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9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还在应天的时候,我想着的就是鲜衣怒马,为所欲为,做个逍遥王爷。可惜忙活了这么多年,却只能在山林里骑马享受,没法在京城横行无忌,所以说啊,朕还算不得成功啊!”

    徐皇后懒得听了,她要不是身体不如以前,都能揍朱老四一顿。

    你丫的都当了皇帝,还想学纨绔子弟那一套,不是找打是什么?

    信不信,你要是敢跑到棋盘天街,骑马胡来,整个大明的法度,顷刻之间,就荡然无存。没准都有人敢驾车冲进紫禁城……

    朱棣感受到了夫人愤怒的目光,连忙摸了摸鼻子,嘿嘿一笑,“别当真,我就是说说而已。”

    徐皇后冷哼道:“知道,不过陛下也要小心一些,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现在你把一大摊子事,都甩给了柳淳,他的压力太大了。而且有些宵小之徒,没准会挑唆你们的关系。我可提醒陛下,千万别犯糊涂啊!”

    朱棣笑着摆手,豪迈道:“你就别担心了,我跟柳淳不过是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在戏台上,我们针锋相对,到了后台,就是一家人。说实话,我还想跟他亲上加亲呢!”

    徐皇后心中微微一动,她也懒得射猎了,而是跟朱棣一起牵着马往回走,一边走,还一边聊。

    “陛下,你打算怎么办?”

    朱棣笑道:“咱们孙儿跟柳淳的女儿可差不多啊!又是从小长起来,他们……”

    还没等朱棣说完,徐妙云就瞪眼睛了。

    “陛下,你听臣妾一句劝,别没事乱点鸳鸯谱……咱们那个孙儿啊,还未必入得了柳家女儿的法眼。”

    朱棣把眼睛一瞪,“这什么话?瞻基可是龙孙,还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吗?”

    徐皇后冷笑,“陛下,你忘了于谦呢?”

    “于谦?就是柳淳的那个小徒弟?”

    “嗯!”徐妙云笑道:“我早就看出来了,那小子是柳淳挑选的衣钵传人。如果不出意外,他会成为柳淳的女婿!”

    朱棣大怒,“那小子我想起来了,他的确有点小聪明,长得也算不错。可他怎么能压得过咱们孙儿?更何况让瞻基娶了柳淳的女儿,有他辅佐着,就算朕百年之后,也能放心了,那个于谦算什么东西?”

    听到朱棣这么说,徐皇后渐渐收敛了笑容,变得格外严肃起来。

    “陛下,妾身不得不劝你一句,这儿孙的亲事,不能馄饨挑子一头热。而且以妾身看,那个于谦的确不凡。陛下跟柳淳算是知己好友。若是咱们孙儿也有一个知己,能够真心帮衬他,可比什么都好。”徐妙云淡淡笑道:“在妾身的眼里,于谦就是下一个柳淳,就是未来的贤相!”

    朱棣还真是大惊失色,从来没见夫人把一个人看得这么高?

    小小的于谦,到底有什么本事?

    “木恩,你立刻去把于谦叫来,朕要见他!”朱棣迫不及待道。


………………………………

第845章 朱棣挖墙脚

    少年如葱,稍微不注意,就蹿起来老高……朱棣的印象里,于谦还是小小的一个,比起虎头虎脑的皇孙差了一大截。

    这一次再见到少年,却发现小家伙了不得,身形挺拔瘦高,乍看之下,跟他师父柳淳还挺像的。

    偏偏柳淳又那么偏爱他,会不会有什么故事啊?

    这人一闲了,就变得无聊了,哪怕天子也不例外。想到了这里,朱棣倒没有那么生气了,他让于谦坐下。

    “这里不是皇宫,朕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闲聊。你是柳淳的学生,就差不多是朕的学生了,对了,你的学业如何了?”

    于谦面的朱棣,不卑不亢,只是淡然一笑。

    “回禀陛下,草民接了师父的一道考题,在准备答案。”

    朱棣想到了柳淳的那些怪题,就忍不住叹道:“你师父又整你吧??用不用朕给你做主?”

    “陛下过虑了。”于谦笑呵呵道:“师父说了,凡是他的弟子,要想出师,就必须解决一道他布置的题目,回答好了,让师父满意才能出师。若是师父不满意,就不算出师。”

    “哦!”朱棣好奇道:“你师父到底出了什么题目,能不能跟朕说说?”

    于谦点头,“师父问我,自古以来,人们常说天朝上国,无所不有,诸般事务,都领先蛮夷无数倍。师父问我,这种说话是不是正确的。”

    朱棣眉头紧皱,“这,这有什么好问的?当然是正确的!难道上国还不如蛮夷?你师父简直是糊涂了。”

    于谦淡淡笑了,身为柳淳的弟子,要是这么回答师父,怕是这辈子都别想出师了。他绷着嘴唇不说话。倒是朱棣,他想了片刻,好奇道:“你师父怎么说?”

    “他没怎么说!师父只说他也不知道。”

    “什么?他不知道?那他问你干什么?”

    于谦轻笑道:‘师父说了,凡是他门下的弟子,都要一代更比一代强。师父有疑问的事情,让弟子去探索答案,如果能说服师父,自然是学有所成,若是做不到,就代表不合格!”

    话说到这里,朱棣着实倒吸口冷气。

    柳淳这小子教学生有点门道啊!

    身为师长,自然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说这话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事实上多数学生是不如师父的。

    柳淳直接给徒弟留了一道他也不知道答案的题目,让徒弟去探索答案,是真的用心良苦啊!

    一想到柳淳也不知道答案,朱棣来了兴趣。

    “于谦,你有什么结论吗?或者说,上国处处领先蛮夷?”

    于谦还是很淡定。

    “陛下,上国领先蛮夷之处固然不少。可是草民查阅史料。除了最近的十几年之外,其余时间,皆是蛮夷商人,不远万里,来中原贸易。从汉唐的丝绸之路,到两宋的海上商路,皆是如此。莫非说中原的商贾比不上蛮夷?”

    “这个……”

    朱棣迟疑了。

    别说朱棣,就算问九成九的大明百姓,他们都会回答上国所有事情,都比蛮夷强多了,双方察觉就好比三十三天和十八层地狱,简直不能比较!

    可于谦所说也有道理,的确都是蛮夷商人来到中原做生意,尤其是盛唐的时候,不光有商人,还有许多蛮夷甚至当起了大唐的官员。有些城市,能聚集数万海外蛮夷。偏偏没有听说过中原的商人去海外经营。

    莫非说中原百姓的经商能力不行?

    又或者是中原百姓太懦弱,不敢冲向海洋?

    朱棣情不自禁起身,在地上踱步。

    他越想越觉得值得深思。

    柳淳这家伙的题目果然不是那么好回答的。

    越是思考,就越是深入,朱棣仿佛能找出许多种理由,可是再仔细推敲,又都站不住脚跟,这让朱棣十分懊恼。

    “于谦,你找到答案了吗?”

    于谦道:“还不能说找到,草民只是有了设想。”

    “设想?你怎么想的?”

    于谦道:“陛下,草民以为要比较中原和海外蛮夷,就要找到双方的区别……草民以为差别的发生,在于秦始皇统一六国!”

    朱棣惊讶道:“你把账算到了秦始皇的头上?”

    于谦轻笑,“自从秦始皇之后,中原就出现了大一统王朝,而且进入了以文官治理天下的时代,虽然在中原持续了两千年,但是这种治国方式,在其他地方,依旧没有出现……眼下的蛮夷要么以部落为主,要么就是地方的王公贵胄,分割地方,皇帝君王只是向周天子那样,没法真正统治地方!”

    朱棣哼了一声,骂道:“君不君,臣不臣。地方割据,藩镇林立,这是取乱之道。”

    于谦点头,“没错,的确海外的蛮夷战乱不断,互相攻伐,杀戮不休。”

    朱棣怒了,瞪大眼睛道:“既然如此,蛮夷还有什么值得学习的?

    “商业!”于谦没有被朱棣的威风吓得,反而从容不迫,说出了他的看法。

    就俩字显然不能满足朱棣的好奇心,你们师徒不能都这么坑人,必须说清楚,商业的差别在哪里?

    于谦笑容可掬,做出任何选择,都会有收益和损失。

    秦始皇为后世选择了一条大一统的道路……为了维护大一统,就必然要求书同文、车同轨……而且正因为大一统的存在,每隔两三百年,就会发生席卷天下的农民起义,从而改朝换代,重新开始一个轮回。

    “陛下,百姓常说乱离人不如太平犬,应付乱局的最好办法就是多种植粮食,有了吃的,才有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