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弟除了自己观察也挺注意收集资料,可惜每个人都只知道自己面前三寸,没有什么有用的消息。不过收获还是有的,带弟出去的时候是带了削皮器出去的,停下来休息的时候时不时的摸一个土豆出来削削,削好了就丢装了水的桶里,有看着新奇上来打听购买的,也聊上几句,听说过了年之后有大军进驻,也会任命知府带工匠进来细致规划。
进驻的军队大概是彦王的队伍,按道理一个城池本身也应该有守军的,不过王府也在这个地方,招弟也搞不懂古代这些是怎么分的了。或许两个队伍是分开的不过一起进来?
毕竟现在这里的情况摆这里的,能用的人太少,要想加快建设只能从外面调人进来,所以,懂不懂的也没有关系,只要知道会多不少人就行了。
人多,就意味着有市场。
做为一个曾经小伙伴全都是独生子女的人口爆炸时代过来的人,招弟是习惯了不管走到哪哪都到处全是人的旅行的。可是这里,即使弟弟妹妹多了四个,知道的人家也是多个子女,但是却根本找不到那种人多繁荣的景象。
村子里就算了,镇上只有赶集的时候才能看见人挤人,平时完全门可罗雀。总是要亲身经历亲眼看见过才能明白晏子为什么会骄傲自己国家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挥汗成雨,挥袖成云。也才懂为什么古时候一个地方的人口增加会列入当地执政官的政绩考核。
没有人来刺激消费,没有人来生产物资,走哪繁荣去?
远的不说,只说这个城池的修建,例行服役的除外,提供了多少工作岗位?又带动了多少经济消费?
招弟她们看似左手买来材料,右手加工后卖出去,可是就在这一进一出之间,培养了多少人的消费习惯,以前需要什么首先想着自己做的,现在会先看看有没有卖的,再算算帐,划算就直接用买的。
造成这一切改变的原因追根究底还不是他们比以前更容易挣到钱了。
以前就是有力气没有机会还不是只能守着自己的那点地,所以才只能省省省。
反正,招弟是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的,路修通之后是另外一回事,现在,她却有一件事可以做。
经过多方考察计算,招弟把推车弄出了一个最多组合,最全运用的设计,咳咳,说得那么高大上,其实就是带弟弄去送餐的推车的改进版。
最主要的是灵活方便省力以及可以滑行。
借鉴了一下滑板,当一只脚踩在车上,一只脚蹬在地上助力一段路后,就可以两只脚都放上去滑行一段了,这样,不是下坡也可以。外形上也更接近小吃车,有一块活动的挡板做案板,一个车子上有两个炉子的固定圈,还有两个水桶的位置。
为了能够量产,招弟把每个部位分解了出来,再跟周长泰科普了一下流水线的概念,当然,到这个时代,就是师傅打精细一点的部位,学徒只打需要力气不需要技术的部位就行了。
周长泰其实挺欢迎招弟想些新东西的,她这什么都不懂的奇思妙想,说出个结果在老师傅那里总能够有“原来居然可以这样做的吗”的提示作用,别的不说,新的合金比例出来效果就不错。
想想,每个人的手艺师傅传下来的时候,都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差错,突然有一个人说这里可以这样做,其实这东西可以做到什么什么样,僵化的思路一打开,扣除失败的,成功的东西全会带来大大的惊喜。
这些招弟是不知道的,她的车子一出来,还是带弟出马,到老城去卖上几天的小吃,一个地方也不呆久,总之让人看到生意不错就行。
当带去的削皮器卖完之后,招弟的车子打出了转让的牌子了,她在城里也没贪多,就卖了一个炸土豆一个串串香,实在是别的准备起来太琐碎了,这些她自己一个人就能搞定,土豆的香,串串的辣,吃过的人就忘不了。
东西不贵,就算是小孩子拿着过年收的压岁钱也可以买上几个小伙伴一起分享,带弟走街串巷这么几天,注意到的人很是不少。
心里盘算好了,问价的人就多了起来,带弟每次必先说这车从哪里买的原价多少,又是没有几天,折上多少。最后几乎以新车的价格卖出去了,空着手揣着钱回家了。
带弟走后不用几天,招弟在周长泰那里一次成型的十五台车就全都卖完了。
招弟卖的价格是根据自己以前打东西的铁铺的定价减上一成,别人就算看见这车想自己去打,到铁铺里就会发现,还别人买来的快来的便宜呢。
而实际上呢,因为把步骤分开最后组合的,东西做得越多成本摊得就越少,而同一个东西做久了熟练度增加,速度也要快上许多,招弟现在经验已经有了,只等一个大量推广的机会,其他城市就算了,招弟把分解图签了保密协议等着以后卖卖图纸没想着做实物去卖,古时候的交通伤不起啊,豆腐都要盘出肉价钱。
她等的,是城市修好之后,以及建设过程中,只要有人,这些东西就会有市场。(未完待续。)
………………………………
95、唐珩安
招弟坐在店里算账。
当初权宜之下的棚子,现在越来越热闹,跟一个真正的铺面也没什么区别了,除了没名字。
不,应该说,比很多铺子都生机勃勃。这里没有镇上其它铺子那种看集迎客的无奈,每天都客流如织。
比起不擅厨房之事的大男人,天天都跟锅碗瓢盆打交道的女人们对于这店子的红火全都报以无数疑问,就连在店里帮工的胡大嫂也是疑惑重重。
不同于那两个年轻小姑娘,她是当过家的。就算柴可以自己捡,可店里那些原材料是实打实的要钱买的。店里出货量大,原材料的消耗就快,现在已经不只是是从村民们手里买粮了,还从粮米店里买,她是亲眼看见招弟转手就把收的钱付出去的。
若说跟那些都不敢进去的酒楼一样卖的是一般人都吃不起的菜,赚钱是应该的,可是明明这里卖的全都是不值钱的东西,算来算去都没算出哪里挣的出钱来,可是若是不赚钱大概早就关了吧,毕竟她们的工钱就是好大一笔开销。
别人心里的纠结招弟不知道,她坐在柜台前把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算盘还是小学时学过,招弟连口诀都快忘得差不多了,起初帐还比较简单,口算足以应付,后面账目就越来越多了,招弟在实践中完善着自己的做帐技能,也在这过程中一步一步被逼着回忆起了算盘口诀!
没办法,笔算即便快,她没有方便的草稿纸啊,多被这些互相牵扯的账目折腾几次,她就发现就算重头开始学算盘,也比现在快!
何况,多打几盘“三盘清”、“九盘清”什么的,根据得数反推口诀轻而易举,毕竟是学过的么!
找人做了几个算盘之后,招弟就开始了没事就坐着打算盘玩的练习,至于为什么要做几个?招弟已经习惯买东西一式五份了。
一边打算盘,招弟一边想着店里目前的情况。
当初觉得厨房修得够大的了,可是最近已经渐渐的觉得不大够用了。
想想也是,单凭豆腐这一项,就把厨房全占了都说得过去。何况,她们又不只是做豆腐,更多的是豆腐干和豆腐皮。
豆腐干保存时间不够长,现在多是用来穿串串,招弟脑子里有不少香辣豆腐干之类的菜谱,有时候想起做零食吃着玩的豆干口水都要下来,但是现在实在是忙不过来只能搁置了。
豆腐皮的保存期限则不错,当初未尝没有打周长泰他们的主意,一直都在拼命的存货存货,当然现在知道这条路断了,不过招弟也不准备停下来,趁着现在天气好多准备一些,想来到了冬天光是她们这里应该也能够消耗完的。
只是这样一来,地方就有点腾不开了。
现在她们每天蒸的窝窝头数量之多,别人是想象不到的。
送餐的打算在带弟走过一次之后就搁置了一段时间,主要是补货不方便,一多半时间都花在来回的路上了,这么一算,事情多了,钱其实也没做挣,也就干脆利落的停了。
但是这里面又的确是有商机的,不说别的,隔得远的就不用走那一段路程,送货上门他们是很欢迎的,直到有一天招弟去米店订粮食的时候,看见一群疯玩打做一团的孩子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现在很多家庭里大人出去挣钱,孩子没人带都是自己玩,里面很多淘小子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