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翻页)影来说是一件好事情,他给我们的电影带来了话题和影响力,尽管是负面的,但对票房的提升却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斯科特显然是不认同这种观点,小心说道:“马克,我们的电影什么时候会上映?1个月还是2个月后?普通观众可不会把这条八卦记得这么久,如果票房没有达到预期,却很容易被那些媒体们翻出来。”
即使媒体们不这么干,安东尼伯克和吉迪恩麦卡锡也会这么干的。
小库恩淡定地说道:“那我们就让这条八卦保持热度,一直持续到电影上映为止。”
“难道你要……?”斯科特登时就惊了,他太了解小库恩的手段了,这厮一定是要找律师去法院告《洛杉矶星报》和安东尼伯克。
“就是这样,我要找个律师,先把他们高上法庭,把这事儿闹大,然后再拖着官司,时不时的向媒体爆料,让这事儿一直保持热度。”小库恩有些阴险地说道。
斯科特一摊手,问道:“可我们哪来的钱,拍摄预算只剩下十几万美金,影片还要后期制作,根本就没有钱付律师费。”
小库恩打了响指,得意道:“斯科特,大学期间我可没有只读书,还用兼职的钱买了几支科技股,他们涨势都不错。现在把它们都卖掉,去掉给联邦的税,能有四十几万的样子,足够我们找个不错的家伙陪安东尼那个贱人玩几个月的法律游戏了!”
“马克,安东尼伯克只是放大了问题,根源还在于吉迪恩麦卡锡,你不应该和他打那个赌。天哪,3000万美金的北美票房,我真不敢想!”小库恩的话明显安慰不了斯科特,斯科特只想安安静静的做个导演,没想搞什么幺蛾子。
小库恩苦笑了一下,其实和吉迪恩麦卡锡打赌这事儿,对他算是一件好事儿。如果他输了打赌,那么任务肯定也失败了,他早就被系统给抹杀了,自然不用理会从盐湖城影业爬到迪士尼摄影棚大门的承诺。如果他赢了,那么麦卡锡自然就倒霉了。
但是,系统任务这事情是没法说给别人听的,他又不能像糊弄别人那样敷衍斯科特,只能说道:“斯科特,我只能告诉你,这个赌局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吉迪恩麦卡锡是不会从这个赌局中获得好处的。斯科特,我不能告诉你原因,但请你相信我!”
“不信谁,我还能不信你么?”斯科特看小库恩一脸笃定的神情,心中的忧虑也淡了一些。
小库恩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去剪辑室把那些胶片剪成一部电影,但是发生了这件事情,工作计划不可避免的就被耽搁了。
他犹豫着到底是要通过罗伯特艾格,还是简威廉姆斯中的哪一位,在洛杉矶的职业律师里挑选出一个好用的讼棍出来。应该联系谁呢?通过罗伯特艾格联系律师的话,肯定又被说教一通;通过简就没有这个麻烦,但是简的人脉延伸到法律圈了么?
就在小库恩纠结的时候,电话铃响了。
“马克。”小库恩一拿起听筒,就听到一个威严的声音,正是他的老爹马库斯库恩的声音。
“马库斯。”因为和老爹的关系还没有正式缓和,小库恩也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你让我很失望!”老库恩平淡的声音里自然流露出一丝严厉,令小库恩的心就一揪。
“你想成为一名导演,尽管违背了我的计划,但我还是没有反对,我尊重你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力。在四年里,你没有回一次家,用自己的钱读完了大学,这很好,男子汉就该这么干!你有才气,有野心,我也支持你!然而那个愚蠢的打赌是怎么回事儿?马克,冲动易怒绝对不代表男子气概,只能让你显得愚蠢!”
小库恩知道这是他老爹父爱的另类表达方式,但是这话听起来还是不能忍啊,同他老爹一样,小库恩实际上也是个个性强烈的主儿。
对待外人还能够委屈自己,但是在亲密的人,如斯科特、老爹、罗伯特等人面前,他就十分不愿意掩盖自己的情绪。
“马库斯,你并不了解你的儿子!我这么做,可不是冲动。这是一个计划!”小库恩又急又快地回了老爹一句,就“啪”地挂断了电话。
看来他老爹一直关注他,洛杉矶这边报纸刚出来没多久,纽约那边老爹就收到了消息。一定不能联系艾格,否则又会被说教一通,只能找简威廉姆斯了。
打通了简的电话,把找律师这件事情交给她。然后,小库恩就带着斯科特,驾车驶向租到的剪辑室,无论怎么说,电影的质量是根本。
电影后期制作的第一环,就是剪辑。
在电影拍摄时期,导演和摄影师对电影质量的影响最大。而在电影的后期制作时,剪辑师就成了对电影质量影响最大的人。
在剪辑这种手段没有出现之前,电影只是一段生活画面,没有什么电影语言,没有什么精妙的结构,初始的新奇感一过,大家就
(本章未完,请翻页)感到这种电影十分沉闷无聊。
直到库里肖夫和爱森斯坦提出:电影艺术的全部精华,就集中在剪辑的独特表意之上。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证明了剪辑的巨大作用,当一张面无表情的脸与死去的孩子、食物、美女剪辑在一起时,就产生了不同的意味。同样是一张脸,观众们则认为他们分别蕴含着悲伤、饥饿和**的感觉。
这样,经过剪辑师的精妙组合后,电影开始变得鲜活有趣起来,有故事,有情节,镜头的拍摄方式越来越多,蒙太奇手法也越来越多,观众们也越来越被这种形式所吸引。
剪辑的地位如此的重要,因此对于剪辑权的争夺,在好莱坞也十分普遍和激烈。
好莱坞的导演们,经过法国的“电影新浪潮”,深受作者电影这一理念影响,有时候就不太理会观众的喜好,在电影中加入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印记。
电影公司当然是要讨好观众,为了让故事更加大众化,更能为观众所接受,就将剪辑权从导演们的手中夺走,将之交给更加顾及电影公司意愿的专业剪辑师。
至于哪个剪辑版本质量更高,更能得观众的喜爱,不可一概而论。反正公映版票房口碑扑街,导演剪辑版放出来后受到称赞的例子不少;公映版本比导演剪辑版更受欢迎的例子也很多。
但无论怎么说,在好莱坞能够拿到**剪辑权的导演,无一不是导演中的大牛人物,好莱坞几大电影公司高层都要跪舔的对象。其他导演,只能乖乖交出剪辑权,顶多提出一些合理建议,还不一定被接受。
一部好莱坞a级大制作,通常都有几百个小时长的摄影素材,《电锯惊魂》的拍摄素材时长也有十四五个小时,尽管是同一个故事,但完全可以剪辑成几个截然不同的版本,多一帧或者少一帧,都能影响到电影的质量,小库恩可不放心把剪辑的工作交给别人。
幸运的是,这部电影的投资人和导演都是小库恩自己,没有人能和他抢《电锯惊魂》的剪辑权。
剪辑分成初剪和正式剪辑两部分。
初剪的工作很顺利,小库恩就是把那些镜头按照脚本的顺序拼接起来,形成一个没有音乐、没有旁白的版本。
到了精剪阶段,小库恩就开始小心翼翼起来,这是一个谨慎的选择过程,尝试着各种镜头的组合,选取哪一个角度的画面,是近景还是远景?闪回的情节在哪里插入才不会显得突兀。
虽然有原版可以作为对比,小库恩的工作轻松了不少,但看到那一帧帧的画面被删去,小库恩还是有心痛的感觉。
因为工作正片和磁性声带保存的效果都很完好,没有需要重新录制或拍摄的地方。经历了三天的痛苦抉择,小库恩终于完成了《电锯惊魂》的精剪版本,和其他导演的作风不同,小库恩可是在剪辑室里完全独裁,连斯科特的建议都没有听。
在画面和对白剪辑完成之后,小库恩就要根据故事的需要再录制音效,同时他还要聘请作曲家根据电影的气氛来写配乐,再请管弦乐团来演奏并录制。
当然了,有问题,就找简!
没想到,这次简竟然给了小库恩一个惊喜,为他请来了一个小牛级别的配乐师,兰迪艾德尔曼。
要说这位,尚不能称为电影大师,但是给电影配乐的履历绝对丰富。他从1987年给《花栗鼠的冒险》配乐开始,已经完成了8部电影的配乐,并且凭借着《最后一个莫西干人》这部影片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