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6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高燧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急忙赶回皇宫,去向徐皇后通报情况。

    可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人又来了。

    “大人,都察院方面已经封了应天木器行,并且将里面的人全都给抓了起来!”

    什么?

    柳淳顿时大怒,都察院只有弹劾之权,谁给他们的胆子,竟然敢封了应天木器行,这不是存心添乱吗?

    “你立刻派一个锦衣卫小队过去,要求联合办案,这件事情务必查清楚!”

    洛枫点头,急忙去安排了。

    而此刻的宫中,徐皇后也得到了消息。

    顿时这位皇后娘娘就怒了,她可是将门虎女,暴脾气上来,朱棣都畏惧的。这次应天木器行供货,也是徐皇后为了支持兴学才特别点头的。要知道应天木器行还亏了不少钱呢!

    她一心办好事,竟然还出了问题,这也太气人了。

    “查!查清楚了!”

    徐氏一进宫门,就大声道:“陛下,如果查出来是臣妾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就把臣妾打入冷宫,你再挑一个皇后!”

    朱棣这个尴尬啊,“这是怎么说的?我待你怎么样,你还不清楚吗?”

    徐皇后瞪了他一眼,“别说这些好听的话,赶快把案子弄清楚了,为了个兴学,把皇宫都搬空了,谁要是想在这上面动手脚,简直不想活了。”

    徐皇后杀气腾腾,谁都知道,朱棣发火,未必会死人,可皇后怒了,就没有那么容易善了了。

    果不其然,朝廷上下,全都被这个案子吸引了目光,先是都察院和锦衣卫,紧接着刑部也加入进来,甚至连户部也掺了一脚,毕竟木料的采购运输,跟他们是有关系的。

    一件小事,迅速演变成了滔天大案。

    首当其冲,是应天木器行,他们拿出了公文,证明自己提供的木材绝对没有问题。同时还提供了船队证明,证实这些木材都是从南洋运来的好料,本来是给皇宫使用的,为了支持兴学,他们以几乎白送的价钱,转给了户部。

    好心办事,居然落下了埋怨,还有更冤枉的吗?

    皮球一下子踢到了户部。

    查!

    经过了一番调查,户部这边也都符合规矩没有任何的毛病。

    谁都没问题,难道那批烂木头是从天而降,凭空冒出来的不成?

    就在所有人都迷糊的时候,京城的木材市场里,突然出现了一批木头,而且在这些木头上面,还有应天木器行的标记。

    “去,把所有木材查封,给我彻查到底!”

    柳淳甩开了三法司,还是让锦衣卫来干最有效率。

    果然经过了查验,这批木头就就是要运去建学堂的木材。

    换句话说,根本就没有离开京城!

    这戏法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通过追踪木材来源,终于让锦衣卫揪出了最大的嫌疑人,工部的一个员外郎,只是让人讶异的是这个员外郎竟然是这个县的!

    同乡!

    “为了你的家乡兴学,造福桑梓之地,他居然会反对,这家伙到底是怎么想的。别说所有的办案人员了,就连朱棣和徐氏都懵了。

    “把他带到金殿,朕要亲自问案!”

    朱棣不但亲自审讯,就连徐皇后都被安排到了偏殿,她迫切要知道,该是何等丧心病狂,居然能干出这种事情?

    犯案的员外郎不算太老,只有三十出头的样子,斯文老实,平时的风评也极好,柳淳查阅吏部考评,他还是上等,说实话,真是太让人意外了。

    “罪臣家中有兄弟七人,有两位弟弟,才刚刚入学不久。罪臣怕……”

    “怕什么?”朱棣怒吼,威势之大,宛如陨石压顶。

    “怕别的孩子都,都能上学,他,他们就没有出头之日了。”说完之后,这家伙匍匐地上,痛哭失声……

    顶点


………………………………

第637章 天子的胸襟和手段

    案子很快查清楚了,这个员外郎负责根据各地材料的缺口,调拨木材,结果他来了个狸猫换太子,弄了一大堆烂木头,糊弄自己的家乡。因为担心事情败露,就把好木材以极低的价钱,甩给了商人。

    他本来跟商人约定,只能自用,不许外售。结果却因为今日木材价格暴涨,商人起了贪念,才拿到市面上。

    至于都察院会封了应天木器行,也纯粹是贪功心切,觉得事情跟兴学有关,朝廷大有唯此为大的意思,所以想要立功,结果贸然查封了应天木器行。

    案情算是明了了,处理起来也不难,涉案官员交给刑部论罪,都察院御史降级留用。

    但是几天下来,朱棣的心头一直盘旋着那个员外郎最后的那句话,他担心别的孩子读书,他的弟弟就没有出头之日了。

    这句话才是魔音绕耳,让朱棣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人何以不惜断了别人的出路,来成全自己的亲人?

    “大师,你可能给朕解惑?”

    很奇怪,这一次朱棣没有找柳淳,而是请来了老贼秃道衍。

    “陛下,老臣愚钝,只怕说不到关键之处啊!”道衍十分谦虚。

    朱棣冷哼,不悦道:“大师,你是在责备俺朱棣许久以来,都没有向你问计!”

    很难得,道衍没有否认,作为一个谋士,长久被冷落,的确不是好事情,可道衍情愿朱棣下次向他请教,这次的问题实在是太难回答了。

    老贼秃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朱棣也没有逼他,而是默默等待着。

    半晌,道衍才道:“陛下,古语有云,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由此可见,在先秦的时候,庶人是没资格入学,也不懂礼数,所以才有此说。”

    朱棣含笑,“大师解得很妙。”

    道衍面带得意之色,继续道:“秦以军功授爵,汉初布衣卿相辈出。然则很快官位就被世家大族垄断,到了魏晋,更是出现了纯粹以门第论高低的荒唐景象。直到隋唐之后,科举大兴,寒门冲击世家。自从两宋之后,就再也没有哪个大姓,能够百年不衰了。”

    朱棣继续点头:“由此看来,科举还是很有用的。”

    “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道衍哂笑道:“将原本几十个大姓,变成了上万个士绅地主而已。”

    朱棣略微沉吟,深表赞同。

    “朕怎么觉得大师的说法,有点别人的味道?”

    道衍面色平常,不紧不慢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臣又岂能故步自封?”老贼秃顿了顿,又道:“其实世家大族和士绅地主,还是不一样的。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多少权臣,他们能无视天子,随意废立君父,篡位夺权。等到唐宋之后,整体趋于稳定,权臣篡位夺权少了,百姓起义举事倒是多了。”

    “那又为何呢?”

    “盖因为士绅地主数量众多,他们无意取代天子,也根本没有那个能力。他们只求保住自己的优待即可。但是士绅又会集体压榨百姓,百姓忍无可忍,遍地烽烟,也就不足为奇了。”

    朱棣深深颔首,道衍这厮是真的把柳淳的那一套活学活用了。

    “大师,你看,假如朕把教化再向下推,岂不是意味着连士绅都没有了,朕的江山会更稳固?”

    道衍可不敢认同,“陛下,从大世家变成小的士绅,固然让皇位更稳固,但是农民起义的风浪就越来越大。假使失去了士绅这一层,陛下就要直面百姓。到时候会如何,老臣实在是无法想象。”

    道衍当然不是无法想象,而是不敢说罢了。

    去掉了士绅之后,权力更加集中,都落到皇帝和百官身上,归根到底,还是皇帝一个人。如果做错了事情,必定会招来强烈的反对声浪,到时候势必会有更强烈的起义……

    以朱棣的年纪,记忆之中,还存在不少元末大起义的波澜。

    百万红巾军,何等壮阔雄浑……期间有多少英雄人物,跟老朱实力差不多,甚至超越朱元璋的,所在多有。

    老朱能笑到最后,不得不说,既是能力,也是幸运。

    假如规模更大的起义,又该如何应对?

    朱棣觉得头皮都炸了,八成大明的江山,就会彻底终究吧?

    这也是朱棣没找柳淳问计的原因,毕竟那小子可不会把朱家放在第一位。

    朱棣反反复复思量,在地上来回踱步,道衍低垂着眉头,也不说话。

    就这样,差不多过了半个时辰,朱棣才停下脚步,轻叹道:“大师,这就是所谓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吗?”

    道衍急忙睁大眼睛,“老臣以为是收益在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