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宫茯若传-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几日,询去往寿康宫向仁惠太后问安。仁惠太后倒是又提起了静慧帝姬下嫁之事,这回询只以朝中无人之由说与了仁惠太后。

    仁惠太后闻了,只是沉稳一笑,缓缓道:“哀家现下心中现有一人,倒是可配与帝姬,只是不知皇帝意下如何。”

    询忙道:“早日将敬惠下嫁,也算是了了朕的一桩心愿,母后且说便是。”

    仁惠太后笑着看了询一眼,道:“哀家以为惠贵妃的堂兄宋希舟倒是个极好的人选。配与帝姬,倒也合适。”

    询闻了,心中一惊,只道:“母后明鉴,那宋希舟比静慧年长十余岁,且他如今也入了而立之年了。若是单单年长些倒也无妨,但他与帝姬不同辈分,朕只怕乱了礼数。”

    仁惠太后只施施然道:“静慧不过乃是嫔妃所出,旁人那会在意那般多。且哀家让她嫁入我宋氏,也是为了哀家的家门繁荣,如今哀家的身子是越发的不好了,等着哀家撒手一去,哀家的家门该如何。单单凭借惠贵妃一人,又能有什么作为。”

    询只是默默不语,想着仁惠太后一生都是为了宋氏一门,且仁惠太后到底是他的生身之母。心里不禁有了几分默许,良久才缓缓道:“且听静慧帝姬的意思吧,若是静慧也答应此事,那来日便将这事办了吧。”

    仁惠太后只叹息一声再不言语。

    过了些时日,茯若去凤仪宫向皇后请安时,偶尔见到了静慧帝姬,却见的静慧帝姬已然长大了,模样生的明眸皓齿,桃笑李妍,年纪虽稚,却出落得犹如晓露芙蓉。茯若见了静慧帝姬只是笑道:“本宫久不见帝姬,没曾想帝姬的年岁如今已是这般大了,本宫才入宫的时候,帝姬还不过是个半大的孩子呢?”

    静慧帝姬听后反而沉默不言,良久,才吐出一句:“到底过了这么多年,人都是会长大的。”

    茯若再是细细道:“你母后可曾给你提及你将来的婚事。”

    静慧帝姬只愁眉深锁,攥着绢子道:“母后只说要将我似庆顺姑姑那般嫁与羌族之人,但我不愿。”

    茯若缓缓一笑,道:“前些时日,仁惠太后倒是与皇上为帝姬定了一门亲事,只是不知帝姬意下如何?”

    静慧帝姬惆帐了片刻,只是温声道:“惠贵妃且说便是。”

    茯若只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本宫的堂兄,如今尚未娶亲,且他的性子极是温和敦儒,仁惠太后想着让帝姬嫁与本宫的堂兄倒也合宜。”

    静慧帝姬闻了,微微有些心惊,道:“他比我年长许多,我只觉得这样或有不妥。”

    茯若只浅笑道:“本宫也只是提议罢了,允诺与否全在帝姬。只是本宫奉劝帝姬,本宫的堂兄虽说比帝姬年长许多,但下嫁到底也比远嫁要好些吧。”

    闻得此言,静慧帝姬也是默默不言了。

    茯若见着这般,只回宫去了。走在长街上,见着雪已是渐渐消了,不觉含笑。

    时光匆匆,转眼又是一年春来了。
………………………………

第92章

    是年仲春,因着为了静慧帝姬的婚事,两宫太后相持不下。询只是不理会此事,只说是看着帝姬自己的意思便罢了。一时间,一向与静慧帝姬较为疏远的仁惠太后倒是时常唤帝姬往寿康宫去说话。

    一来二去,经过仁惠太后苦心一番游说,且宋希舟也进去觐见了仁惠太后数次,偶尔一两次,静慧帝姬透过纱幔隐隐窥得那宋希舟,委实是个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原先的排斥之意倒是少了许多。反倒是越发对远嫁羌族有些不甘起来。

    到了三月初,我军前线传来捷报,大破叛军,其残党也被悉数剿灭。一时间询倒是颇为乐意,只是封赏了前线作战的将士好些财物。又在承明殿设宴足足欢庆了三天三夜才肯作罢。

    此后不久,许是担心远嫁羌族,亦或是仁惠太后终究说动了静慧帝姬,于四月初六,静慧帝姬倒是答应了下嫁宋希舟。询闻了虽有些意外,但也少了一桩心事,只命皇后好生准备,皇后一时间只觉得帝姬拂了她的面子,只打发说是旧疾犯了,只让茯若着手料理此事便可。如此一来,茯若倒也称心如意。因着询下了旨意不可委屈了静慧帝姬,因此只按着公主出嫁的礼数来筹备。

    正在帝姬下嫁前三日,茯若正和闵昭仪检视着礼数可还有其余的错漏,这时昭惠太后宫中的宫女雪霞只让茯若前往长乐宫去一趟,茯若知道昭惠太后位分乃是后宫之尊,因此不敢耽搁,只得余下了手头的事,只让闵昭仪代管着料理一二,只匆忙带着秀儿,翠云往长乐宫而去。

    进了内殿,却只见昭惠太后神色不善的瞧着茯若,茯若只恭恭敬敬的行了礼:“臣妾给太后请安。”

    昭惠太后瞥我一眼,怒道:“惠贵妃当真是大胆,你宋氏一族如今已然是满门富贵荣耀,且不说仁惠太后乃是圣母皇太后,只与哀家平起平坐,且你也是摄六宫事的正一品贵妃,便是你的兄长宋希官也迎娶了光州傅氏之女。怎么,仍旧贪心不足,还想着让静慧帝姬下嫁,给你们宋氏再添些富贵么?”

    茯若闻了,知道昭惠太后乃是动了真怒,只大为惶恐,慌忙跪下道:“太后娘娘明鉴,静慧帝姬愿下嫁我兄长,乃是她兀自允诺,一切与臣妾无干啊。”

    昭惠太后且不让茯若起来,只是冷冷道:“你自然是要撇清干系的,否则怎么好筹备嫁妆呢?”

    茯若只恳切道:“太后明鉴,帝姬不愿远嫁羌族委实情有可原,羌族乃是边疆苦寒之地,帝姬乃是金枝玉叶之体,怎能得送去那地儿吃苦呢?”

    昭惠太后鬓上的银丝微乱,只用一枚赤金松鹤长簪挽住了,她只沉声道:“静慧帝姬远嫁羌族便是吃苦了,那么哀家的庆顺帝姬呢?她自幼乃是哀家抚养长大,只与哀家亲生的无异。如此一来,难道庆顺帝姬远嫁便算不得辱没了。”

    茯若只是温和道:“当初庆顺帝姬远嫁之事,都是由皇上皇后做主,臣妾当时怀着身孕,委实不知啊。”

    昭惠太后只是陷入了沉思,良久才缓缓道:“你且退下吧。”

    静慧帝姬下嫁那日,皇后只亲自给静慧带上了凤冠霞被,只是冷着脸色。静慧帝姬也是怨恨皇后与她的生母争斗多年,只是临走之际,才拜别皇后道:“儿臣多谢母后。”

    因着帝姬下嫁,询只下旨晋封宋希舟为正四品黄门侍郎。一时间倒是也圆了静慧帝姬的体面。

    过了几日,仁惠太后只在长乐宫的内殿里坐着,昭惠太后斜卧,只在描金赤凤檀木阔塌上懒洋洋饮着茶。她只抬眼瞧了仁惠太后一眼,缓缓道:“如今哀家甚少与姐姐相谈了,且你我姐妹二人都已年岁大了,哀家想着如今姐姐的母家满门荣耀,一时间只让姐姐来长乐宫,好生恭喜姐姐一番。”

    仁惠太后沉吟片刻,缓缓道:“妹妹过奖了,姐姐的家门的荣耀哪里及得上官氏的万一呢?且不说有妹妹这位母后皇太后,便是妹妹的长兄上官明也是正一品的太傅之职。便是上官浍也是从一品的太子太傅。朝政几乎都把持在上官氏的手中,便是妹妹要临朝称制,只怕也是一句话的事。”

    昭惠太后只微微冷笑,道:“如今皇帝已登基十数年,朝政之事早已熟稔,哀家何必又多此一举呢?且如今哀家也是有四十好几的人呢?只在后宫颐养天年便是。何苦要操劳呢?”

    仁惠太后微微笑道:“难为妹妹倒是看得通透啊,当真是难得啊。”

    须臾,昭惠太后只阖目道:“如今已是立了太子,且是由皇后一手养大的,待得来日太子登基,只怕姐姐的心血便悉数做废了。”

    仁惠太后闻言,心中一惊,脊背上一阵发凉,竟已惊出满身冷汗。只不言语。昭惠太后只缓然不语。

    随即,仁惠太后便悻悻然回宫了,昭惠太后看着仁惠太后远去的身影,只对着身边的洪尚仪道:“仁惠太后一生谋划都是为了她的母家,若是哀家以这等事来胁迫她,不怕她不在意。”

    洪尚仪只是缓缓道:“如今静慧帝姬已然下嫁,只怕便是皇上那边也会多多在意宋氏一些。只怕此事眼下便难了。”

    昭惠太后默然不语,思索了良久便入了内殿去了。

    自从那日从长乐宫回来过后,仁惠太后当晚便着了寒,且病情渐渐加重,茯若偶尔前去探望过数次,仁惠太后只是缓缓道:“不论如何都要登上后位,一定要保住宋氏一门的荣华富贵。哀家若是不在了,茯若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