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为守成的好君主。

    而朱标生长富贵,习于安乐。外出,沿途浏览,可以知道鞍马勤劳,要好好观察百姓的生业以知衣食艰难,体察民情的好恶以知风俗美恶。到老家后,要认真访求父老,以知创业的不易。

    朱标按照老爹的吩咐,认认真真去做。

    “头些年的时候,凤阳灾荒不断,每年春耕结束,百姓就拿着碗,出去讨饭,一边讨饭,还一边唱花鼓戏。把皇家龙兴之地的脸都丢光了。”

    朱标语气平淡,娓娓道来,“后来父皇几次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凤阳的父老才开始过上了一点好日子。一年下来,有稀粥喝,再后来,到了农忙的时候,能吃上干的。到了如今,百姓称颂父皇盛德,说日子过得好了。其实也就是糙米饭,盐水煮菜,偶尔下河捕鱼,上山网鸟,勉强果腹而已。”

    朱标突然抬头,问柳淳道:“你觉得百姓过这样的日子,算不算盛世?”

    柳淳愣住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说是盛世,好像打脸朱标,说不是,老朱的面子又往哪里放?

    朱标笑道:“你不用担心,想什么就说什么,哪怕到了父皇面前,也不会以言获罪的。”

    徐妙锦也跟着道:“太子哥哥人很好的,不用怕的。”

    柳淳还能说什么,总不至于让小丫头瞧不起自己吧?

    “殿下,所谓问津之治,贞观之治,也不过当下的景象而已。陛下勤政,爱民如子,我大明的确堪称盛世。只不过即便是盛世,也没法让每一个人都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毕竟人与人还是不同的。有人聪慧,有人勤劳,久而久之,差别也就出现了。”

    朱标轻笑,“还是有些油滑,不过倒也是实话,只是你不如永昌侯信中说的那样老实!”

    蓝玉那丫的到底说了什么啊?

    柳淳是一无所知,朱标见他吃瘪,越发笑了起来。

    “行了,不绕圈子,你知道为何我不愿意按照你的方略,筹建大宁都司吗?”

    “这个……草民才疏学浅,难以如殿下的法眼。”

    朱标摆手,“错!孤只是不知道如何两全其美罢了。”他深深吸口气,“听说你是大儒郭守敬的传人,自然应该知道,塞上之地,自古以来,就频频易手,说起来,属于蛮夷的时间,远多过中原。既然拿到手里,也守不住,为何要费力气呢?”

    朱标突然转身,摇头道:“你可知道,为了守住疆土,要迁居多少百姓?几十万人离乡背井,跋涉千里,来到苦寒的边地,在路上,就要折损一半的人!到了此地,因为水土不服,又要死人。还有,鞑子时常袭扰抢掠,又要有多少人死在鞑子的屠刀之下?”

    “孤时常在询问自己,为了一块未必能守得住的土地,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究竟值不值得?”

    “父皇出身低微,务农为业……他治理天下,就是把江山看成了自己的田地,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哪里缺少秧苗,就从别处拔过来插上,豪强官吏,则是田里的荒草,长出来就给割掉!绝不留情!”

    朱标这几句话,让柳淳肃然起敬……这位太子殿下真不简单啊,他把老朱的作风,是一语道破。

    朱元璋治国,的确有着强烈的农民风格,士农工商,就是稻谷桑麻,身份一代一代传下去,不许改变。豪强贪官,就是地里的杂草,看到了,就彻底铲除。还有,一些地方的苗密了,就往空白的地方填充,也就有了所谓移民策略……柳淳越想越有道理,朱元璋就像是一个勤劳的农夫,在辛辛苦苦,打理着自己的田地……

    “父皇英睿神武,可孤总觉得,人并非禾苗,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命。那些豪强富户,也不尽是穷凶极恶之徒。而且历次迁居百姓,都死伤惨重,遍地哭声。孤实在是不忍心见到妻离子散,哀嚎遍野。”

    柳淳仔细听着朱标的话,他渐渐明白了,这位太子殿下绝不是笨蛋……事实上,作为朱元璋悉心栽培的继承人,朱标得到了那么多名师的教诲,本身的见识才能,都是顶尖儿的。

    他把什么问题,都看的清清楚楚。

    只是看得清楚,未必能行,还要有胆子去做……朱元璋从小吃尽了苦头,是从最底层爬上来的,什么都尝过了,所以一无所惧。

    而朱标呢,他成长过程中,朱元璋已经成就霸业,当了皇帝,又把满腔的心血,倾注在他的身上,朱标几乎没有付出什么,就拿到了一切。

    这个决断力,就要差着无数倍。

    怎么形容呢,就好像库克和乔帮主的区别吧!

    谁能说库克智商低,本事差?

    只不过一个是打江山的企业家,而一个是守江山的职业经理人,站得角度不同,格局心胸不同,做事的风格也就不一样了……

    朱标没有开拓之心,能守住基业,并且让老百姓过得更好一些,从半年干半年稀,到一整年都吃干的,就心满意足了。

    柳淳还真不好说谁是谁非,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对于历史来说,钟情秦皇汉武。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更爱宋仁宗、明孝宗……

    “殿下,这一次筹建大宁都司,草民打算以钢铁行业为核心,先筹建起产业,然后吸引工人和商人迁移过去,接着再以冶铁厂的获利,招募百姓,开垦荒地。同时加紧改造蒙古各部的百姓,让他们移风易俗,改变生活方式。”

    “如此一整套方案下来,可以把移民数量降到最低,草民也会想办法,保证移民安全到达目的地。草民以为,只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完全可以把百姓的损失降到可控的范围之内。而且草民还知道,就在大宁都司的地下,有着丰富的煤铁资源,只要开发出来,就足以维持大宁都司的运转,甚至还可以成为朝廷财赋的重要来源!“

    朱标含笑听着,“这就是你的郭氏之学吗?”

    “没错!郭氏之学,就是来解决问题,创造财富的!”

    “好!”朱标笑道:“你不必自称草民了,从现在起,你就是大宁都司的经历官了。”
………………………………

第81章 写手的祖师爷

    “奶奶的,你小子真是不简单啊!”

    三爷抓着胡子,上下左右,不停瞧着儿子,小子除了帅,就没啥优点了……怎么就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啊?

    朱棣给了个光领钱不干事的燕王府长史也就算了,太子朱标居然一下子给了个经历官!

    都指挥使司有一名正二品的都指挥使,两名从二品的都指挥同知,四名正三品都指挥佥事,除了这七个人之外,就是正六品的经历官。

    所谓经历官主要负责公文往来,说白了,就是都指挥使司的大秘书。

    如今朝廷要设立大宁都司,可响应的官员却没有出来,目前为止,柳淳是第一个!

    也就是说,南北一千多里,东西几百里的大宁都司,全都是柳淳一个人说了算!

    我的老天爷啊,这小子牛大发了!

    三爷简直无语了,才几个月的功夫,这小子的官比头发长得还快。要不是前些时候,他提了副千户,品级就和儿子一样了。

    可即便现在,他也没啥可骄傲的,副千户是从五品,虽然比儿子高一级,但经历官属于文职,而且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场所,负责一大摊。他这个副千户,是在新任千户的领导之下,还不到新千户能给他多少权力呢!

    想想啊,刚捡到这小子的时候,三爷只想着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他,投桃报李,让这小子照顾自己。

    现在可好,爷俩不但官职越来越高,事业也铺开了……白羊口都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不说,辽阔的大宁都司,任凭爷俩驰骋。

    “貌似老子真的捡到了宝!”

    三爷越发佩服自己的英明神武了。

    柳淳倒是看得开,“其实啊,大宁都司,百废待兴,万事开头难,我就是个开荒的人,没什么了不起的,真的!”

    “呸!”

    三爷又不是小孩子,你丫的眼睛都到头顶上了,还装什么装?

    三爷把头扭过去,表示不屑。柳淳哪壶不开提哪壶,“按理说你不是该提千户吗?怎么就给一个副千户啊?”

    柳三被说到了痛处,气得拍桌子!

    “我哪知道上面怎么想的!居然派一个姓纪的无名之辈,他凭什么跑到老子的头上去?信不信,三爷一怒之下,就让他好看!”

    柳三当然有不服气的理由,可是他探听的情报,才顺利拿下辽东,朱元璋已经说了,等胜利之后,要大加封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