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的成绩牢牢占据了票房榜的第五位。
其他排行榜上的影片也都是上映了几周的“老电影”,新作中除了《电锯惊魂》惊魂以黑马之姿杀到第六位外,还有一部**电影《20美元》沦为这场票房厮杀的炮灰,以8家电影院42905美元的票房成绩排在末尾,惨遭下映。
虽然没有杀入排行榜的前五,但是看看《电锯惊魂》上映的影院只有125家,看看排在他前面的那些电影吧,可都是福克斯、华纳、迪士尼负责发行的啊!《电锯惊魂》真是把所有的电影公司和票房预测专家们的下巴都惊掉了!上帝啊,这是哪里跑出来的一匹黑马?
马克库恩、乔怀特、托比汉森、菲利普福贝斯,他们都是哪里冒出来的?米拉麦克斯又在哪里挖到的这座金矿?都是在好莱坞混市面的老妖怪,他们自然能够看出这部恐怖电影的成本是多么低廉,而且肯定会开发出续集来,这就是一座能够为米拉麦克斯源源不断提供现金的金矿啊!
米拉麦克斯的上下早就被这个票房成绩惊喜得合不拢嘴了,第一周的票房就让他们收回了300万美金的购片成本。更重要的是,《电锯惊魂》表现出了极强的票房潜力,韦胖大手一挥,就将发行计划中的有限上映变成了大规模上映,为了说服那些院线公司,他还搬出了母公司迪士尼的力量来增强自己的公关力度,将影院数目加大到1350家。
得到票房数据的人中当然也包括吉迪恩麦卡锡,他看了票房分析,又看了thr的票房预测,他们很看好《电锯惊魂》的第二周票房前景,第二周的票房预测高达2000万,而且还给出了预测的依据:媒体对于导演小库恩官司热炒所带来的话题度、良好的市场口碑以及米拉麦克斯小规模发行带来的市场饥渴。
吉迪恩麦卡锡又打开了imdb,轻易地在首页找出了《电锯惊魂》的名字,点进了作品界面里面。
“87分。”麦卡锡的脸色又难看了几分,虽然随着观众的大量涌入,这个分数肯定会下降,但按照一般规律,最终《prada》的分数很可能不会跌落80……这是绝对的类型经典作评分了!
现在是1993年,能够上imdb评分的影迷,都是一些喜欢思考的、热爱动脑的资深影迷,满脑子肌肉的蛮货可没有几个。麦卡锡知道自己今天别想做其他事情了,他气得摔坏了一个杯子,将秘书痛骂了一顿,又颓然坐回椅子上,口中咒骂道:“噢!holyshit!该死的马克库恩!”
心中转着恶毒的念头,想着怎样在imdb和票房上狙击《电锯惊魂》,但这注定是徒劳无功的,他不知道,小库恩已经私下联系了一位自己在斯坦福大学读计算机系研究生的高中同学,他将用自己高超的黑客手段死守《电锯惊魂》在imdb的75分安全线。
至于票房,《电锯惊魂》现在势不可挡!
尽管大家已经将《电锯惊魂》看成搅局的一匹黑马,看做一座潜力惊人的金矿,但是没人能想
(本章未完,请翻页)到,这匹黑马的成色这么足,这座金矿如此的金光闪闪,所有人再次将自己的下巴贡献给了地面!
186459万!这是《电锯惊魂》第二周(10月29日至11月4日),排在北美每周票房排行榜冠军的位置!而原来被米拉麦克斯视为对手的《圣诞惊魂夜》只能以107371万美元的成绩排在第二位。
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电锯惊魂》的震撼范围立刻从电影圈内职业人士往外扩散,娱乐媒体、社会媒体、知名影评人、影迷全部都震惊了!他们是在搞不清楚,一个菜鸟导演的作品,一部制片成本100万美元的恐怖片,何以造成这样的票房奇迹?何以逆袭了成本是他十倍、数十倍的大公司制作发行的作品?
开什么玩笑!菜鸟玩转了好莱坞?不是我们不明白,而是世界变得太快!
面对着这个吓人的成绩,哈维韦恩斯坦和乔恩戈登的策略就是一个字,加!现在可不用动用母公司的力量了,那些院线谈判代表们主动要求加映!
为什么?整个一周的总票房6500万美元左右,和上周相比票房数字增长了13%,在这个电影的淡季里,《电锯惊魂》彻底激活了观众的观影热情,为院线打了一剂强心针!这种电影不加大放映规模,院线都不干!
于是,在第三周(11月5日至11月11日),上映的影院增加到了2200家,这几乎是院线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给《电锯惊魂》挤出来的放映额度。而《电锯惊魂》的上映票房当然也没有让院线和米拉麦克斯公司失望,什么派拉蒙的《骨中肉》,什么《机械战警3》,都是《电锯惊魂》这部恐怖大餐碾压之下的炮灰亡魂!以24889万的豪勇之姿连庄北美每周票房排行榜榜首,总票房也积累到了492403万美元。
马丹!这个数字连小库恩都吓坏了!
他妹的!原版的《电锯惊魂》在票房上也没有这么凶残啊,怎么到了我这里就开始变异了呢?难道是因为我拍的特别好,小库恩自己都不好意思这么想。
小库恩翻阅着系统资料库,寻找着两个版本的异同,寻找票房大爆的原因。首先,原版的导演是华裔,而自己是个彻底的美国人。美国人民嘴里虽然喊着文化多样性啊、反种族歧视啊,其实骨子里还是相当排外和孤立的,他们天然不喜欢美国以外的文化或者人。还有,原版演员的演技没有自己这版经过催化的演员好,自己这版的主演们更能打动人心。再有,原版的宣发手段比较正统,不想自己通过恶劣的炒作来博眼球,这点要感谢那些比较缺乏下限的媒体。最后,特么美国人民也很爱跟风的,看别人都去看了,他们也要进去观赏一下,否则岂不显得自己很落伍。
也不知道对不对,反正小库恩就把大部分功劳都暗自算到了自己头上!
大家可以想象,连小库恩这个身怀系统的家伙都震惊了,那些惯于没有新闻也要制造新闻的媒体们会无动于衷么?事实上,早在《电锯惊魂》第一周上映的时候,就引起了一些媒体的兴趣,“黑马”“金矿”这些称呼就是他们率先叫出来的,等《电锯惊魂》连续拿下北美第二周票房冠军和蝉联第三周票房冠军的时候,全美的媒体彻底淡定不能了!
媒体们拍摄观众们排队进场的情景,媒体们罗列观众们被吓晕过去的人数,媒体们深度挖掘《电锯惊魂》幕后的故事。美国的媒体可是号称无孔不入的,他们想要调查,自然就将《电锯惊魂》的前前后后调查得一清二楚。
然后再次将“100万美金成本”、“2周拍摄时间”、“菜鸟导演处女作”几个比较唬人的标签大肆宣扬一番,当然了,和吉迪恩麦卡锡的赌局也是必不可少的。
还有在寻求发行期间被福克斯发行部经理拒绝的经历都被神通广大的媒体们挖掘了出来,后来间接导致了此人的离职。
以及小库恩与新线的谈判,新线的报价达到了400万美金,是成本的4倍,可在当时看来这样优厚的条件都拒绝掉,反而300万美金卖给了米拉麦克斯。
接着,小库恩就和号称好莱坞八卦小王子的安东尼伯克打起了官司!
这一个个细节充满了drama,很容易激发起美国民众的兴趣来,让他们又从《电锯惊魂》本身转到了小库恩本身。
全“好莱坞最年轻的导演”是谁?吉尼斯世界纪录上公认的是斯蒂芬保尔,20岁时拍出了《再度恋爱》。而这个马克库恩呢,也是20岁,记者们拼命的查找资料,然后发现了马克库恩在拍摄《电锯惊魂》时要比斯蒂芬保尔年轻13天,然后记者们就疯狂了,向美国人民通报了“好莱坞最年轻导演”这一头衔易主了,换上了一个更加成功、更加帅气的家伙,名叫马克库恩。
美国人民最爱看到的就是本国出现少年天才这种戏码了,于是,美国
(本章未完,请翻页)民众彻底嗨了!
他们更加好奇了,100万美金的成本,在票房榜上不断的逆袭,现在居然积累了6千多万美元的票房,是什么赋予这部电影神奇的力量?!观影风潮更加扩大了,尤其是在美国十八、九岁的年轻人群体中,其他人都看了,我不去岂不是要落伍了,脑子一冲动,就脱了缰的野狗似的往电影院冲去!
全美最知名的影评人,影评人中唯一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罗杰艾伯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形容小库恩是个“创造奇迹的人”,夸赞《电锯惊魂》是“最富新意的恐怖电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