是否合适,还检查湿度,晚上也得起来好几回,韦成岚每次都跟在她身后,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技能,这天,他提出让文瑾只负责白天,他来负责晚上。
“你还是个孩子,这么熬夜怎么行?小心亏了身子,咱们换着来。”
“也好!”文瑾也是困得快坚持不住了,她真怕那一天睡过头,稻秧受寒冻死了。
天气进了二月,慢慢暖了起来,鸭子们嘎嘎叫着,争先恐后扑进水塘,一冬天可把它们憋坏了。
收了过了年的头批鸭蛋,文瑾立刻让文翰给韦家湾送去。
文翰不知道文瑾哪里得来的知识,一再说两个表妹吃的太差,身子亏损了会得病,但他一点也不怀疑文瑾的说法,两个表妹细瘦的身子,让他也担心呢。
除了一篮子鸭蛋,还有一大袋麦子、一小袋小米,一袋子掺在一起的豆子,文翰大清早起身,到午饭前已经返回,韦成岚根本没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