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6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镇守云南。

    现在让朱棣上哪去找一个沐英一般的人?

    张辅,他真的行吗?

    朱棣眉头紧皱,突然他对柳淳道:“你想不想替朕镇守安南?”

    这话一出,朱高炽三个先吓坏了,父皇,你说什么呢?居然让师父去镇守安南,这不是开玩笑吗!

    他们现在还有好些事,需要请教师父,怎么能放他离去?

    哪知道柳淳兴冲冲站起,欣喜道:“陛下信任,臣感激不尽,臣现在就收拾东西,赶快动身。”说着柳淳还真的打算卷铺盖告辞。

    朱高煦可急坏了,他竟然冲到了柳淳面前,焦急道:“师父,你要去安南,弟子也跟着。”

    朱高燧也低声道:“师父,安南的生意保证好做,要不也带着弟子算了。”

    朱高炽虽然没说话,可也是一脸的焦急,恨不得能跟着柳淳一起离开。

    三儿子的表现,简直让朱棣切齿咬牙。

    我才是你们的爹!没事跟着柳淳跑什么?

    朱棣愤怒挥手,恨恨道:“柳淳,你想跑安南躲清闲,那是痴心妄想!朕不会那么容易上当。”

    从柳淳这里离开,朱棣返回了皇宫。

    到了大年三十,朱棣把张玉请了过去,皇帝陛下赶走了所有伺候的奴婢,外人只知道他们君臣喝光了一坛子洪武十三年的美酒。

    转眼,到了正月十六,所有的衙门重新开门办公。

    朱棣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在安南设立承宣布政使,同时设立都指挥使司和按察使司。这三司的设立,标志着安南正式成为了大明的一个省份。

    只不过唯一不同的是,朱棣加封张辅为平越侯,授予丹书铁券,节制三司,世袭罔替,镇守安南!

    顶点


………………………………

第610章 此人有中山王之风

    荣国公府,张灯结彩,大摆筵席。

    一项低调的张玉,此刻也顾不得掩饰了。儿子平定安南,立下大功,受封平越侯,世袭罔替。

    谁都想到了云南沐家,沐英当初平定云南,被任命为西平侯,同样是世袭罔替,镇守云南。

    虽然只是侯爵,但是拥有土地百姓,比起一般的国公,还要显赫。

    紧随着李景隆一门二公之后,张家也赶上来了,一个英国公张玉,一个平越侯张辅,真是让人羡慕眼红啊!

    李景隆算是淮西勋贵,而张家是纯粹的靖难功臣,如此安排,实在是透着玄机。

    不着痕迹之间,维持了朝局的平衡,在朱老四粗犷的外表下,实则藏着一颗玲珑心肠。文臣武将,已经不止一次领教永乐大帝的厉害。

    驾驭一个庞大的帝国,最紧要的就是平衡,而朱棣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能够玩得羚羊挂角,天外飞仙。

    只不过就算再精妙的安排,也会有人不满意,比如丘福,就是其中之一。

    李景隆一门双公,就已经让他怒不可遏,现在张家又捞到了这么大的一块肥肉,丘福更是义愤填膺。

    除了他之外,还有一大堆的勋贵功臣,都有类似的想法……张玉资历地位摆在那里,没有问题。可张辅算什么东西,我们都活着呢,哪里轮得到他了!

    陛下在年后直接降旨,衙门来不及阻拦。

    而且武将这边,缺少诸如封驳一般的权力,没法阻挡圣旨,他们唯有竭尽一切,让朱棣收回成命,或者让张家知难而退。

    “大人,我们刚刚接到消息,大约有十几位将领,想要找荣国公的不痛快。”洛枫躬身,向柳淳汇报。

    柳淳紧皱着眉头,张家父子,不论是张玉,还是张辅,都是可靠的人才,明眼人都知道,凭着张辅的功劳,让他永镇安南,还差了一点火候,之所以这么安排,其实是为了酬谢张玉的功劳。

    而其他武将不服气,八成也是不愿意看到张家凌驾其余的勋贵之上。

    这帮人总是喜欢勾心斗角!

    柳淳很不高兴。

    你们都是一群猪脑袋吗?

    张辅在安南大逞威风,已经是告诉了所有武将,你们想要升官发财,就支持对外用兵,有本事打下一块土地,你们也可以谋求一个世袭罔替的位置吗!

    明明是千金买马骨,激励你们向外开发,结果这帮人只看到了骨头,更气人的是还变成了一群恶犬,扑上去抢骨头吃。

    鼠目寸光,实在是没救了。

    柳淳沉默了片刻,主动道:“给我备车,我去张家看看,有谁这么不开眼!”

    洛枫让人给柳淳准备。

    柳淳出了衙门,没有直接去张府,人家办喜事,自己还是要送点礼物的,虽然柳淳特意去了平安里,挑选了几样东西,这才去张家,就在路上。柳淳正好路过了常府。

    抬头瞧了瞧,府门上的牌匾已经斑驳不已,外面连个看门的都没有,暗淡萧索,就像是没了人气的破庙,只是余下两个石狮子,张牙舞爪,诉说着昔日主人的辉煌。

    常家和徐家,是洪武朝最显赫的两大将门。

    假如不是常遇春英年早逝,徐家还真未必能稳稳压常家一头。而且假如常遇春能多活几年,就连东宫的格局都会不一样,会不会走到今天,还真不好说啊!

    可现在呢,再看看这些昔日的豪门,徐辉祖死了,徐增寿虽然被封为定国公,但是却没有多少建树,只是靠着徐皇后撑着。

    至于常家,就更是连一个人也没有了,相比起热热闹闹的张家,还有第一个实现一门二公的李家,简直天壤之别。

    不对……常家可不是没人了,还有一个郑国公常茂呢!

    当初靖难一役中,蓝玉在凤阳举事,常茂也加入其中,后来常茂更是带着人马,向着大别山一带前进。

    再往后,似乎就没有常茂的消息了,其实不然,他收拢了不少人马,其中还有常家的旧部。

    当朱棣渡江,直取金陵的时候,常茂也率军渡江,杀入了江西,与此同时,平安和杜思贤率领人马出川,攻占了湖广。

    算起来,常茂也是扎扎实实的靖难功臣。

    只是在封赏的时候,常茂并没有出现,这家伙就像是消失了似的,无影无踪……至于他为什么不见了,这事柳淳还真知道。

    原来在洪武三十年的时候,哈烈国就曾经扣押了朱元璋派去的使者。

    等消息传到了大明,已经是朱允炆登基之后了,他忙着对付朱棣,当然无暇顾及那些遥远的使者。

    后来陆续传回消息,说是那些使者遭到了惨无人道的对待,许多人被活活虐杀。

    当时蓝玉就曾经提起过,要去西北,惩罚哈烈国,奈何当时靖难刚刚结束,朱棣还没有登基,千头万绪的事情,一点都没有解决,根本派不出人马。

    常茂这时候站了出来,他决定随着商队,经过西域,去哈烈一探究竟。

    看看这个国家,究竟有多大的本事,居然敢跟大明叫板。

    朱棣犹豫过,他想留着常茂听用。可常茂却说,论起打仗,他远不如其他人,身为男儿大丈夫,不能做卫青霍去病,也该学张骞班超……前者是能力问题,后者却是勇气了。

    朱棣简直没法拒绝,只能点头。

    就这样,常茂踏上了西行的道路。

    其实他的离去,柳淳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新旧交替,常茂知道淮西勋贵必定要落寞了,他年纪还不算太大,没有功劳傍身,下场绝对好不了,他想拼一把。

    说实话,柳淳还真挺敬佩常茂的勇气。

    帖木儿派了一个儿子过来,探查大明的情况,而大明方面,却早早派出了一个国公。

    上国岂会缺少勇士?

    或许有朝一日,常府的门前,会重新门庭若市,这个顶级的将门,会再度繁荣兴盛起来……

    柳淳在十几年里,也看了许多起起落落,也不得不说,有些时候看运气,可有些时候,也要看人品。

    毕竟运气来了,不是什么人都能承受得住的!

    比如解缙,就属于得志猖狂,脑筋还不清醒的那种,这丫的过了年,是生是死,还不知道呢!

    思索之间,柳淳到了张府,他赶来贺喜,张玉听说,连忙迎了出来。

    “见过柳大人。”

    柳淳哈哈一笑,“张老哥虎父无犬子,可着实令人羡慕啊!”

    张玉憨厚笑道:“柳大人,快别这么说呢,小儿不过是借了海国公的势。这次平定安南能这么容易,柳大人运筹帷幄,才是真正的功臣。”

    不愧是张玉,事情了解的真清楚。

    柳淳也没多说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