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毕竟太小,不会自己尿尿,所以招弟得随时问着他点,要是想了,招弟是没办法抱他的,就会让他叫带弟,小家伙完全把这当新游戏了,扯起个嗓门就喊“二姐”,带弟她们就会来个人抱他出去解决了个人问题再进来。
王婶儿来了就不用这么麻烦了,直接就把小宝抱出去给菜地添点肥就进来了。大部分时间都在跟招弟说说话儿,所以虽然她每天在这里呆的时间不多,招弟却真是把这村子里的大部分情况都了解的差不多了,有些,还听了好几遍!
四十多岁的女人就这样,记性处于一个微妙的衰退时期,自己以为自己记性挺不错的,实际上久远的事情也许能够记得,但是时间其实是有点混乱的,而才发生的事情,她不是不记得,而是记得但是忘记自己跟人说过了,经常兴致勃勃的跟人讲她以为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其实这个事情她早就说过了,而且还说过几遍了!
所以说招弟的运气不错呢,从两眼一抹黑到这个村子的建立都跟她身历其境了一般,不说一路上的艰辛,初到这里时的凶险,然后一年一年的劳作,才有了现在的好日子。
虽然没有见过人,但是村子里有几户人家,哪家又是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故事,招弟现在真是清清楚楚,当然,得是从王婶儿的观感来看的!
结合王婶儿的话,再加上招弟自己的观察,她很快就得出一个结论:王婶儿这么积极热情,帮忙是次要的,主要原因是她好奇!
原来李家虽然跟着大家一起迁徙而来,却很少与村里人来往,这倒不是因为跟村里人合不来什么的,只是说起来,连王婶儿自己都有点奇怪怎么会形成这种情况的。
李大郎实在是一个很不错的人,见人就露三分笑,路上遇到看见别人有什么事情一定会顺便搭个手帮忙,按道理说,他这样的性格,应当是跟村里人常来常往,闲时约着聊天喝酒的才对,可是,偏偏就那么奇怪,大家说起他都觉得跟他关系不错,可是他却很少上别人家,也没什么人到他家里来串门。
最后,王婶儿只能把这一切归结为李家娘子身子太差了,所以家里家外的事情全都压在李大郎一个人身上,导致他太忙了,根本就没有闲下来的时间。
就算忙完了地里的活,做完了家里的事,可是,李家娘子的身子在那摆着呢,不是去找大夫抓药,就是得去山里打点野味啥的给她补补身子,大家都知道他家的情况,自然也没人那么没有眼色的去耽误人家。
李家娘子的身子到底有多差呢?
最初大家来到这里的时候,那真是上无片瓦遮头,下无立锥之地。
若是盛世之时,若要开荒一地,官府自会先建好房屋,再着人来落户,可是他们运气不好啊!遇着了乱世了,自己的国家打的生灵涂炭,逼的没法只好丢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唐国国君仁慈,准予接纳他们,又肯给他们记入户籍,免去流民之祸,愿意拨地方来安置他们,已经是上天保佑了!
仓促之间,哪有地方来住呢,至少,到了这里,官府还按人头给了口粮,这已经足够他们感激了,毕竟,都是逃难的人,几个月东躲**的,谁带的粮食都不够啊!
所以,大家一到地头,都是马上就地取材先搭一个棚子住着,然后加班加点的先把自己住的房子修起来,而李家娘子,在路上的时候不能见风,不论是被背着,还是后来李家大郎买到了牛车,大家都没见过她正面,现在,这窝棚挨着窝棚的,居然还是看不见人!
………………………………
10、疑有同穿者(四)
能够看见的,除了李大郎,就只有他娘了。
都说婆媳是天生的冤家,这话,放在李婆婆和她媳妇身上就大错特错,她们俩跟亲母女似得,不对,应该是比亲母女还好,毕竟谁家的女儿都赶不上儿子的,在李婆婆这里,这媳妇她还就比自己家的儿子都重要了!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看在李家娘子怀了身子的份上,只是,有身子的媳妇也不是她一个,换谁家的媳妇不干活?缝缝补补,洗洗刷刷的总要做的吧。
可李家的就不!
不但不干活,婆婆还反过来伺候媳妇,媳妇身体不好,他们俩母子吃糠咽菜,路上买的,官府发的细粮全先紧着她吃,李大郎上山打着野味了,两人也只是吃她实在不吃的改善一下生活。
要是这李家娘子是身体差的完全下不了床,只能躺着,得到这种待遇还让人想得通,可是她虽然身子不好,也没差到不能走路的地步,天气好的时候,就算白天再累,晚上做不了事情了,母子俩就趁这个时间扶着她出来走动走动,那个小心翼翼啊,羡慕死其他家的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了。
白手起家说起来豪情万丈,可是真的从一无所有开始建设,那辛苦真不是语言可以形容的,即使一开始大家全都选择编个篱笆再糊上泥巴挡风,山上割来茅草做顶的简易茅屋,可是因为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得把地开出来,种子种下去,否则几个月后官府不再赊借粮食,又没银钱买粮,那就真只有等着饿死了。
住,重要,吃,更重要,每个人都恨不能有三头六臂,一个人能够分出几个人来用,所以,只能在两个都重要的事情里面再分出个轻重来。
所以很多人家都是,男人一大早的就去砍了竹子拖回来,劈开破丝,然后就去开山,女人则在家做饭编篱笆织茅草片,总之是把一切准备工作都尽量利用空余时间做完,再选天气晴好的日子一鼓作气打桩建房糊墙壁。
最初的两三年,那真是每个人都辛苦的不得了,就是因为每个人都亲身体验过有多么不容易,所以大家才会那么佩服只有自己干活的李大郎。
从篾条屋到木屋到泥瓦屋,李大郎只用了三年时间,而其中那围墙就花去了他一半时间,等围墙全部修好后,大家不知不觉中,连李家娘子的影子都看不见了,连李婆婆都只能偶然才能见上半面,那时候,绝对是她行色匆匆的去城里给李家娘子抓药的时候。
所以,以前李家娘子在的时候,大家几乎都没看见李大郎歇着,自然也没机会到他家串门,加上他家实在住的有够偏僻,女人们就算想来联络一下感情,耐不住主人家没有招呼客人的心情啊,连想探个病,李婆婆都要婉拒,话说的再漂亮,那也是希望别去惊扰她家媳妇的意思啊。
等到李家娘子跟李婆婆相继去了之后,家里就李大郎一个成年男人,更不可能上门了。
大家说起李大郎,除了对他的勤劳能干头头是道外,最深的印象就是求子若狂,从招弟起,连生了四个丫头片子才终于带了个弟弟来,可儿子来了,媳妇去走了,所以说,人生啊,它就是这么的不如意!
可能知道的,也就他一个了,家里的其他人,那都是神秘的很,也就带弟给她爹送水的时候看见下,其他几个孩子都没见过,也不见他们出来跟别的孩子一起玩,所以,能够这么近距离的观察他们一家,满足别人的求知欲,这么有面子的事情,怎么能不让王婶儿积极呢?
有一种女人,她爽利,她热情,她心好,她乐于助人,她吃得了苦,受的了累,既能象男人一样下地,家里的活计也做的很好,对公婆孝顺,对儿女慈爱,具体表现为家里的活儿几乎自己一个人就做了,可是,相处时间短还好,时间长了的话,原本的感激就会变成一种掺杂了厌烦的矛盾情绪,原因也挺简单,她嘴碎!
这嘴碎不是说她话多,也不是她跟谁都能聊上话来,爱说上几句东加长西家短的。而是,在她那里是没有秘密的,一件事情只要被她知道了,那就相邻几个村子的人全都知道了。
还有就是,她特别爱表功,是,大家都知道她饭做的好,她活干的不比男人差,她热心助人活菩萨,可是,这些事情要别人说啊,自己一直一直提又算什么呢?提醒别人要对你感恩戴德吗?
明明没有这样的想法,却偏偏爱做这样的事情,搞得别人原本十分的感激都变成五分了,还耳朵听的起茧,何苦来哉。
王婶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她没什么心眼儿,所以这性格嘛,相处几天招弟也就看出来了,也暗暗的在心里决定,以后自己家的事情,一定一定绝不能让她知道。
话扯远了,王婶儿透露的信息只是让招弟怀疑的一方面,毕竟如果是别的穿越前辈鼓捣出来的,这厕所跟盥洗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