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定要撑住,要好好保护太子,让他顺利登基,君临天下。

    十二年了,已经等了十二年,先生啊,弟子还要等多久?

    常茂躺在地上,痛苦抽搐着,心里的痛,远胜过身体上的伤痛,许多,许多。

    ……

    从常茂的帐篷出来,柳淳本想去冯胜那里,没想到朱棣却主动拦住了他。

    “走,陪着本王走走。”

    没有法子,柳淳也不敢拒绝,只能跟在后面,他注意到,军营之中的宿卫已经换成了朱棣的人,因此行走其中,不用丝毫担心。

    朱棣的步伐很慢,又很稳。

    他默默走着,也不说话,足足过了一刻钟,两个人到了一片空地,最近的士兵也在十丈之外,朱棣总算停下了脚步。

    他没有回头,却用热忱的语气,近乎命令道:“柳淳,你该追随本王才是!”

    此话一出,柳淳都傻了。

    朱老四这是怎么了?

    脑袋抽风了?还是跟自己开玩笑?

    “那个,王爷,草民没听明白。”

    朱棣猛地回头,哂笑道:“聪明如你,怎么会听不懂!本王想让你给我做事,这回总算明白了吧?”

    柳淳下意识咽了口吐沫,润了润干涸的喉咙。

    他觉得脑筋有点不够用了。

    朱棣这是正式招揽自己了,摊牌了!

    来得也太突然了!

    虽说柳淳早就押宝朱棣,但他却不想过早到朱棣的麾下,毕竟距离靖难之役还有好多年呢,柳淳可不想把自己提前圈在燕王府。

    更何况,任何一个穿越者,都不会愿意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穿越言情的除外!

    “燕王殿下,眼下白羊口的冶铁厂,还有其他的作坊,不都是替军中做事,也是替王爷做事吗?”

    朱棣微微摇头,突然无奈道:“柳淳,看起来你早有定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本王的庙小,留不住你,本王唯有提前恭祝你大展宏图,平步青云了。”

    柳淳懵了,他咽了口吐沫,问道:“王爷,你是什么意思?草民真的听不明白!”

    朱棣没有像以往绷着,而是坦然道:“永昌侯欣赏你,早就有意招揽,如今太子哥哥到了北平,难道不是天意吗?

    “啊!”

    原来朱棣以为自己要进东宫啊?

    冤枉,绝对是冤枉!

    倒不是别的,朱标那个人虽然没有正式见面,但据说人不错,蓝玉都跟他讲了好几次。

    唯独麻烦的是朱标身边围满了清流文人,不说方孝孺了,这次朱标到北平,探花郎黄子澄就寸步不离跟着。

    柳淳可不觉得自己能打入那帮人的圈子。

    “燕王殿下,既然你把话挑明了,那草民也就说了。我们郭氏传人,是靠着本事吃饭,多少有点脾气,可不愿意依附任何人。”

    “哈哈哈!”朱棣大笑,“柳淳,白羊口能有今天,不都是你一个人的功劳吧?”

    “那是自然!”柳淳坦然道:“草民相信合作双赢,我有自己的技术、管理、组织能力,只要愿意跟我携手,就可以共同分享好处。我始终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合作,才是最好的选择。”

    朱棣何等睿智,哪里听不明白

    好一个高傲的柳淳!

    他的话说穿了,就是能当盟友,能当伙伴,唯独不能当奴才!

    哪怕贵为太子,柳淳也不会改变。

    他的表态,倒是让朱棣松了口气,至少这小子不会立刻倒向太子一边……经过了这么长时间,朱棣万分确定,眼前的少年,可不能等闲视之。

    “柳淳,本王不强迫你入府做事,刚刚你说了,愿意合作共赢……那本王问你,可有什么一起发财的生意?”

    “有!”

    柳淳答应十分痛快,“王爷,刚刚永昌侯提到,太子殿下来北平,是要筹建大宁都司,可有此事?”

    原来朱标巡边,至少三个目的,拿下冯胜,安抚军心,顺便开拓疆土。

    “父皇准备在喜峰口外,会州之地,设立大宁都司,以为北平屏障。”朱棣笑道:“怎么,你觉得有利可图?”

    “不只是有利,而且有暴利!”

    提到了赚钱,柳淳没了刚刚的拘谨,变得神采飞扬起来。

    “殿下,大宁都司在长城以北,草原以南,这里是传统的农牧过渡地带……中原强盛,百姓就越过长城一线,开荒耕种。反之,蛮夷就会霸占这里,牧马南下。我以为,建立大宁都司的核心,就是让我们的农夫能够立足!”

    朱棣欣然抚掌,的确没有看错人,这小子的才华,值得下大力气,无论如何,也要拉到自己这边,一定!
………………………………

第74章 黄子澄

    当柳淳讲出他的论断之后,朱棣大为兴奋,他敏锐发现,这个少年人的肚子里,装得可不只是奇技淫巧,所谓的郭氏之学而已。

    朱棣立刻拉着柳淳,到了自己的帐篷,两个人秉烛夜谈。

    所谓大宁都司,范围大致在长城以北,辽西走廊以西,也就是内蒙的东南部……众所周知,长城是400毫米等降水线的位置,也就是农耕和游牧的分界线。

    而大宁都司呢,正好处在了农牧的过渡地带。

    有些地方适宜耕种,有些地方适宜耕田,全球气温提高,能耕种的面积就多,气温降低,草场的面积就扩大……早在春秋战国的时代,燕国就在这里留下了农耕文明的种子。

    “王爷熟读经史,肯定清楚,历代以来,大宁都司的这块,总是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不像中原腹地,无法长时间维持。”

    朱棣点头,“本王在北平多年,也看得出来,鞑子时常南侵,袭扰百姓,打草谷,抢掠杀人……百姓逃亡不断,朝廷不得不派兵保护,即便如此,日子也十分艰难。”

    大宁都司这块有两个毛病……第一,气候条件本身就差,产出远不如中原,第二呢,安全环境差,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保护。

    得到的少,付出的多,问题就来了,国家强势的时候,还能维持,一旦衰败,就成了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分析清楚情况,柳淳就道:“王爷,要想站稳脚跟,关口就在于提高大宁都司的经济效率,让这里产出更多,变得更有价值!”

    朱棣轻笑道:“柳淳,你方才说是上天禀赋,难道你能逆天而行吗?”

    柳淳连忙摆手,“我可没有那个本事,谁也不能逆天,但是却可以利用老天爷给的条件,发挥最大的价值……大宁都司纵然有千般不好,但这里土地广阔,人口稀少,可耕种的土地极多。而且还能发展畜牧,养殖牲畜。”

    柳淳侃侃而谈,事实上在元朝统治之下,大宁都司的位置,由于没有战乱,很多汉人百姓前来开垦屯田,已经形成了垦耕牧养,军民相参的局面,只是元末的战乱,又把很多人赶出了草原。

    “王爷,我们要恢复耕牧结合的局面,只不过这个农牧,都要和中原有所区别。”

    “如何区别?”朱棣已经用请教的口气询问。

    “在农的这块,我提议要多种黄豆和油菜,对了,还有甜菜!”

    朱棣眉头紧皱,“柳淳,这些东西可不顶饿啊!”

    “那就对了!”柳淳笑道:“这里的土地产粮本就不如中原,索性让这里多种经济作物,换取更高的利润,而粮食呢,从中原输送,控制住了肚子,自然能控制住人心!”

    柳淳讲的,正是最简单的农业分区,朱棣却是第一次听说……老朱治国,奉行的是男耕女织的那一套。

    家家户户,都种粮食,多余的土地拿来种桑,种麻,争取每家都能自给自足,那才是最好的。

    诚然,朱元璋的做法对于自然条件比较好的中原和江南是管用的,但是在长城一线,就未必是最好的选择了。

    “有些道理。”朱棣又道:“这是农,那牧呢,你准备怎么办?”

    “王爷,游牧部落之所以威胁巨大,关键就在于他们居无定所,来去如风,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遇到年景差的时候,不得不南下抢掠。我的意思是让他们安定下来,变游牧为定居!”

    “定居?不成的!”朱棣连连摇头,“你没看过,牛羊到了一处,草很快就吃光了,不走就会饿死的。”

    “王爷,假如让牧民种草呢?”柳淳笑呵呵道。

    “种草?开什么玩笑,有种粮食的,还没听说种草,更何况草遍地都是,为什么要种?”

    这就是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