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好莱坞传奇-第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着疑惑,罗杰继续看了下去,在领事馆里,伯恩又秀了一把自己的身手,面对领事馆的卫队,他依旧表现得干脆利落,逃出了领事馆。

    作为情报能力冠绝全球的cia,当然得到了伯恩现身苏黎世银行的消息,很明显,康克林更愿意看到伯恩死去,双方距离正面冲突又近了一步。

    在之前,通过在银行发现的线索,他找到了“杰森伯恩”在巴黎的一处公寓地址,为了继续寻找自己的身份,从领事馆逃走后,他必须去巴黎。这时,他再次遇到了想去美国但签证失败的玛丽。

    马特达蒙用了二十分钟时间,证明了自己是出演杰森伯恩的合适人选,凯瑟琳泽塔…琼斯,也证明了自己的强大气场,男主角和女主角的对手戏,又会有什么样的交锋呢?会存在压戏和不协调的现象么?罗杰和其他人一样好奇。

    没有,一点也没有!

    两人的配戏相当和谐,没有像其他影片那样,男女主角一见面,就迸发出了情感的火花,让人怀疑俊男美女们总是处在发情状态,稍稍碰撞就天雷勾动地火。

    伯恩和玛丽的相处是自然和符合逻辑的,伯恩想要搭车去巴黎,玛丽因为生活困窘,为了20000美金,不得不冒帮助一位逃犯的风险。对伯恩,她起初是有些提防和忐忑的。

    罗杰能够感觉到,初次相遇,两位演员的表演都是收着的,没有完全放开自己的演技,未免有些让他看得不过瘾。

    与此同时,康克林的小组也全体行动了起来,这又和其他间谍电影不同,其他间谍电影都是展现一线特工的身手和机智,很少表现那些办公室中的情报人员是如何工作的。

    但在《谍影重重》中,康克林的小组展现了他们的专业性,

    (本章未完,请翻页)没有观众想象中的那些黑科技,有的只有电脑上各种信息的汇总、各种电话汇报、对警方情报的监听、专业的分析调查方法,偏偏是这样,却向观众传达了一种异常真实和另类酷炫的感觉。

    在另一方面,导演也继续深化人物性格,引导观众的情感倾向,当康克林用无情而又专业地口吻对丹尼佐恩吩咐道:“我要伯恩在日落前躺在裹尸袋中!”

    听到这句台词,观众自然地就了解了康克林冷酷的性格,从而把心偏到了更有人情味、气质也更加亲民的杰森伯恩那里。

    这种安排,最大的功劳当然属于导演,马克库恩才多大,24岁,还是25岁?现在的他,导演技法就已经这么成熟了,等到他进入40岁以后的导演黄金年龄期,她会表现得怎么样?

    凡是马克库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都是他本人,而且还是一年一部的速度,既保证剧情,又能挑选到合适的演员,真是奇迹!

    一位二十多岁的导演,是怎么积累到这些成熟而又新奇的想法的?难道就像某些人说的,“马克库恩是上帝的宠儿”或者“马克库恩身怀特异功能,能够预见未来”?这些荒谬的想法不禁从罗杰的脑子里冒出来。

    当然,罗杰是正常人,才不会把这些荒谬的说法当真,他意识到自己有些走神了,又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电影上――没办法,小库恩的电影让他惊奇和分神的地方很多。

    随着康克林下达了必杀令,这个小组很快就启动了其他潜伏着的杀手,导演只用了几个快速切换的镜头,就将几位特工的情况给交代了出来。

    一位是正在教小男孩学钢琴的教授、一位是背着吉他在大街小巷穿行的文艺青年、一位是正在会议室里和人开会的商务人士,从他们那冷静的表情中,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和杰森伯恩接受过同样的训练,不久也会成为杰森的敌人。

    当然,这也给观众传递出一个信息,那就是,这部电影中特工不是像007那样香车美人、行事高调,也不是像伊森亨特那样,总是穿行于各种高档派对,他们平时都是普通人,隐藏在人群里,只有任务出现时,才会化身刺客给目标致命一击。

    从逻辑上来说,这似乎更符合现实的情况。

    真实感,这是《谍影重重》一直灌输给观众的印象!

    注:真实感,只是相对的,谁都知道《谍影重重》只是一部电影,虚假的成分必然很多,但它可以给人一种“真实”的印象,所以标题我打了引号。这部电影,也有一点伪纪录片的风格,就是为了强调真实的感觉。

    有人说,在虚幻的电影中寻找真实感的人脑子有病,我觉得这话完全强词夺理啊。人们都知道魔术是骗人的,魔法是不存在的,但是魔术师的手法要是被观众看穿了,那这场魔术就失败了。观众花钱,自然是要魔术师能够完美地“欺骗”自己。

    所以啊,有些电影和小说,还是要强调一下逻辑和合理性的,比如最近的《伦敦陷落》,再我一再给自己降智商的情况下,也没看下去。

    (本章完)
………………………………

第261章。精彩的表演

    好的演员,他们的表演是层次分明的,虽然表现得是复杂的情绪,却又能让观众很容易地感受到,并且不会产生误解。

    “你知道的,即便在阿姆斯特丹生活半年,你也不能确定在那里待了20分钟或者是20年……”

    在瑞士通往法国的公路上,凯瑟琳和达蒙就展现了他们作为好演员的那一面,玛丽一边开车,一边和伯恩聊着自己生活中的不顺,伯恩就在那里静静地听着。

    按照常理,这种情节应该是很无聊的,可是放映厅中的观众,却没有一个走神的。因为凯瑟琳和达蒙的表演充满了张力,将他们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人物身上,观众们看玛丽和伯恩,不是看着那些远离他们生活在云端的英雄,而是和他们一样生活平凡有烦恼的普通人。

    听了她的话,观众们就能了解她曾辗转欧洲各国,目前正处在艰难的阶段。她冒险让伯恩搭车的理由,就很容易理解了,导演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已经用许多细碎的台词,暗示了玛丽有些大胆的性格和坚强的个性。

    伯恩则一直坐在副驾驶位置上,静静地听着玛丽唠叨,时不时地打量着车窗外的情况,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但观众们知道,他是特工,时刻都处在警惕的状态。

    即使是一小段车中谈话的剧情,小库恩也把它拍得有几分千回百转的感觉,观众的情感也几经起伏。

    玛丽不停地说着话,说着说着,她就泄气地停了下来,一个人总是说话而得不到回应,显然是很尴尬的。

    伯恩这时却反而追问起来,玛丽有些抓狂地说道:“我一直不停说了60公里的路了,我一紧张就要说,我是说,我这样是因为我紧张,我闭嘴不说了!”

    嗯,玛丽毕竟是个普通人,这种情况下紧张是正常的。西娅是个喜欢思考的观众,看一些剧情严谨的电影时,她很喜欢分析人物行为动机和情节发展的合理性。在这段情节里,伯恩和玛丽的行为都是符合逻辑和人物身份的,这让她看得很舒服,她清楚这段情节在电影中的作用,是为了丰富人物性、完善人物背景还有促进伯恩和玛丽感情的发展。

    果然,接下来,伯恩就像玛丽解释了自己失忆的事情,并且说他很喜欢听玛丽说话,他有一段时间没有和人交流了。

    玛丽对伯恩的话,刚开始是完全不信的,后来在伯恩认真解释之后,才有些半信半疑起来,但心中已经对伯恩产生同情心了。这就为她后来选择和伯恩一起冒险的行为做了铺垫,不会让观众觉得突兀。

    这时,画面又切换到康克林的小组那里,通过无处不在的摄像头,他们发现了玛丽和伯恩在一起,就又把玛丽列为追踪对象。没有多啰嗦,玛丽的资料很快就通过电脑汇总在康克林那里,康克林下令将玛丽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列入监控之中,只要玛丽和他们有联系,就会触动cia设置的警报。

    在巴黎,艾米亚当斯饰演的联络员妮琪,也正式亮相,她看着电脑

    (本章未完,请翻页)屏幕上的伯恩,脸色平静,但眼神却有些复杂,给人一种她看伯恩很不一般的感觉。但最终,她还是打印好了伯恩和玛丽的追杀令。

    罗杰艾伯特觉得在这部电影中,演员的表现不必说,但小库恩对于情节的设置,真是成熟而又细致,将伯恩追寻自己的身份与cia想要除掉伯恩这两条故事线,都铺排得有条不紊而又紧张刺激,情节每推进一步,观众对伯恩的同情就增加一分,对康克林的厌恶也增加一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