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如今,早上出发,还没有天黑,他就已经距离济南咫尺之遥。
试想一下,假如当初有这么快的速度,完全可以打守军措手不及,轻易就能杀进城去。
“诸位爱卿,在十年前,你们想过会有这一天吗?”
别说十年前,就算是一年前,也没人敢设想铁路修成的样子。这次出行,除了震撼,就是震撼!
“朕知道,你们当中,许多人都觉得朕无情,朕逼着你们,背井离乡,去海外建藩立国。可是你们想过没有,真的是朕黑了心,要害你们不成?”
“错了!大错特错了!”
朱棣恨铁不成钢,他怒吼道:“大明变了,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铁路就在这里,你们也体验过了,是好是坏,你们应该清楚吧?咱们需要修更多的铁路,方便往来,让商贸变得更繁荣。咱们需要资源,要人,要矿石,要贩卖商品的市场……如果仅仅局限在大明,就没法快速完成这个壮举!”
“你们还是朕的兄弟,心腹,是朕寄予厚望的国之栋梁。让你们去海外,既是为了大明好,也是为了你们能和朕一起,永享富贵。”
朱棣说到了这里,深深吸口气,“何去何从,朕希望你们想清楚,千万不要再迟疑了,不然,就像着火车,不会等待迟到的人!谁都不行!”
说完,朱棣断然转身上车,此刻水煤已经补充完毕,锅炉燃烧起来,白汽升腾,马上就要出发……
………………………………
第864章 朕就是神
朱棣的御用专列在半夜时分,进入了济南站。山东巡抚汤怀率领着所有的文武官员,翘首以盼,等待着天子驾临。
此刻的朱棣没有半点睡意,一双眼睛亮得像灯泡似的。他在嘴里不停念叨着,快,太快了!
柳淳佯装睡觉,闭着眼睛,懒得搭理这个土老帽,你说快那就快吧!反正你这辈子估计是享受不到真正的快了,不过说句心里话,以现在的速度,也足以吊打一切了。接下来就是多修铁路,把大明东西南北都串联起来,到了那时候,自己就可以安心退休,到封地享受晚年了。
柳淳闭目养神,盘算着接下来的事情。
朱棣哪有心思想这些,他完全沉浸在震撼当中,来自工业力量的震撼!
火车载着上千人,一天的功夫,就奔驰了一千里!
一千里啊!
过去最快的传播手段,也就是八百里加急。需要骑士昼夜不停奔波,人没了大半条命,马也会被跑死好几匹。
说是八百里加急,其实两京之间,最快也要四天多,如果是道路崎岖的地形,那就要更长的时间。
八百里加急耗费太大,能携带的东西又太少,因此除了最紧急的军情,少数的国家大事,根本用不起。
可火车不一样,速度更快,运力万倍增加,平摊到货物上面,成本又大大降低……不光是军国大事,就连普通的商贾货运,都能得到极大的发展。
柳淳在总结修路的时候,最常用的六个字就是“要想富,先修路”,现在看来,这小子还真没忽悠朕,他说的是大实话!
这还不算什么,朱棣最震撼的是过黄河的方式,事实上,如果不是有黄河在,他们早就进入济南了。
早在修铁路的时候,朱高煦就考察过,他跟许多人探讨,想要在黄河上修建铁路桥,短时间之内,是绝对做不到了。
朱高煦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建造大型的平底渡船。
采用类似福船的造型,把肚子尽量变大,降低吃水线。在甲板上,铺上铁轨,然后将几段渡船连结起来,形成一座浮桥。
而且为了让浮桥足够坚固稳定,他还向河水中打入了铸铁桥柱。
在这次南下之前,朱棣只知道大明的工匠相当了得,可工匠究竟到了什么程度,他还不清楚。
可是在过黄河的时候,朱棣真真切切感触多了,合抱粗细的柱子,稳稳立在黄河之中,三百丈长的铁链,横断大河之上。
汹涌澎湃的黄河,宛如被驯服的猛兽,乖乖匍匐在脚下。
火车通过引桥,上了浮桥,向着南岸飞奔。
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水,天堑变通途,这是何等的壮举!
当初在靖难的时候,人扛马拉,把货物送到了北岸,然后装船,运到南边,再利用人力,畜力,向前运输。
一个人过黄河容易,可是货物过河,简直比登天还难!
多少民夫船工,牛马牲畜,被活活累死,尸体布满河面,何其惨烈!正因为如此,大江大河,从古至今,就成了许多动荡时期,分裂格局的天险。
远的不说,当初朱允炆不就想着划江而治吗?
如今铁路修成,一夜之间,朝廷禁军就能兵临城下,试问谁还有本事分裂疆土?
铁路就是一条坚韧的大筋,把朕的天下紧紧绑在了一起,再也不会四分五裂,再也不会分崩离析。
朕的江山,比钢铁还要坚固!
朱棣这次南下,本来是想教训一下勋贵,让他们知道厉害。谁知道最受震撼的竟然成了朱棣自己。
他此刻信心十足,充满了斗志。
就算靖难勋贵通通反对又能怎么样?朕手上的力量根本不是你们能比的,想跟朕斗,你们还差得太远了。
朱棣豪情万丈,豪气冲天!
当他从济南站下来,见到了汤怀等一众官吏之时,朱棣主动大步走过来,伸手把汤怀拉了起来,没舍得让他下跪。
君臣四目相对,噼里啪啦的火光四射,弄得汤怀都不好意思了。
“陛下,臣等恭迎陛下,臣给陛下准备了鲁菜大宴,请陛下过去休息。”
朱棣摆手,“不吃了,大宴留给你们了……朕想吃大葱!”
“大葱?”汤怀生怕自己耳朵坏了,又反问了一句。
“没错,就是大葱,有煎饼就更好了。酱要是没有就算了,火车上有,是六必居的。”
汤怀也笑了,“陛下,要说酱,还是山东本地的好,京城的只是名气大罢了。”
难得,朱棣没有反驳。
下面官吏还真给朱棣准备了一大摞煎饼,还有正宗的章丘大葱。
朱棣吃得香甜,还把柳淳叫起来。
“来,尝尝这个夜宵,别有滋味。”
柳淳勉强打起精神,尝了一卷,然后缓缓道:“汤怀,这几年修路,你们就吃这个吧?”
汤怀点头,“嗯,吃葱力气大,修路没力气可不行!”
朱棣将手里的煎饼卷葱塞进了嘴里,露出欣慰的笑容,用力拍了拍肩头。
“你也算是将门勋贵出身,却能忍得住寂寞,吃得了辛苦……朕都知道,你这个巡抚跟着百姓一起开山修路,着实辛苦啊!”
朱棣回头看了眼柳淳,“你教了个好徒弟啊!”
柳淳沉声道:“两京铁路,最难的一段就在山东的丘陵,他们能如期完工,的确不错。”说着,柳淳还冲着徒弟微微一笑。
汤怀连忙低下头,他的眼圈泛红,这么长时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陛下盛赞,臣惶恐,先生的褒奖,更让学生坍塌不安。”
朱棣不客气道:“你受得的,朕赏罚公平,绝不让有功之臣寒心。你现在就随着朕南下,一个工部尚书,朕许给你了!”
汤怀之前挂着佥都御史的衔,不过是四品官而已。如今跃升二品尚书,比连升三级还夸张,朱棣的手笔,真让人叹为观止。
汤怀怎能不喜,可是在短暂的失神之后,他又忙道:“陛下,臣能不能斗胆请求,延迟一年半载,让臣把山东的事情落实下去,然后再进京。”
朱棣道:“你还有什么事情?”
汤怀立刻道:“启奏陛下,为了修路,山东父老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之前漕运废除,又影响了不少人的生计,臣打算替山东父老争取一些项目,也算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臣觉得这是山东父老应得的。”
柳淳哑然,“你这么说,格调就低了不少。”
汤怀嘿嘿笑道:“弟子不在乎面子的!”
“哈哈哈!”
柳淳朗声大笑,“陛下,朝廷原本就打算在山东增设两所大学,另外还有两所职业学校。如今汤怀说了,是不是能设一个机械制造厂,既可以维修蒸汽机,又能制造火车配套的零件产品?”
朱棣欣然同意。
汤怀简直是大喜过望,这个大礼包完全超出了他的预计。
两所大学,加上两所职业学校,一下子就让山东的教育资源比肩两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