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别看大明重文轻武,但哪怕是武将,也不是寻常百姓可以触及的存在。
归根到底,是武官体系相对封闭,武将的教育培养不成体系,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好的位置和机会都被层层把持。
上面有公侯勋贵,中间有世袭武将,再往下,还有一大堆的军户子弟。
虽然军户很惨,但是作为制度,能够一直存在,还是有原因的。至少那些世袭的指挥使、千户、百户,还是很支持的。
就像三爷,他最初收干儿子,也不过是想延续世袭的地位罢了。
所以说,要想解决重文轻武的问题,关键不是提升武夫的待遇,而是打破武人的小圈子。
这就是柳淳提出改革方案的核心。
全民都有义务参军,面向全国选拔武人。
这个方针一旦确立下来,武将的垄断地位也就随之瓦解冰消,世袭将门必然会受到冲击,甚至会彻底断送干净!
“陛下!”
武成侯王聪立刻站了出来,这一次他随着朱棣出征,立了不少功劳,回来的时候,还琢磨着要更进一步,封个国公呢,哪知道竟然等到了军制改革的消息,这算什么啊?
“陛下,臣以为领兵打仗,不同于读书考试……自古以来,习学军务,都需要家学渊源,父辈传承,兄长教导……若是普通农户,根本不懂舞刀弄枪,让他们上战场,岂不是跟杀人无异!”
王聪看了一眼柳淳,挤出一丝笑容,“太傅用意深远,我等五体投地……如今我大明刚刚击败了哈烈,军威正盛,所向无敌。我以为大可不必改革,不知道太傅意下如何?”
柳淳淡然一笑,“武成侯,不知道你今年高寿?”
王聪一愣,愤然道:“太傅?莫非你觉得我老迈昏庸了不成?王某虽然有五十八岁,但还能使得了长刀,这一次跟哈烈大战,我手刃了二十多人,俘虏数千,自问精力体力,不弱于年轻人!太傅,莫非你觉得老将不堪用吗?”
柳淳微微摇头,“老将立大功,并不新鲜,但是老兵总会凋零。若是老将都去了,新人跟不上来,又该怎么办?”
王聪哼道:“那按照太傅的意思,只要改了,就能名将辈出吗?”
柳淳正要说话,蓝玉突然咳嗽了一声。
听到蓝玉的咳嗽,王聪下意识哆嗦了一下。这玩意不能不怕啊,王聪他爹当年是指挥佥事,而蓝玉已经是侯爷,地位差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简直不能比!
“梁国公,您老人家有什么教导?”
蓝玉哼了一声,“我哪敢教导你?太傅说话,你都振振有词,嘴皮子怕是比你手里的刀还要厉害三分啊?”
王聪老脸通红,只能不停拱手,“梁国公,晚生也只是就事论事,并没有别的意思。”
蓝玉轻笑,“王聪啊,老夫当然知道,所以老夫才没有怪你的意思,只不过这军制改革,势在必行。这不只是太傅的意思,也是老夫的意思,你有什么疑问,可以问老夫,说吧,我洗耳恭听!”
王聪张了张嘴,愣是不知道说什么……跟他一样,火真,郑亨,李远,王忠,这几个人面面相觑,他们虽然都是侯爵,在靖难功臣之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但是终究比不上那几位国公。
如今张玉死了,丘福去了,整个靖难功臣失去了主心骨。实在是太被动了。
至于成国公朱能,大家伙根本没有指望,那家伙就是柳淳的跟屁虫,简直是“国公之耻”,被一大堆人鄙视的朱能,此刻却是心里冷笑。
他突然迈步站出来,“陛下,方才太傅询问王聪年纪,那臣也说说,我今年四十二岁……在诸多公侯当中,算是年纪小的。更是跟淇王和荣王没法比,这几年来,我在军中行走,越发感到心惊肉跳,不寒而栗。”
“老了,都老了!当初三四十岁的人,现在都已经五六十了,纵然还能领兵打仗,可又能撑几年?王聪。你说,你还能领兵十年八年,还是三年五载?”
王聪咬着牙道:“成国公,我忠心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哈哈哈!”
朱能大笑,“你若真是忠心耿耿,就该为了大明的长远考虑,彻彻底底改革军制,冲突天下广选将才,如此才能真正打造出战无不胜的大明雄兵,这才是咱们武人忠于陛下该做的事情,总而言之,要顾全大局才是。”
朱能的表态,让人眼前一亮,这家伙什么时候这么高尚了?真是太稀奇了。享受着惊叹的目光,朱能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启奏陛下,之前已经设立武学,许多将门子弟悉数进入武学学习……如今更是应该扩大招生,准许平民子弟进入武学,还要裁撤地方卫所,将全部兵马,编入禁军体系。从今往后,不管是禁军,还是地方守备兵马,都不许有世袭武臣存在!”
朱棣的脸上露出的欣然的笑意,到底是老兄弟,朱能很好!
他站出来,顿时让变法的阻力下降了太多。
朱棣满意道:“爵位朕可以同意世袭,但是军中职位,涉及到用兵作战,军国大事,朕以为还是要经过武学培养,层层选拔为好……此事就交给太傅,梁国公,还有成国公,你们三人负责落实吧!”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839章 请诛柳太傅
领了旨意,柳淳没急着去办。
而是将老岳父和朱能请到了文渊阁,自己的值房中。
三个人落座,柳淳主动给他们沏茶,蓝玉哼了一声,“别献殷勤了,都是自己人,有什么只管说。”
朱能也道:“就是,我跟你可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咱要是还见外,那可就不好了。”
柳淳端着热水过来,笑道:“不是见外,而是感谢,感恩!”
他一边说着,一边替两个人沏茶,“我本来是要自己出头的,结果你们挡在了前面,替我遮风挡雨,这心里真是热乎乎的,就跟这茶水似的,暖心。”
柳淳说着,将茶杯举起,蓝玉和朱能也笑了,同样举杯,一起喝了一口。
热茶下肚,三人的脸红扑扑的。
柳淳含笑道:“兵法到了今日,终于触及到了最最核心的问题,我这些年的布局,也到了最后的时刻。成败与否,都在此一举了。”
朱能发现今天的柳淳格外健谈,说起事情,滔滔不断,再也没有往日的神秘感,反而是推心置腹。
“军制改革成功,就有了武力作为保证,日后不管是谁,也别想推翻变法。”柳淳笑呵呵的,枪杆子出政权,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商鞅变法能够成功,那是按照军功授爵,培养出一支足以横扫六合的强兵……至于王安石,张居正之流,不敢触碰军制,只是在财税上面修修补补,完全是沙漠上建城堡,不堪一击。
柳淳布局变法多年,终于能彻彻底底整顿军制,他的喜悦可想而知。
坦白讲,促成朱棣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非常复杂,绝不是柳淳一个人的功劳。
蓝玉当年舍弃一起,跑去办学。
朱勇、丘骏、丘骢,年轻一代将领的优异表现。
最最关键,张玉临终前的遗言,化成临门一脚,最终促使朱棣同意改革军制。
的确是太不容易了,时机千载难逢,万古少有。
也正因为如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柳淳,你就不要卖关子了,赶快说,你打算如何下手?”蓝玉迫不及待追问。
柳淳轻笑,他从桌案下面翻出了一份东西,让给了两个人。
蓝玉接过来,朱能则是起身站在后面,两个人一起观看。
刚看了个开头,两个人就喷了。
“柳淳,你这是要拍马屁啊?”朱能怪叫道……瞧瞧啊,柳淳这货建议什么?他建议给兵马正名。
怎么正名?
大明的军队该叫什么?
咋看之下,完全是白痴一样的问题。
可仔细思量,明军貌似还真没有一个统一的名字。
按照大明的划分,兵马分为禁军和边军,禁军又分为三大营,边军分为若干卫所……但是这些兵马的统称叫什么,还真没人能说得出来,因为压根就没有!
柳淳提议命名为“大明皇家武装力量”。
朱能和蓝玉看到这个称呼,第一反应就是拍马屁!
没错,就是拍朱棣的马屁。
“柳淳,这可是改革军制的大事,你能不能弄点有用的?”蓝玉都不耐烦了,“你随便改个名字,老百姓不会买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