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明第二天就要校阅,可军中竟然还有人在赌博。
上百号人,就在帐篷里,钱堆成了小山,一个指挥使,两个千户坐庄,毫无半点忌惮。
朱棣撞破,立刻下旨,去宣主将,结果第一道旨意去了,竟然没人过来,朱棣气得干脆直接去找。
结果他看到了一幕,简直要气疯了。
一位他登基时候,封的伯爵,竟然穿着单衣,满身酒气,在寻找衣物盔甲。他的脸上还有胭脂膏子。
而在鼻子的那块,还画着一块白豆腐。
帐篷的一角,蹲着一个衣衫不整的女戏子,是个唱戏的。
明白了,这位闲着没事干,不但弄了个戏子陪在身边,还粉墨登场,扮起了丑角!
朱棣能不生气吗?
这是军营吗?
赌场?
青楼?
这才多长时间,怎么军中就这样了?
勇猛无敌的靖难军也堕落的太快了。
就凭着这帮人,还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吗?
“你想当丑角,就当一辈子丑角吧!把他给朕拿下,立刻贬为乐籍!”
一句话,从伯爵变成了戏子。
朱棣还不解气,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士兵放在一边,还要瞧瞧大明的将领。要是这帮人也不行,那问题可就大了。
朱棣干脆也不校阅三军了,他改成校阅诸将。
从几位国公以下,一直到侯、伯,凑了上百人,朱棣让他们一字排开。
“今天也不测试别的,就比拼一下最基本的东西,咱们君臣在北平经常测试的那些。先来射箭!”
朱棣瞧了瞧他们,“你们几位国公先出来吧!”
当下在京的国公,包括荣国公张玉,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泾国公陈亨,定国公徐增寿,以及梁国公蓝玉。
“老臣先来吧!”
张玉第一个出来,纵马骑射,三箭皆中。
朱棣微微点头,“果然不错。”
等张玉退下,接下来的这几位就有点惨了,丘福和朱能只中了两箭,徐增寿只射中一箭,倒是蓝玉,别看他年纪最大,但是老当益壮,一手三箭,同时发出,三个靶子,应声而碎!
朱棣都忍不住大惊,“梁国公好身手!”
蓝玉把弓收好,轻笑道:“当不得陛下夸奖,身为武夫,这是吃饭的本钱!”
丘福和朱能的老脸都十分难看。
不过接下来,测试到了那些侯爵,伯爵的时候,他们的压力瞬间小了不少,几乎没有人能全部射中,能命中一箭两箭,就算不错了,竟然还有人三箭全都脱靶。
朱棣的脸都黑了,他索性测试骑术,让诸将绕着校场跑圈,没有十圈,许多人就上气不接下气,汗流浃背,被甩到了后面。
如此表现,还能上阵杀敌吗?
“你们这些人,把皮都扒了!”
朱棣也不客气,让他们把外衣脱去,许多人露出一身白嫩嫩的好肉……从攻破金陵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三年的时间。
这三年里,除了李景隆和张辅对安南用兵之外,其余都是一片平静安宁。
没有仗打,又遇到了江南的温柔乡。
军中诸将,快速堕落。除了少数还能约束自己。更多的人肚子越吃越大,家中的小老婆越来越多。
一个个养得白白胖胖,都跟猪差不多了。
“你们瞧瞧自己,都变成什么样子了?”朱棣猛地盯上了朱能,怒吼道:“你说,你这个肚子,里面装了几个?双胞胎不止吧?”
朱能脸上红的能煎鸡蛋,这武将和普通人不一样,他们打仗的时候,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而且由于作战强度大,他们很像一些运动员,食量大得惊人。
结果一旦没了仗打,很快一个个都会胖起来。
简直就跟充了气的皮球,根本就挡不住。
朱能也是很无奈啊,本来他是请旨去安南的,结果让张辅给抢去了,要不然他也不会胖的这么快。
朱棣又看了看其他人,这帮玩意,不光变胖了,就连本事也都下降了。
“你们是不是在京多日,忙于政务,疏于练功了?”
众人还以为朱棣给他们找借口呢,连忙点头,“多谢陛下体谅,臣等感激不尽。”
朱棣懒得废话了,直接翻身上马,取出了弓,一连射了五箭。箭箭命中靶心,朱棣圈马回来,再看这帮人。
全都羞愧低下了头。
还能说什么,就算你们再忙,还能忙得过天子吗?
就连陛下都能抽空练功,你们这帮家伙,就是废物!
朱棣咬着牙,怒不可遏,“只留下一句,似尔等这般,我大明早晚要完!”说完朱棣扬长而去。
回宫之后,朱棣还在不停念叨。
江南真的不能待了。当年淮西勋贵待在江南待废了,如今江南的花花世界,可比当年厉害多了,再有几年,他的靖难雄兵,就只能推到市场上,论斤出售,或许还能卖个好价钱。
不行,绝对不行。
一定要迁都北平,只有茫茫草原,不断的战斗,才能恢复诸将的本能。
朱棣立刻提笔,写了一份手谕,递给了内阁,让内阁再交给六部九卿,尽快拟定迁都方略出来。
过了一天,杨士奇捧着手谕,原封不动回来了。
他无奈道:“启奏陛下,六科方面觉得此议不妥,因此驳回!”
朱棣的眼睛立刻瞪圆了,好大的狗胆,竟敢违背朕的旨意,刚刚发配了一半,看起来是发配少了啊!
正在朱棣怒气冲冲的时候,突然有太监跑进来。
“启奏陛下,诸位大臣求见。”
朱棣更无语了,还没找他们,竟然主动上门了。
“让他们进来,朕倒要看看,谁敢跟朕做对?”
:。:
………………………………
第660章 迁都带来的动荡(加更求订阅)
朱棣已经被军中的白斩鸡气坏了,再看到群臣齐聚,朱棣简直怒火中烧,须发皆乍。他仔细扫过每一个臣子的面孔,都是朝中的重臣,几乎一个不少!
吏部尚书茹瑺,你可是朕提拔的人,竟然也敢跳出来。
兵部尚书赵勉,你丫的治军不严,朕还没找你算账,居然也冒出来了。
还有蹇义!郑赐去了海外,你丫的是不是也想去吹吹海风,才不会跟朕做对?
朱棣越看越气,看来看去,他看到了提督皇家银行事的夏原吉。
奶奶的,他也跳出来了,这事情跟你有半点关系吗?
“朕迁都之意不可动摇,早在朕登基之初,就已经说过,要迁都北平。且先帝在日,数次讨论迁都之事。总而言之,朕迁都,既是尊奉先帝旨意,又是镇守国门,平衡南北。朕的一片苦心,尔等就不清楚吗?”
朱棣声音冰冷,责怪,愤怒,甚至还有失望。
你们都是朕信任的臣子,连你们也敢反对朕,简直岂有此理!
这些大臣此刻也不好受,他们知道反对朱棣的后果,可有些话他们不能不说。
“启奏陛下,迁都花费惊人,且应天已经作为都城多年,万事齐备,臣以为宜静不宜动啊!”
“非也!”
朱棣在迁都这事上,已经仔细盘算过了,“应天远离九边重镇,遇到重大军务,反应迟钝,鞭长莫及。朕迁都北平,可以迅速做出反应。至于花费,北平的燕王府已经扩建,又修建了外城,还建了直通海港的道路。该准备的都差不多了,朕还可以承诺,五年之内,不会大兴土木。等到国库充盈,然后再投资扩建都城,总不会有问题了吧?”
茹瑺诺诺而退。
这时候蹇义沉吟道:“陛下,先帝陵寝在应天,陛下若是迁都,想要祭祀先帝,势必非常麻烦。陛下仁孝,老臣以为还是应该留在应天才是。”
“哈哈哈!”朱棣朗声狂笑,“朕对先帝最大的孝,就是让大明江山,兴旺发达。朕此番迁都,就是为了巩固北疆,先帝只会高兴。尔莫要胡言乱语。”
朱棣发挥了舌战群儒的本事,不管是谁,提出的理由,全都被驳倒。
到了最后,朱棣冷笑道:“你们一直有一个借口没有说出来,朕替你们讲。那就是江南气候宜人,风光秀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流连忘返之地,烟柳画桥,十里秦淮!你们都舍不得!”
朱棣沉着脸道:“做朕的臣子,不光要享受,还要能吃苦!这次朕迁都之心谁也阻挡不了。”
话说到了这份上,在场诸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是点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