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7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启禀辅国公,有密报。”

    柳淳接过来,展开一看,先是大惊,紧接着又是一喜,等全部看完,不免担忧起来。

    根据密报,阿鲁台正在集结大军,根据计算,光是万户,就有三十六个之多!

    这下子柳淳也不由得心惊肉跳起来。

    经过朱元璋的几次打击,蒙古的人丁数量已经大大降低,而且失去了漠南的草场之后,处境更加艰难。

    整个蒙古草原,鞑靼各部,不会超过四十个万户,三十六个,几乎相当于全军出动了。

    按照柳淳的估算,这些正式的万户之外,还会有许多辅兵,差不多要两三个奴仆,服侍一个战兵。

    三十六个万户满编的可能性不大,可即便打折扣,加上辅兵,兵力也会逼近五十万人!

    “好一个老狐狸,阿鲁台,你真够狠的!”

    柳淳对于阿鲁台究竟有多少兵马,并不清楚,毕竟这是人家的核心机密。

    但是在历史上,朱棣第一次远征蒙古之前,曾经派遣丘福率领十万大军北伐,结果全军覆没,丘福也丢了性命,这才逼得朱棣不得不自己领兵北伐。

    如此计算,阿鲁台的核心兵力至少在五万左右,整个部族的青壮应该有二十万人,柳淳给出的三十万预估,是把依附的一些小部落和奴仆也算进去了,可这一次阿鲁台出兵显然大大超过了这个规模很多。

    老狐狸是想用其他人当炮灰!

    柳淳瞬间得出了判断。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大明和鞑靼的生死之战,光靠着北平的兵马,已经不够用了。

    “八百里加急,立刻给陛下送去消息,请陛下以最快的速度,提兵北上!”

    应天,皇宫。

    “皇爷!皇爷!辅国公急递!”

    朱棣劈手夺过,展开之后,同样先是一惊,紧接着大喜!

    “好啊,太好了!荡平鞑靼,在此一举!”

    “传旨!”朱棣即刻叫来了几位重臣,包括太子朱高炽。

    “朕立刻统御十五万京营北上,应天方面,留太子监国,吏部尚书茹,荣国公张玉,还有杨士奇,你们三人辅政!”

    茹执掌吏部,是百官之首,他留下情理之中,而杨士奇不过是五品阁员而已,却也在辅政名单之中,不由得不让人感叹,果然内阁才是王道啊!

    这俩人立刻领旨谢恩,可荣国公张玉却迟疑了,“陛下,老臣愿意追随陛下北上,臣还能上阵杀敌啊!”

    朱棣含笑摆手道:“张玉,非是朕不信任你,而是留守应天,任务更重。你素来谨慎,又有德望,只有你留在京城,朕才能放心。”

    天子都这么说了,张玉还能说什么,只能躬身道:“请陛下放心,老臣必定辅佐太子,把应天看好了!”

    朱棣满意点头,为了迁都的事情,他已经推演了多少遍,早就有了方案,因此朱棣很快就动身北上。

    他率领禁军开拔,身边跟着杨荣,黄淮和金幼孜三位阁员,另外留下杨士奇,杨溥和胡广,这三人协助太子处理政务。

    很显然,朱棣将整个朝廷切割成两半,大军浩浩荡荡出发,直接向北平进发。

    就在朱棣动身的同时,有人已经将消息传递出去了,而且还不止一路,这些消息汇总起来,又以最快的速度,向草原送去。

    身在军中,朱棣面色如水。

    他的手里攥着一份柳淳的密信。

    “朕自登基以来,厉行变法,整顿百官,大力兴学……可朕也得罪了太多的人,从上到下,都在巴不得朕跌个跟头,摔得鼻青脸肿才好。”

    朱棣喃喃自语,柳淳已经提醒他了,北平就是个筛子,有关军事行动的消息,根本瞒不住。

    原来投降的那些蒙古人,其中也不乏跟鞑靼有勾结的。

    后来发配去北平的豪强,甚至还有宁王的旧部,以及许多靠着走私为生的商贾,就连在北平的一些胡商,也不可靠。

    这些家伙藏身暗处,不断通风报信,柳淳也没法将他们彻底揪出来。他唯有不断演戏,制造假消息,把水搅浑,引诱阿鲁台上钩。

    第一步算是成功了。

    可如何吃掉这么多鞑靼人马,就成了难题。

    柳淳提醒朱棣,此番用兵,还要讲究一个出奇制胜。至于如何出奇,柳淳也没有想好。

    “就会给朕出难题!”

    朱棣忍不住笑骂道,他顿了顿,直接出了御帐,赶走了太监侍卫,在军营里转了大半圈,来到了一座帐篷的前面,朱棣站在门口,竟然没有直接进去,而是问候道:“梁国公安好?”

    片刻之后,蓝玉撩开了帐篷,朱棣迈步走了进去。

    君臣相对而坐,朱棣笑了,“梁国公,你还记得当年辽东一战吗?”

    蓝玉笑道:“怎么不记得,当年陛下提兵直捣纳哈出老巢,逼得他全军投降,足足五十万人,一举断了北元的臂膀。”

    朱棣笑道:“梁国公过谦了,辽东之战,相比起捕鱼儿海一战,可是远远不如。梁国公一战成名,足以和卫青霍去病比肩啊!”

    这一对君臣开启了商业互吹模式,聊得越来越高兴,最后朱棣竟然变戏法似的,拿出了一坛酒。

    “梁国公,论起领兵打仗,你是俺朱棣的前辈,这次北伐,易胜难赢,您老给出个主意吧。”

    蓝玉轻笑,“陛下高见,取胜不难,难的是重创鞑靼,如果不能消灭鞑靼主力,所谓的胜利,也不过是武装巡游,自欺欺人罢了!”

    “嗯!”朱棣表示赞同。

    “高见谈不上,这一次必须出奇制胜,我的意思是派遣一支人马,从陕西出兵,直捣鞑靼后方。当阿鲁台注意力都放在北平的时候,在他的屁股上狠狠踢一脚,如此才能一战成功!”

    朱棣端起酒杯,哈哈大笑,“英雄所见略同,英雄所见略同啊!”他把酒杯送到蓝玉面前,君臣碰了一下,朱棣压低声音,意味深长道:“梁国公,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蓝玉迟愣片刻,不敢置信,声音颤抖道:“陛下当真让臣领兵?”

    不怪蓝玉吃惊,实在是让人出乎预料。

    蓝玉可不是靖难勋贵,而且早年的时候,还跟朱棣有过龃龉,加之蓝玉名望太高,功劳太大。

    进入永乐朝之后,基本上就被供起来了。

    做梦也没有想过,竟然还有领兵的机会。

    而且很明显,这又是一场超级大战。

    朱棣留张玉守卫应天,其实留蓝玉也是可以的,毕竟冲着柳淳的关系,蓝玉也不敢不尽力。

    舍弃心腹,却启用蓝玉,这位永乐大帝有点不凡之处啊!

    “张玉只是在北平一线领兵,当年梁国公就去过西北经营,后来朕能收复沙州,也跟梁国公的经营有关系。如今在西北,有平安和盛庸的五万精锐,梁国公,让这俩人给你做助手,可能大破鞑靼?”

    蓝玉笑了,只见他起身,抓起一张三石弓,双臂用力,拉成一轮满月,然后继续用力,只听咔嚓之声,弓当场断裂。

    蓝玉拍拍手,淡然一笑,“易如反掌!”


………………………………

第674章 读书人也有猛士

    蓝玉只带了二十骑,从朱棣大营悄然离开。

    不得不说,满朝名将何其多,但是能胜过蓝玉者,绝无仅有。偏偏又因为特殊的身份,谁也不会料到,蓝玉还能单独领兵出战。

    仅仅这两条,就完全满足了出奇制胜的条件。

    蓝玉年过花甲,已经算很老了,但是他一身功夫,从来没有撂下,在校场演武的时候,蓝玉也是力压其他几位国公一头。

    若非如此,朱棣也想不到启用蓝玉。

    蓝玉也看得明白,自古以来的名将,能打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就足以彪炳青史了。捕鱼儿海,是他蓝玉的巅峰。

    如今又一个机会送到了面前,看起来是老天让我蓝玉成就威名!

    小小的阿鲁台,何足道哉!

    蓝玉离开大军,兼程前进,昼夜不休,直接奔赴西安。

    等他赶到之后,立刻召见了两位大将,盛庸和平安。

    这俩人都吓得不轻,看到蓝玉跟见了鬼似的。尤其是平安,更是不敢置信,“老,老国公,你,你怎么来了?”

    蓝玉斜了他一眼,“你什么时候添了结巴的毛病?把舌头捋直了。”

    平安憨憨发笑,他是朱元璋的义子出身,早年的时候,跟着蓝玉南征北战,打过不少仗,对蓝玉只有一个字:服!

    “梁国公,您来是什么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