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好莱坞传奇-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巴黎后,可以通知亚当先计划好对演员的枪械训练,手枪、狙击枪……总之间谍可能用到的武器,都要想到了。剩下的具体设计,等我从欧洲回来后再和他详谈吧。”小库恩想了想,吩咐艾米道。

    “我知道了,马克。”艾米将小库恩的话记在了笔记本上,应道。

    “这是个漫长的旅程,路上要耗好久,好好休息吧,等到巴黎后,我们又要忙起来了。”小库恩笑道。

    ……

    近几年,好莱坞不断在全球攻城略地,势头越来越猛,欧洲当然是好莱坞非常重视的一个市场,所以在欧洲各国,好莱坞电影所占的票房比重也越来越大,但法国是一个例外。

    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在5、6十年代的电影新浪潮运动,也曾对电影产业产生过重大影响,就是好莱坞的马丁斯科塞斯和科波拉等人,电影风格也吸收过新浪潮的养料;法国的《电影手册》,是电影界最有神格的电影杂志;法国的戛纳电影节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某种程度上,能和奥斯卡分庭抗礼;法国能够在好莱坞商业电影票房横扫的时候,牢牢占据自己的半壁江山……

    总之,只要知道,法国电影人一般不大看得起好莱坞就是了。像斯皮尔伯格这种被北美影迷快捧成神的人,在法国电影界都是被轻视的,更遑论是小库恩了!

    所以,当小库恩和艾米伴着清晨的阳光,走出戴高乐机场,看到约翰格雷将一位法国电影人介绍给他的时候,那是相当的惊讶。

    但是当他知道看清这个人是谁的时候,也就释然了,因为这个人是吕克贝松。

    吕克贝松是以《这个杀手不太冷》被一些美国影迷所熟悉的,今年5月份在北美上映的《第五元素》,也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让投资这个项目的高蒙公司营业额翻了一番,但是他本人却被法国电影界当成了向好莱坞投降的反面典型。

    (本章完)
………………………………

第224章 法国电影的种种

    小库恩是不大看得上欧洲的艺术电影的,尤其是法国的艺术电影。

    比如法国电影新浪潮,主要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电影,还有一个为工人阶级代言。但是这两者相结合的结果就是,那帮新浪潮导演拍出来的为工人阶级代言的电影,工人阶级是不爱看的,只能征服一些文青的心,真是莫大的讽刺。

    而法国电影界的专业刊物《电影手册》,从现在的销量看,就真的是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了,格调倒是真的很高,但对电影业的影响,基本上是没有卵用。

    说起来,现在这些批评家们,还比不上他们的老祖宗特吕弗和戈达尔呢,人家说你不行之后,真的亲自上了,虽然票房不咋地。哪像现在这些家伙们,只会在杂志上面耍嘴皮子,一点动手能力都没有。(小库恩吐槽他们,绝不是因为被这些人在杂志上骂过)

    接下来再说戛纳电影节,作为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那格调也是非常高的,充满了艺术性。要不然也不会有不少明星走红毯的时候,故意打扮得奇形怪状博眼球,或者有人千方百计蹭红毯了。

    这个格调,小库恩是承认的,但要说获奖电影,真的有多公正,有多少艺术性,他就要婊一婊这个戛纳电影节了。

    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都是邀请的著名电影人担任,91年的那届,就是邀请的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全家被邪教屠杀、自己因为睡了小萝莉逃出美国那位,电影拍的是真不错)。

    评委会的主席,权力很大,对于奖项的选择,主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某种程度上,哪部电影能获奖,就看谁能合乎主席大人的品味。合口味的,获奖的希望就大,不合口味的,肯定获不了奖。

    一般来说,担当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是个不小的荣誉,几乎没有导演会拒绝。但也有少数的例外,carlossaura和andrzejwajda就说基于职业道德,自己无法评判同行的工作。

    波兰斯基当然不是这种人,他还要求更大的权力,就是评审团成员的选择上,也应该听从他的意见,理由是他和讨厌的人待十几天,会很难受。

    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算上主席一共有七人,其实最早确定的评委不是波兰斯基,而是阿兰帕克。这货在90年的时候,就和主办方说过:“我都来过戛纳五回了,一直没得过金棕榈,明年我想当评审。”主办方一听,出于礼貌就说:“没什么不可以啊!”

    然后在第二年2月份,帕克就发来传真,“今年我会是评审团的成员,没错吧?”波兰斯基也没有反对,帕克就加入了。

    其他的人选,基本也都按照波兰斯基的意见邀请,除了差最后一个知名演员外,就凑成一个全明星阵容了。原本想邀请性格演员费唐娜薇,结果人家正在拍戏;想邀请杰克尼克尔森,结果人家要待在家看nba;想邀请梅丽尔斯特里普,结果人家怀孕了;最后邀请了喜剧女星乌

    (本章未完,请翻页)比哥德堡,总的来说,也算不错了。

    波兰斯基是大牌中的大牌,当然是很不好伺候的了,在评审团和记者的第一次见面会上,波兰斯基就迟到了,演讲稿也念得一团糟,不过没关系,记者们只要名人。

    波兰斯基在讲话里,明确表态:“我要领导同事们选出能给我们带来两个小时愉悦的影片。”那意思就是说,他可不会选那些招影评人喜欢的装腔作势的作品,那些电影都非常乏味,想要获奖,得让波兰斯基看得开心。

    至于戛纳电影节作为根基的目标――帮助胸怀艺术野心的作者导演获得世人的认可,这可不关波兰斯基大人的事。不得不说,他干得漂亮!

    波兰斯基在戛纳大大的显示了自己的威风,杂志的封面是他们夫妇的照片,他也被安排进酒店的豪华套房里,让酒店总经理给他举着礼服的后摆。

    评审团第一天开会时,波兰斯基带来了一部录像机,用录像机播放了去年的开幕式,然后把每件事都批评了一通。等他主持评审团的露面仪式时,他大摇大摆地走到中间,让每个人都走过来和他握手,就像奴隶参拜奴隶主一样。

    等到开始审片时,波兰斯基就开始了独裁,每当别的评委支持自己喜爱的影片时,而他又不喜欢,就会打断道:“你肯定在开玩笑吧?”

    三天之后,波兰斯基就宣称:“能让我们选的片子不多。”之后每天他都会问组委会:“这些就是你们找来的片子?就没什么别的了吗?”最后,他干脆问道:“我们一定要选出一个金棕榈吗?”言下之意就是,没有任何一部影片能让他看得过眼。

    也不仅仅是波兰斯基一个人这么难搞,当放斯派克李(就是今年号召抵制奥斯卡那个)的《丛林热》时,乌比哥德堡发难了,这倒不是她认为这部电影不好,而是她和斯派克李有私人恩怨,斯派克李以前说过,哥德堡戴蓝色的隐形眼镜因为她以自己是黑人为耻……

    总之,很多片子都被波兰斯基弃之如敝履,比如拉斯冯特里尔的《欧罗巴》、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陈凯歌的《边走边唱》……

    急的组委会的人团团转,如果戛纳选不出金棕榈的话,那就是国际笑话了,直到放映科恩兄弟的《巴顿芬克》时,波兰斯基才全程笑意盈盈。

    看完之后,他走过去对组委会的雅各布说:“这部还不错吧?”

    雅各布其实更喜欢皮亚拉的《梵高》,但为了大局,他只能恭维波兰斯基:“你注意到了吗?这部片子完全是对你的致敬。太多了,《冷血惊魂》、《死胡同》、《房客》、《罗斯玛丽的婴儿》……全都有。”

    于是,波兰斯基就嗨了,选中了自己的金棕榈。一下子好像整个评审团都爱极了《巴顿芬克》,除了金棕榈,连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都给了它,然后没人再记得皮亚拉和他的《梵高》。

    小库恩可以保证,这个事件绝对是真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因为这是他从乌比哥德堡那里亲自听到的。可以这么说,91年的戛纳电影节,波兰斯基是狠狠地涮了别人一把,而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却是阿佳妮被别人狠狠地涮了。

    97年的戛纳电影节,产生了两个并列的金棕榈――阿巴斯《樱桃的滋味》和今村昌平《鳗鱼》。阿巴斯之所以能够爆冷,就是因为评委会主席阿佳妮被nannimoretti架空了。

    其实,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