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爷拍了拍屁股,准备去千户衙门办公,纪同杰揽下了黄子澄一案,日常的事务,就该由他负责。
可三爷还没离开书房,就有人跑进来。
“有贵客到!”
“贵客?”三爷皱眉头,莫非是燕王府的,要找儿子?
这时候柳淳也站起来,跟着老爹出迎,可到了府门口,令人意外的是来者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眉目清雅,面庞斯文,穿着一身长衫,风度翩翩。
柳三眉头一皱,突然惊道:“是罗布政使!”
来人颔首,“好眼力,正是老夫。”
柳淳在旁边听着,吓了一跳。
此人居然是北平布政使罗通文!
整个北平的文官,就属他最大了。
柳淳跟王府,军中,锦衣卫都有打交道,唯独对文官不熟,这位突然跑来干什么?真是令人费解!
柳淳思索着,罗通文已经迈步进来,他笑眯眯瞧了眼柳淳。
“这就是令郎,新任的大宁都司经历官吧!真是少年才俊,非比寻常啊!”罗通文由衷赞道:“老夫这么大的时候,还跟着先生背书挨板子,令郎已经入仕为官,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老夫敢说,再有十年,柳经历必定能名动天下,成为一代名臣!”
罗通文拼命说好话把柳淳夸成了一朵花。
可柳淳这小子有个混不吝的劲儿,你越是说好话,我就越是提防。
所谓无事献殷勤,说的就是这个老货!
到了客厅,分宾主落座,罗通文向四周瞧了瞧,忍不住赞道:“不愧是曾经的相府,果然气派,只是陈设简单了一些,柳千户,我可听说你的生意做得不小,怎么不舍得翻修房舍?”
三爷轻笑道:“下官就是个武夫出身,俗人一个,能有个地方睡觉就知足了。这宅子是燕王所赐,我还真不知道怎么拾掇。”
“哈哈哈,柳千户心思不在上面,正巧,我认识几个不错的工匠,前些时候,整修北平城墙,还有很多余料,不如老夫帮着翻修如何?”
这位一张口,就送了个大礼包。
还没等三爷开口,柳淳就道:“布政使大人,这是郭守敬的旧宅,身为郭氏传人,晚生自然要亲自动手整修,不敢劳烦布政使大人!”
罗通文稍微愣了一下,立刻以手击额,恍然大悟道:“瞧瞧,还是老夫的不是,竟然忘了这事……论起心思技巧,谁又能比得过柳经历,老夫就不添乱了。”
连续示好失败,罗通文没有半点失落,他决定单刀直入,不再费话。而且他还发现,面前的这对父子,隐隐然是以儿子为主,因此他就对柳淳笑道:“柳经历,太子殿下亲自保举你出任大宁都司的经历官,可谓是天高地厚的恩德,你可不能辜负啊!”
“晚生不敢!”柳淳用字越发节省,他能感觉到,真正的关键要来了。
“唉,老夫刚刚得到了消息,千户纪同杰屈打成招,怂恿奸人,要陷害黄大人,真是胆大包天!”
果然!
这家伙是要替太子出头吗?
可之前王堂的事情,他也没说话啊!
难道是最近归附到了朱标门下,急着向主子表忠心?
柳淳一时还猜不透,只能道:“是不是陷害,还要看审问,晚生相信,我大明律法严明,不会冤枉好人,也不会放过歹人!”
罗通文暗暗咬牙,这小子年纪不大,却这般油滑,真是少见!
“柳经历,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黄大人才学敏捷,人物风流,纪同杰以此陷害,是想让黄大人百口莫辩,老夫以为,你们父子不能坐视不理。这纪同杰本就无才无德,无功无劳,何以担任千户一职,这一次正好让人看清了他的嘴脸。”
挑唆,不加掩饰的挑唆!
柳淳虽然有心拉黄子澄,但也不能背叛锦衣卫啊!
“罗大人,若是你觉得案子不公,大可以上书。”柳淳继续装糊涂。
“老夫当然有心主持公道,可苦无证据……我听说柳千户曾经询问过王长利,并且有他的口供,不知道能否交给老夫!”罗通文道:“只要老夫拿到了证据,就可以拷问王长利,问他为何翻供,陷害黄大人!”
罗通文义正词严,仿佛真的替黄子澄打抱不平似的。
“柳千户,我知道你是锦衣卫的人,可你素来忠勇,事关太子殿下,身为臣子,理当以大局为重啊!”
三爷下意识瞧了眼儿子,发现柳淳低着头,闷声不语,他勉强挤出个笑容。
“罗大人,我不知道你从哪里知道的,可我手上的确没有什么口供,恳请大人见谅!”
“当真没有?”
柳三面不改色,“下官不敢欺骗大人!”
……
送走了罗通文,爷俩凑到了一起。
“这还没怎么样,就来了一个布政使,小事变大了!”柳淳问道:“爹,你在锦衣卫这么长时间,罗通文到底是不是太子的人啊?”
三爷思量道:“他是不是太子的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原来是户部的书吏出身,在洪武二年,被提拔为县令,然后一路高升,直到布政使的高位……对了,当年提拔他的人是韩国公!”
“韩国公!”
柳淳瞬间浮现出三个字:李善长!
他可是淮西集团的灵魂,当世的萧何……莫非说,李善长的人马卷入其中了?柳淳猛地站起,急忙跑去书房,手按着卷宗,若有所思,“这东西有些烫手了!”
………………………………
第100章 北平有战事
李善长!
这老家伙的人马?
他在朝中到底还有没有势力啊?
“爹,你熟悉韩国公不?”
“熟,当然熟了!”
柳三抓着胡须,摇头晃脑,回忆起来,“说实话,咱圣上当年四面强敌环绕,能打下江山,着实不容易。我只知道当年韩国公就负责军中粮草……别管打多大的仗,也别管多少人马,从来就没挨过!打下应天,没有几年,就从几万人马扩充到了几十万,战陈友谅,平张士诚,他们都饿肚子,就咱们吃得饱饱的,从上到下,没有人不服气。要不然,开国六国公,凭啥让李善长做第一位,连中山王和常十万都服气!”
三爷说的是立国之前的李善长,此人绝对是内政好手,他主要负责后勤军需,这位做到了两个看似相互矛盾的事情,军前供应无差,保证了将士的战斗力;不损民力,不误农时,为老朱赢得了人心。
就是这两样,让朱元璋成了打不死的小强,而且越来越强,直到一统天下。
李善长的功劳,无人能及,所以作为功臣之首,那是众望所归,哪怕是骄兵悍将,也都服气。
可自从当了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以后,李善长暴露了两大缺点,其一,是他喜欢小圈子用人,专门提拔同乡故旧,所谓淮西勋贵集团,李善长就是始作俑者。其二,这家伙还嚣张跋扈,独揽大权。
老朱终于忍受不住,把他赶走,让李善长致仕。
可随后朱元璋又发现,接替李善长丞相位置的胡惟庸跟李善长一个德行,而且两个人暗中勾结,成了姻亲。
天下是老朱一刀一剑打下来的,怎么可能容忍其他人夺权,朱元璋可不是赵匡胤那种捡便宜的货可比的。
朱元璋对胡惟庸痛下杀手,并且干脆废了丞相,集君权和相权于一身。
李善长也被胡惟庸的案子牵连,但终究因为功高,老朱没有杀他。
“眼前这事,到底和李善长有没有关系?”
柳三也傻眼了,他毕竟离京太久,对李善长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年,没法回答柳淳的问题。
那谁能答疑解惑呢?
“太子哥哥跟韩国公的关系并不好……准确说,太子哥哥挺恨李善长的。”徐妙锦托着腮帮,严肃说道:“我大明的文官,主要是两拨,一是李善长和胡惟庸为首的淮西集团,一个是以宋濂和刘基为首的浙东集团,这两伙人在大明立国之初,厮杀很厉害。
李善长作为功臣之首,年纪资历摆在那里,他虽然担任了太子少师,理论上是朱标的第一师父,但是李善长却跟朱标若即若离,没有太多的交往。
反倒是宋濂这些人,成了朱标真正的授业恩师,师徒情深。
可惜的是,民间传说中,能算无遗策,料事如神的活神仙刘伯温,真实的本领并不怎么样,相反,被淮西集团整得凄惨无比,稀里糊涂死去,后来宋濂又受到胡惟庸案的牵连,总而言之,这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